第四十八章 代理支书

  马柳平听吴永成说,要他们两个去县里找县委李书记把这个事情说一说时,他的头立刻就大了:我的天神神呀,人家那可是县委书记呀!是咱永明县、全县几十万人的父母官呀,那是说找、就敢找的吗?

  咱们的这个马柳平同志,虽说由一个普通的农民,当了公社的干部也有些日子了,可他主要是在村里兼职呀,和县里的领导们接触的机会很少。他的官本位意识,还残留在一个村里老百姓的层次上,或者说稍微要比他们高一点点。像县委书记这样级别的县级领导,他也就是在去年搞村里的那个喷灌时,在他们的村里,见过县委的李书记两次。当时也是人家问什么,他回答什么。紧张得出了一身的汗。幸亏胡云珍也在旁边,要是光他一个人的话,估计能把他吓得晕过去。回去以后,他的婆姨三女子问他,人家县委书记和他说什么了,他竟然一句话也记不得了。脑子里就象灌进糨糊似的,连自己怎么把人家领导们送走的、自己又怎么回到家里的,也记不清楚了。

  现在一听吴永成说,竟然要自己去找县委的李书记要官,他的腿肚子,马上就哆嗦了起来。这不是自己去找死吗?闲得再没有个事情干了?真是的,他这个小舅子,怎么什么也敢想啊?!你当人家县委书记是谁?是你吴家的什么表亲吗?想找、就找啊?真是异想天开。上了几天大学,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太狂了吧。胆子咋就变得这么大呢?!真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吴永成也理解马柳平地心情。村官和县官的差距太大了。别说现在的农村干部朴实、憨厚,就是改革开放的十几年后,农村里的一些村干部,见了县里的领导,也是吓得手脚没处放。在他前生时,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情。那是他包的一个下乡点,属于典型地小山沟。

  有一次。县委、政府的领导要下来,对乡里的一项工作进行检查,必须进村,就抽中了这个村。当时,乡里的领导们,为了保证不出一点差错。把村里的一些基本情况,让那个支书都死背了下来。吴永成自己还搞了两次彩排,效果还不错。

  检查开始时,县里的领导见这个支书挺紧张地,为了缓和一下气氛,随口问他:“你的家里有几口人哪?”

  “六百三十五口,其中外出打工的,有一百四十三人。”那个支书反应倒也挺快的,张嘴就来。

  旁边的领导们哄堂大笑。那个支书赶紧拘谨地、也陪着大家笑。他还不知道人家笑什么!

  吴永成瞪了他一眼,只好很尴尬地给各位领导们解释:“他太紧张了。刚才说的,这是这个村里的人口总数。”

  县里的那个领导理解地点了点头:“没关系的。不要紧张嘛。那你家里种多少地呀?”

  “耕地两千六百亩。其中旱平地一百一十亩,坡地一千七百亩。山地七百九十亩。”那个支书根本就没有看见吴永成的眼色,还是机械地回答。说得倒是挺流利地。

  好多的地呀!你一家人,才几口呀,就是把你们累死了、能种得过来吗?

  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晕,这小子报地还是全村的耕地总数呀!

  “三姐夫,没事地。他们县里的领导们,也是人哪!你是和他们接触得少,所以。才觉得他们挺神秘的。到了李书记那里,你要是实在紧张得不敢说话。就让胡书记给你说,你就站在一边听,这该行了吧。你看呢,胡书记,这样行不?”

  人的胆子,不是一会就能培养起来的,这得他自己先克服了心理的障碍才行。心障不存在了,其他的什么也就好说了。现在事情急迫,也来不及再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了,只能就这样从权了。

  打胡云珍和马柳平骑车去了县城,吴永成也就准备回家了。昨天从学校回来,单独和家人在一起地时间,还不到半天。家里鸡呀、猪的喂地不少,既然回了家,自己能帮家里多做点活计,他的父母也就能多歇一会。他们的年纪毕竟大了。太劳累了,身体也会吃不消的。尽孝,不能光在嘴上溜呀,得看实际行动。

  临走时,吴永成到公社的公安员办公室,和老步打了个招呼。

  老步同志每天在这里闲着无聊。公社的人,他也一般不和他们主动接触;人家见他是地区下来的,整天除了到灶上(食堂)吃饭,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以为他是架子大,和普通老百姓没话,一般也不过来打扰他。

  好不容易现在遇到个吴永成,能和他说到一起,可没说几句,人家后生就被胡云珍拉走了,心里觉得挺失落的。

  这会,他正在办公室里,百无聊赖地擦着他的枪。见吴永成进来,高兴得像个小孩似的、连忙大叫:“小吴,你们忙完了?赶快进来,坐!咱们还没有说完哪。接着再聊!”

