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稳定更新小说,
www.26dd.Cn!第五百二十六章
也许,世上英雄本来就不常有,大多数人都只是在不断努力地逃脱平庸命运的过程中那么,后人看待孙科的时候,首先应该持的,或许就是一种平和心态
虽然孙中山先生毕生在为革命劳碌奔波,但对于自己唯一的儿子,他不仅充当着一个父亲的角sè,是儿子孙科的人生与革命导师的角sè正是在他的引导下,孙科早年便投入革命并长期担任的要职也正是在父亲的督促下,孙科养成了好读的习惯,并以“养浩然气,读有用”自勉,一直到晚年移居美国,仍然读不辍
孙科早年在檀香山时,孙中山就曾经从英国寄给他一套“人人文库”丛,这套一百多册的英籍,都是英美著名大作家撰写的说、剧本,信中还不忘告诫儿子:“你要使英文进步,单靠学校的课本是不够的,必须多多文学名著,久而久之,自然会有进步”孙科准备在中学毕业后研究农业,孙中山非常赞赏儿子的选择,亲自为他选择学校
在檀香山加入同盟会后,孙科担任《自由报》、《大声周刊》的编辑,孙中山甚感欣慰回到国内后,孙中山与孙科写信的主要内容,仍然一九一九年,孙科撰写了《都市规划广告心理学概论》两,且积极从事译述的工作,受到父亲的好评而不管到什么地方,孙中山与儿子的主要沟通内容几乎都是以为载体孙科在《八十述略》中回忆道:“先父不时从各地寄来一大包一大包的籍要我如果他到南洋一带,寄来的几乎全是我国的线装;到了欧美,便寄来英文的各种名著来”
孙科喜欢读的名声在外,以致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要人中,他也是个比较能“的人”到了晚年,孙科远离曾经数十年相伴的政治斗争,终于有机会静心修养,唯以读自娱他曾回忆说:“除了偶尔出外作旅游外,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面”有人评价说:“孙科能在大洋彼岸一旖旎镇以读为乐,实属政要显贵中的凤毛麟角说这是有惠于其父孙中山好读的遗传个xìng,恐怕还不如说是受益于孙中山早岁对他循循善诱,力促其勤学苦读的一片苦心,为准确得当”
对待革命的问题上,孙中山从来没有给儿子以特别的照顾,或者说偏袒儿子孙科最初回国时,廖仲恺认为他在美国研究过市政,又有都市规划著作,是广州市长的理想人选但孙中山认为他年纪缺乏行政经验而未允许,后在胡汉民的劝说下才正式委任当时孙中山的革命军经济困难,孙科在广州为其财政上的筹备做了有力的支持,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阵地
一九二三年,因为筹集军饷的问题,孙科遭到父亲的责骂,他认为是胡汉民假借命令索钱,挑拨他父子不和,并用手杖打向胡汉民,结果惊动了孙中山孙中山怒不可遏,一手夺过卫士的驳壳枪,就要打孙科而孙科后来与胡汉民不和,发展到互相猜忌,孙中山立即写信给他说:“正宜开诚布公,同心协力,以共扶危局”
一九二八年,北伐完成,中国基本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为“国家改造”提供了一个“千载一时的机会”孙科认为“如果革命而没有建设,实在可说是完全失掉了革命的真意义”于是,他主张以渐进的方式促进革,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在政治理念上,孙科非常欣赏英美的民主制度他一度是“以党治国”的积极拥护者,但是随着国内外矛盾的急剧变化和党治弊端的逐步暴露,转而在内最先提出结束党治、尽实施宪政的主张抗战后期,他又呼吁实现制的民主政治一九四四年年,孙科在《纽约时报》撰文,畅谈他长期以来对在中国实现英美民主制度的理想,他认为中国“必须先有贤明的政治领导,使中国及其人民迈向民主政治的目标前进”这种政治主张,反映了在陷入困境的政权时,孙科试图以西方的模式来重调整发展方向的努力
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孙科一直对蒋介石的独裁不满一九三一年,他曾经指责蒋介石“以个人支配党,使党成为个人的工具”,在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下,“中国已名存实亡”抗战后期孙科再次猛烈抨击蒋介石,要求实现的民主化,“应该坦白地承认过去二十年来,党的机构和作风实在是走错了路”,要求健全的选举制度
