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居心叵测
臧霸想坐收渔翁之利,刘义逊想踏踏实实地治理地方,可是有人偏不让他们安心。不错,这个人正是曹豹。
讨董失败,天下所有人就都看懂了。皇帝还是皇帝,大汉却不再是大汉了。
堂堂的东郡太守桥瑁,只是因为与上司刘岱不合就被杀了。一旦官军开始火并,谁才是犯上作乱的贼寇?
天下人不知道,天下人也知道。一句老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这只是个开始,袁绍强夺韩馥冀州,刘表袭杀孙坚,袁术曹操激战……乱世之中,谁都要来分一杯羹。
陶谦想要力挽狂澜,聚集一批刺史、太守和名士大儒十数人广发檄文,联名表奏车骑将军朱俊为太师。
或许是因为吃了袁绍的亏,陶谦想要再次联合讨伐董卓残部李傕。只不过后来被贾诩用计赚朱俊入朝,余者无以服众人,其事遂罢。
袁绍与另立幽州刺史刘虞为帝,幸亏刘虞忠于汉室,坚决不肯,否则岂不是两汉并立,国有二主。
事情虽然失败了,效果却已经达到了。天下所有人都已经认识到,大汉已是日薄西山。
从那时候起,曹豹就在为自己谋划后路。他主动与陶谦的两个儿子交好,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要什么给什么,还瞒着陶谦调拨士卒陪陶商打猎。
曹豹觉得陶商笨一点儿没关系,这不是有他吗?越笨越好掌握呀。
可是有一点他没料到,那就是陶谦。这人也太狠了吧,上古的大禹都忍不住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你居然td要把江山让给外人,吃错药了吧?
你是尧舜再世啊,还想再重启禅让制。
让就让吧,你让给我不行吗?让给刘备,他有什么呀?哪点比得上我?大头兵一个,把徐州交到他手上,他会治理吗?
谁料陶谦一让未成,还有第二次。当时曹豹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要是刘备上了位,他还能落好。
虽然因为刘备的假仁假义,陶谦没有成功,可是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发了疯。
不行,这样下去绝对不行。
曹豹一面继续和陶商交好,留作后路。另一面决定主动出击,彻底粉碎刘备在陶谦那里留下的好印象。
刘备身边那个年轻人太可怕了,尽管事实告诉他曹操撤兵是因为吕布偷袭的原因,可是他劝刘备送出那封信的时候,那副智珠在握的模样,曹豹怎么也不能相信这件事情,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
刘备传来了消息,相县打下来了。可刘备和关羽抖擞精神,他们决定乘胜席卷整个沛国了。
可意外很快发生了,曹操和袁术动了。
曹操麾下将领朱灵率兵三千进驻砀县,沛国西部的六座县城,他大军半天就能到达。数量是不多,可是以刘备如今的实力,吃不下。
如果说曹操的兵马是因为刘备攻克风险而打草惊蛇的话,那袁术就来的很没有道理了。
曹操当初把袁术打的屁滚尿流,一路逃回淮南,从此是谈曹色变,他怎么会突然撞起胆子,两路夹击沛国南部,而且很快就把大军推进到竹邑,一个距彭城国都不远的地方。
曹操撤军才过了几天呀?这反应也太迅速了吧。
刘义逊一头雾水,不知道袁术这一次为什么动得这么快,这么干脆。
可是彭城来的人让他瞬间就明白了。
来人说彭城粮食不够了,要从其他州郡周转协调,请他们略等一等。
等一等?刘义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旦战事稍缓,曹操能坐视刘备壮大吗?还能找到这么好的机会吗?
刘义逊问来人要周转多长时间?因为要是时间短的话,他们的存粮还能撑一会儿。
来人打的一手好太极,说,“这我就不知道了……这事不归我管……要不您去找我们上级聊一聊……巴拉巴拉,刘义逊梦回前世。
背靠陶谦怎么会断粮呢?陶谦当初说好了加倍供应他们粮草的,以他爱面子的程度来说,绝对不会食言。
可是这也没有办法,刘义逊只能去信给刘备请他暂时歇兵。
当初刘备布置在彭城的探子发挥了作用,很快传来消息,彭城相是曹豹举荐的。
这自然是曹豹搞的鬼,他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刘备壮大,就算刘备派人到下邳去告诉陶谦他也不怕。
一来就算陶谦发文责问彭城相,他也可以一推二五六,故作不知。反正事情是已经耽搁了,责骂两句也找不回来。
二来刘备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就会给陶谦留下一种坏印象,不能交好同僚,什么事儿都让陶谦来过问。
他心里肯定会留下疙瘩,觉得刘备这人处事为人不成熟,会不会影响到刘备在他眼里的形象呢?
结果是一定的。
刘义逊很快就想明白了,紧接着也知道为什么曹操和袁术动作这么快了,肯定是曹豹从中作梗,甚至是暗中向他们传递了消息。
刘义逊恨死了人情世故,社会关系,一心反抗权威,拒绝压榨。他只觉得从活自己的角度出发,这些都没有意义,反而让他们把整个生活都给搞得难死了。
偏偏他在你周边不停的发生,占用你的时间,消磨你为数不多的理想和意志。不愿意理会的人干脆躲进小楼成一统,更多必须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却只能在这些东西的钳制之下,野蛮生长。
情绪发泄完了,这些事情还是要处理。不会因为你愤怒了,它就消失。
刘义逊诚诚恳恳的给刘备去了封信,详细诉说了其中的缘由,并请求他的原谅。是自己没有尽到本分,没能提前觉察到周围势力的动向。
刘义逊不是担心曹操和袁术会来进攻刘备,曹操不会再想卷入另一场战争中。
而袁术,很奇怪,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他似乎是觉得自己不救援陶谦和陶谦不再是自己的盟友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儿,所以陶谦还是归他罩的。
而陶谦罩着的刘备,也只不过是他小弟的小弟而已。
很清奇的脑回路。
刘备的回复很快就回来了,只有两个字儿。
没事儿。
:《三国志》: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馀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於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於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於开阳。
刘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
二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及山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以虞宗室长者,欲立为主。乃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固拒之。馥等又请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复不听。遂收斩使人。
《后汉书》:及董卓被诛,傕、汜作战,俊时犹在中牟。陶谦以俊名臣,数有战功,可委以大事,乃与诸豪杰共推俊为太师,因移檄牧伯,同讨李傕等,奉迎天子。
会李傕用太尉周忠、尚书贾诩策,征俊入朝。军吏皆惮入关,欲应陶谦等。俊曰:“以君召臣,义不俟驾,况天子诏乎!且傕、汜小竖,樊稠庸儿,无他远略,又势力相敌,变难必作。吾乘其间,大事可济。”遂辞谦议而就傕征,复为太仆,谦等遂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