  当他听吴永成说要回去时,失望得又拿起了放下的枪,“着什么急呀?不是刚出来不一会么?那你以后有了时间,就要来看我啊!咱们两个把那个码脚印破案的法子,好好总结一下。这也算给国家办大事啊。”

  吴永成见他一副满脸失望的样子,本来想改变主意、留下来再陪他聊一会。可又一想,家里有许多事情,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和老步相处的机会,以后有的是。也不急在这一时。只好抱歉地朝老步笑了笑,转身、骑车离去。

  晚上八点多钟的时候,马柳平兴冲冲地跑到吴永成的家里,告诉他:他和胡云珍下午到了县城,还真找到了县委的李书记。

  李书记还能记得他们两个,一见面,就关心地问起了喷灌的情况,还对他们的那个蚯蚓养殖基地很感兴趣,鼓励他们展、壮大集体经济。

  当马柳平鼓起勇气,把近年来鱼湾大队取得的成绩,向李书

  汇报,并提出自己想回公社上班,如果可能的话,请一下他的进步问题(这也是吴永成临走时,教给他的婉转说法)。

  李书记听了沉吟了一会,问他有没有想好、让谁继续当鱼湾的支书时,胡云珍乘机插口,说起了吴永成这个大学生的事情。顺便把自己也夸了半天。

  李书记对吴永成倒还有一些影响,得知这个大学生、愿意利用搞社会实践的时间,接手当这个村官,也是颇出意外。连声称赞,说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应该值得大力提倡。对胡云珍和马柳平提出的要求,答应考虑、考虑。

  马柳平一口气说完后,还再三感慨地说:“人家李书记那么大的官,一点的架子也没有,去年的事情还能记得呢。到了他的办公室,他还给我们一人散了一根好纸烟。真是个好领导啊!”

  的确,当时的领导干部,还是和基层的老百姓能紧密联系的。不象十几年后,个别领导干部嫌贫爱富,专门联系的是一些私营企业的大老板,民生疾苦却扔在了脑后头。据传闻,有的年上缴税收上千万的私营企业老板,敢踢开门、直闯地委书记的办公室,可见其气焰何其嚣张。这也都是那些领导们惯的。为了经济能上去,不惜降低自己的人格、威望。也败这个执政党的兴!说不定他们还吃了人家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

  新生事物的效应。果然来得就是快。

  三天后,玉平公社党委书记文彬,亲自带着党委副书记胡云珍等一班人,来到了鱼湾大队,在全体大队干部、小队干部会议上,宣布了玉平公社党委的决定:马柳平同志由于工作的需要,调回公社工作,不再兼任鱼湾大队的支部书记和大队长职务;任命吴永成同志代理鱼湾大队的支部书记、主持支部工作。鱼湾大队的大队长一职由群众大会选举产生。

  本来一个大队支部班子地宣布,有一个公社分管的副书记下来就行了。况且还只是宣布一个代理的大队支部书记。因为吴永成还不是正式党员,他也只能是代理、并主持支部工彬书记亲自带队来宣布,这本身就说明县里、和公社两级领导,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宣布完对吴永成职务的任命后,文彬、胡云珍和他进行单独谈话。征求他对村里下一步工作的设想和意见。这也算是一个组织程序。

  吴永成明确表示,他也要参加马上举行地群众选举大队长的活动。说实在的,他并不是反对从上到下的党政分开的这种政治格局,好处肯定多,也不用在这里一一列举。但他在鱼湾大队的这个干部职位上,估计呆的时间不会太长,他要利用不多的时间,来尽量多干一些事情,如果自己放弃参加选举,群众选上来一个能和自己对路子的大队长。那还好说一点;就怕上来一个自以为是的愣头青,那他处理内部矛盾也得耗费不少地工夫呢。他可耽误不起时间。以后的二十几年里。为什么国家提倡村里地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人兼呢,就是这个道理。起码。他吴永成知道以后所生事情的大势趋向,他地这种一言堂,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结果。反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彬书记听了吴永成的要求,还正在考虑这个事情呢:毕竟吴永成他还太年轻啊,也没有在农村工作过的经验,所以公社党委才考虑要重新选举一个精通农村工作的大队长,这对他以后的工作,也是个帮助啊。他怎么就不理解公社党委、和县里领导们的一片苦心呢?!

  这时旁边坐着地胡云珍,马上表态:同意吴永成的想法。并且表示。为了保险起见,他可以亲自来到鱼湾下乡、包点,共同协助吴永成,把鱼湾地工作搞得更好。虽然说,马柳平也可以来这里包点、下乡,但总不能姐夫、小舅子两个凑在一起工这样对两个人的影响都不好。

  既然胡云珍已经说成这样,文彬想了一下,他的这个想法也还行,起码胡云珍的农村工作经验,是不容置疑的。

  既然参加竞争鱼湾大队大队长选举的要求,已经得到了在座玉平公社领导们的,吴永成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正式登上鱼湾大队的这个小小的政治舞台了。虽说只是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沟里,但也这是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可以大展才华的一个平台。也可以说,通过这个小山沟,他就能在这个新的世界,把它作为新的起点,重新开始他辉煌灿烂的人生。

  吴永成相信,他的未来不是梦。

  至于他吴永成、能不能得到鱼湾村全体社员们的,顺利通过大会的选举,得以当上这个大队长,他倒是不至于太担心。因为现在的全体社员们的选举,不同于十几年以后,农村的老百姓民主意识,大大增强了的时候。用一句不怎么恭敬的话来说,当时农村的社员们特别听话,只要是上级领导定下的,你说给谁画圈,他就给谁画!他们绝对不会多想一下,这个人选上去能行吗?他是不是有这个能力,能不能对得起咱们给他画的这些圈圈?

  他们不会去想这些问题。

  多少年来的愚民政策,已经把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磨得没有一点了,他们对这些形式的东西,已经感到麻木了。

  正所谓“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反正不管谁上去那个位位上,自己也得和以前一样的干活;那些皇粮国税,每年该交的,一样也少不了。又何必去多操那个闲心、多管那些闲事哪!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是对他当时所处时代国人们、麻木不仁的震惊。

  其实,现在的人们,又能比那个时代强得了多少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