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审美观与养生

  中西方审美观差别很大,不论是穿衣、绘画、建筑,中国和西方的不一样,并且差别非常明显。西方的绘画总是画面很丰富,人物众多,色彩画满,看着很热闹;中国画不能画满,很多地方要留白,大多画上人物不多,象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画,一幅画上面只有两只对虾,,却最能代表中国画的风格。西方画多反映动态的瞬间画面,惟妙惟肖,让人看了感觉真实;中国画多反映静态的瞬间画面,让人看了安静,静有助于养生,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中国画家学习西洋画,最后画的仍然是中国式的西洋画,只是油彩更丰富了一些。一些西方的现代派、抽象派画风来到中国,刚开始以吸引眼球的标新立异为看点,但是不长时间就销声匿迹了,这些绘画不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

  中国的建筑和西方差别很大,特别是宗教建筑。西班牙有一个教堂建了100多年还没有建成,他的造型让看到照片的人都感觉到惊恐,在现场看应该是怎么样的惊心动魄。西方的教堂总是让人有惊恐的感觉,至少我一个中国人是这样的感觉。中国的建筑让人产生安静的感觉,建筑之美达到了中国人对建筑的审美极限。基督教是让人在神面前忏悔,中国人在佛像前面烧香许愿。许多人不信佛教,也会买票参观寺院,去欣赏寺院的建筑文化。人们戏称在中国旅游是:白天进庙,晚上睡觉。人们会买票进寺庙参观,很少有人会买票进教堂参观,这和建筑的审美有很大关系。中国人对建筑的养生作用十分重视,各地建筑不一样,现代和以前的建筑也有差别,养生是中国人选择建筑的标准。

  西方人喜欢穿西装打领带,有的还打领结 ,西方人以此为美,这是西方人的审美观。中国人也喜欢穿西装,但是很少人打领带,打领结的更少,领带、领结影响呼吸不养生,不养生的东西谈不上美,这是中国人的审美观。中国人喜欢围围巾,男女老少都喜欢,因为围巾在冷天保温,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

  中国人对园林建筑的喜欢体现了中国人的建筑审美观。 北京的颐和园、故宫都是皇家园林,苏州的园林是富商建的园林,他们有相似的地方,只是大小的差别,皇家园林的气派大一些。现在一些居民小区也建有亭台廊阁、假山小桥,和园林建筑有相同之处。园林建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建筑,也是最符合中国人养生思维的建筑形式。寺庙的建筑也是园林建筑的一种形式,如果把故宫的建筑照片和寺院的建筑照片放在一起,会感觉很相似。

  亭子在中国的建筑中独具一格,中国人对亭子的喜欢跨越千年不减。中国人对亭子的喜爱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审美观,亭子就是为美而存在的。当你看到山顶上有一座亭子,顿时感觉这个画面很富有诗情画意。中国有许多著名的亭子,有的历史有几千年,许多历史故事的发生都和亭子有关系,有的亭子因此而千古流芳,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中国画里面亭子也是很常见,特别是山水画,如果有个亭子,感觉画面马上就生动起来。亭子在人心中就是风景中最美的点缀,是美的化身。亭子在中国无处不在,亭子的建筑材料各种各样,但是亭子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讲究,中国人的审美观在亭子上面得到集中的体现,亭子的顶部多是勾心斗角。亭子不仅仅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亭子还和中华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许多著名的亭子都留有名人的墨宝。长沙的爱晚亭三个字是毛公所书,兰亭更是因为王羲之写的《兰亭序》而闻名天下,成为书法家朝圣之地,醉翁亭更是因为欧阳修的一篇散文《醉翁亭记》而名声大噪。亭子的对联、诗歌也很多,亭子还是中华文明的文化载体。

  中国人的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美食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人在吃饭的时候看到色彩鲜艳漂亮的美食,心情会更愉悦,这样有利于养生。西方人喜欢的分子料理、黑暗料理等在中国没有市场,再好吃的东西颜色不好看,吃的时候会心情不爽,会影响食欲,这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中国人以符合养生的为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