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宗教与养生

  在当今的世界上,宗教引发的战争和冲突占一半以上。一方面宗教让人向善,一方面又制造冲突,宗教对人类来讲也是一把双刃剑。世界上的宗教在中国都有存在,但是中国没有发生过宗教引发的大的战争,也不可能发生。西方一些宗教的传播是靠战争来实现的,中国最大的宗教佛教却是中国人主动不远万里去取来的,一部《西游记》神话了唐僧西天取经的艰辛过程,在中国人人皆知。中国人为什么不远万里去学习佛教,而不是其他宗教?这个问题在我练习一段时间养生气功后明白了,佛教是最讲养生,或者说是追求养生的宗教。佛教中佛像的打坐方式和养生气功的一样,佛像的微笑是养生气功中的似笑非笑的最佳范例,我起初对养生气功中的下颚内收不理解,一个老师说,你见过仰脸的佛像吗?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我经常在练养生气功遇到问题时去找佛教,在佛教中寻找答案,往往很有收获。

  在外国,不同宗教甚至相同宗教的不同教派都会发生流血冲突、乃至战争,可是在中国很奇怪,佛、儒、道三个宗教不仅没有冲突,甚至还在一起谈经论道。中国古代有一个很有名的画-----佛儒道三圣论道图,这说明中国的这三个宗教一直很和美。我们更关心的是佛、儒、道三圣在一起讨论什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的话题?我认为他们是在讨论养生之道,因为养生是他们三个宗教共同的追求。

  中国的年轻人大多不了解基督教,却喜欢过圣诞节。一到圣诞节来临,全城商家都戴圣诞老人帽子,挂圣诞树,好像大家都是基督徒一样,商家打折,年轻人彻夜狂欢,大家都很高兴。平安夜送苹果成为一种时尚,商家把卖平安果当做一件大事来安排,象我这个非基督徒也买过平安果送人,图个吉利。有的年轻人喜欢基督教的婚礼,应该是在电影中看到的,结婚时要在教堂举行基督教婚礼,由神父主持。不信仰基督教的人举行基督教婚礼,没有中国人感到意外,最多一笑置之。

  伊斯兰教在中国人心中最大的影响恐怕是伊斯兰饭店。在中国的大小城镇,都有伊斯兰饭店,并且生意都很好。很多中国人不知道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讲的是什么,但是却对伊斯兰饭店的美食念念不忘。有的饭店为了吸引顾客,在饭店写上伊斯兰的标志,而他又不是伊斯兰教徒。

  有外国人戏称来中国旅游是“白天进庙,晚上睡觉”。中国人的旅游也是这个套路,并且很多人连寺、庙都分不清楚,佛教是寺,道教是庙,但这不影响他们参拜的热情。寺庙内外都很热闹,每个怀着各种目的来的香客都能满足需求,烧香许愿的、求子拜佛的、问事算卦的、算命抽签的......各色人等都能一站式满足。这些都起到了心理安慰的作用,他们是中国人的心理医生。西方的心理学传入中国,一直走在边缘地带,进不了中国人的主流生活,与这有很大的关系。 佛教进中国,融入了中国文化,带上了中国色彩,当上了中国人的心理医生的角色。

  当下中国的很大寺庙都被修葺一新,成为地方的摇钱树,买票才能进去烧香拜佛,但这依然不能阻挡人们的热情。基督教进中国很长时间了,最近几十年发展很快,很多村庄都建有基督教堂,但进不了主流文化,基督教的很多东西不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基督教进中国不作出符合中国养生思维的改革,建再多的教堂也仍然会被边缘化。

  在寺院的旁边往往还有这家修行的居士,他们没有剃发,但是按照寺院的标准在家吃斋念佛,虽然有很多的时候做的不够好,但是他们一直在努力,心中向佛。念佛、向佛的人长寿、少生病,这是中国人的共识。佛教的很多思想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思维,和儒家思想融合,我们已经很难分清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清晰界限。前段时间网上曝光了马英九先生办公室挂的一幅字:万事皆空善不空。这是儒家还是佛家的思想?都是?不好说。

  孔子说过一句话:敬鬼神而远之。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人对宗教的态度最为合适。中国人对宗教不存在很信也不存在不信,只要是有益于养生的部分都会接受,不利于养生的就不接受。中国人的信仰是养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