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宣德皇帝

  朝阳初升,缓缓越过了地平线,似在唤醒沉睡的大地。

  华夏上下五千年,自秦王扫六合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以来,我国古代的政权长期处于交替更迭的状态之中。但即使是昙花也有一现之时,统一而又强盛的王朝亦如点点星辰般曾照亮过属于古中国的历史长河。

  以刚烈、强硬的态度而闻名的大明王朝亦是这点点星辰中闪耀的一颗!

  ————

  大明宣德九年,太和殿中,宣德皇帝朱瞻基轻轻抚额。他在前不久完成了在位期间的第三次边境巡逻,此刻正听着文武百官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

  朱瞻基也不说话,静静地听着他的臣子们激烈讨论。在他刚刚即位时,对于这种聒噪的场面甚是不喜,而如今却好似乐在其中,颇有一股“六十而耳顺”的意境。

  朱瞻基面色憔悴,但他的脸上却满是欣慰。他作为一代文武双全的皇帝,年轻时常年征战所受的伤,在此时化作隐疾无声无息的折磨着他。

  同时,他作为一代明君,与其父明仁宗朱高炽共同开创的“仁宣之治”也使得大明王朝的国力到达了巅峰。

  百姓安居乐业,边境鲜有战事,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是朱瞻基自即位以来最大的愿望。即使哪怕他已经察觉自己的身体正在每况愈下,他也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烦恼,只是偶尔会有一丝不舍······

  就在这时,内阁三杨之首杨士奇站了出来,“皇上,臣以为不仅不能在边关增兵,反应裁兵,让天下休养生息,不兴战事,以延续宣德一朝的繁荣昌盛之象。”

  于谦随即也站了出来,朗声道:“臣附议,皇上,当今是太平盛世,大兴战事实在有违天和。”于谦刚正不阿,即使会触怒龙颜,他也直言不讳。

  朱瞻基似乎早有预料一般,也不生气,笑笑道:“杨阁老,于谦。你们俩啊,朕早知尔等会如此。但是,朕的意思并非增兵,更无大兴战事之意。”

  见杨士奇和于谦不说话,似乎他们没明白,只认死理。

  朱瞻基便继续说道:“朕此番巡视边境,犒劳将士,一片安定祥和之气。但朕希望你们明白一个道理,未雨绸缪。瓦剌人最近又不安生了,在大明的江山旁磨刀霍霍,隐有南下进犯之意。朕是想将山东的备倭兵与北境的将士们换防,以护黎民百姓之周全。”

  杨士奇、于谦等一众大臣们刚刚还一脸不解,嘴中念念有词。可这时却没人说话了。

  于谦撇了撇嘴,似心服口不服的样子,但最终也没说出个话来。

  数秒过后,内阁三杨之一的杨荣才高喝一声:“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

  朱瞻基满意的笑了笑,道:“杨士奇,你身为兵部尚书,此事就由你去办吧,尽快让备倭兵顶上去,让北境的将士们撤下来吧,好生犒赏一番。”

  “皇上······”

  “行了,朕乏了,今日止于此,有何事明日再议。”言罢,朱瞻基打断了杨士奇的话,便起身拂袖而去。但他的脚步此刻却隐有蹒跚之意。

  自明太祖朱元璋组建义军打下大明江山以后,他与明成祖朱棣每天都会上早、中、晚三朝。太祖朱元璋对江山的掌控欲极其强烈,尤恐中原之土再次落入胡人之手,因此从不懈怠于政事。

  明成祖朱棣由于发动中国古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靖难之役”夺得皇位,他自认为得位不正,想通过福泽国家百姓来安抚内心的不安,便也从不懈怠于政事,创下了一代人做了数代人之事的壮举。

  但宣德皇帝朱瞻基却并未如此,他生于洪武晚年间,太平之世。

  朱瞻基取消了午朝,只上早朝与晚朝,甚至于晚朝的举行也只止步于象征性。但他也从未懈怠过政事,相反,他也是一位真正的千古明君!

  而此刻,朱瞻基确是有些乏了。他自幼跟随爷爷永乐大帝朱棣征战漠北,而后又数次御驾亲征,早已落下了隐疾。年轻时不曾有恙,可病痛却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让此时也不过三十六岁的朱瞻基难以招架。

  在朱瞻基的脸上虽刻满了憔悴与疲惫,但他的双眼始终射出两道精光,看起来炯炯有神。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在努力记住这片江山,他的江山,大明的江山。

  朱瞻基生于皇家,自从爷爷太宗皇帝朱棣问鼎九五至尊过后,他的生活也渐渐的发生了改变。

  自古无情帝王家,自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后,尽管那时的他只有十三岁。但他也明白,大明江山这个重担终有一天会落在他的肩膀上。只是他未曾想到,自己的父亲会离开得如此匆忙。

  坐在御花园中,朱瞻基远远的就看见了两只蟋蟀。世人皆称他为“蛐蛐天子”,只因他喜欢斗蛐蛐。但他也毫不在意。在他看来,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己喜好的东西。

  换作往常,朱瞻基定要将两只蛐蛐抓入罐中。但此刻,他却只是面带微笑的看着,似有所思。

  “咳、咳······”

  “老天爷啊,朕清朝堂,平北漠,安天下,壮河山。你就如此对待朕吗?你夺走了朕的爷爷、父亲,现在终究也不愿多给朕一些时间,让朕再为江山社稷多做些事吗······”

  站在朱瞻基身旁的太监袁琦瞥了他一眼,心中莫名的有一股哀情流转。虽说袁琦不如陈芜那般武力高强、忠心耿耿。但也跟在朱瞻基身边数年,看着朱瞻基如今一副夕阳迟暮的样子,心里也不是滋味。

  朱瞻基感受着徐徐微风,依然盯着那两只蛐蛐。“朕这一生,十三岁被册立为皇太孙,十五岁便跟随爷爷远征漠北。二十六岁即皇帝位,平叛二叔造反,御驾亲征北漠来犯之敌,施以仁政,造就盛世。而今却英雄迟暮,可笑,可笑啊!”

  宣德帝朱瞻基从小便被称为“好圣孙”,好似天命之子。太宗皇帝朱棣更是因为他的出生,才下定决心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更是亲自培养他,不断为他的皇帝之位铺路。

  朱瞻基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望,他虽生于皇家,但并非温室里的花朵。坚强的性格,聪慧的头脑,不屈的意志以及坎坷的磨炼,最终造就了大明的一代圣君。

  他的父亲仁宗皇帝更是因为他,才能在太宗皇帝在位时期稳坐太子之位数十年。

  “来人,给朕拿笔墨、画纸来。”思考了片刻,朱瞻基终于有所动了。

  朱瞻基文成武就,不仅在治国方面雄才大略,对于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

  最为著名的《三阳开泰图》便是在宣德四年,由朱瞻基提笔而作,享誉万世盛名。

  此刻,他也想将这两只蛐蛐留在画纸上。

  其实,他想留下的并不只是这两只蛐蛐,更是他对于大好江山的不舍与对生命脆弱的不甘。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