孙科一生服膺父亲的三民主义,但也认为“一定要从主观的感情的宣传”转向“作客观理智的研究”,即“取法中山先生探求真理的虚心态度,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接受欧洲现代最近代化的思潮”在经济和民生问题上,孙科从巩固统治基础前提出发,强调用改良的方法尽快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
至于对待的态度,孙科几经反复他曾与宋庆龄一道,联名呼吁恢复孙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但到了抗战前期,他又公开追随蒋介石,攻击到了抗战后期,他又改变态度,公开呼吁承认**合法地位,反对再打内战种种现象表明,孙科的政治理念显得并不十分成熟
尽管孙科提出过一系列的政治理想与主张,尽管他长期处于的上层,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能对决策产生决定xìng影响的政治势力,进入真正的权力中心,加上他思想的内在限制,使得他在与蒋介石的合作中,不得不经常采取妥协的态度,并最终与政权共沉浮
孙科一生有三位夫人,共有二子四女,元配夫人为表妹陈淑英四个女儿中,孙穗英和孙穗华的生母是陈淑英,孙穗芳生母叫严蔼娟,孙穗芬的生母是孙科的二夫人蓝妮
孙科的妻子陈淑英,生于一三年,她是孙科的发妻,也是孙氏族谱上孙科唯一的妻子她同孙科共同生活了六十一年,差不多是孙氏家族中享年最高的人陈淑英与孙科是表亲,她是孙中山的三叔孙观成、三叔母谭氏的外孙女一九一二年孙科与陈淑英在檀香山成亲,婚后赴美留学,陈淑英相伴而行第二年在加州的柏克莱,陈淑英生下大儿子儿子生下后便去电告知他祖父孙中山,孙中山以国家初建,百废待,因之希望国治民安,天下太平,所以给大孙子取了个“治平”的名字一九一四年,陈淑英又生下次子此时,正值窃国大盗袁世凯窃国,孙中山为再造民国而创立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以盖治国之道,先求平安,再求强盛,故而给其次孙取名治强一九二三年,长女生于广州,仍由孙中山命名,取名“穗英”,一九二五年,陈淑英又生次女穗华,此时孙中山已赴北京
身为孙中山的独子,孙科自幼接受西洋文化,学识渊博,风流倜傥,虽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但仍如旧时达官贵人一样,正室之外还金屋藏交,时常成为桃sè闻的男主角,严蔼娟则是这些闻中的一位女主角一九三二年,严经由孙科的手下介绍和孙科认识,此后两人便同居了近四年之久,孙科任立法院长时,严氏还到南京充任孙科的“sī人秘”,生活甚为甜mì愉悦严氏是浙江人,生了两个女孩一九三五年,孙科偶然结识了上海交际场上的名花蓝妮,两人顿生情愫,很快,孙科便冷淡了严蔼娟,并迎娶了蓝妮为二夫人适时,严蔼娟已身怀六甲,面对孙科无情的遗弃,她无可奈何后来双方反目成仇,严蔼娟被孙科抛弃,女方不肯示弱,状告孙科经杜月笙和上海大律师吴经熊出面调解,孙科同意支付严蔼娟生活和教养费用,严女士才偃旗息鼓一九三六年三月,孙科与严氏的女儿孙穗芳在上海出生,然而次年全国抗战爆发,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孙科随着也去了重庆严蔼娟曾设法托人,央求孙科为女儿提供点生活费,却未能如愿严蔼娟在上海带着女儿孙穗芳,再也无法和孙科联系上,迫于生计,失去生活来源的严蔼娟带着一岁的女儿只得改嫁他人严蔼娟并未就此打住,息事宁人,而是不断纠缠孙科孙科曾经几次给钱,以作养育女儿之用投降后,严女士曾四处托人找孙科,希望孙科看在女儿的情分上给予资助,还接连给孙科写过两封信1946年5月,孙科作了回应并且赠款严蔼娟的不幸,皆因她遇到了孙科,造成其可悲的一生
蓝妮是孙科公开承认的二夫人,他们之间的曲折恋情对孙科的政治生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蓝妮是云南哈尼族苗王后代,容貌秀丽,对中国古典诗词也有一定了解一九三五年在上海的一次宴会上,孙科与蓝妮一见钟情,旋即邀请她担任自己的机要秘两人感情与日俱增,不久,孙科决定娶蓝妮为二夫人婚礼那天,孙科请了立法院的同事,一共摆了四桌酒席在同事的祝贺声中,他说:“哈哈,我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孙科娶了蓝妮后,为了表示自己对她的忠贞感情,亲笔给蓝妮写了一张字据:我只有元配夫人陈氏与二夫人蓝氏二位太太,此外决无第三人,特此立证,交蓝巽宜二太太收执一九三八年,蓝妮在上海生下了女儿,孙科给爱女起名叫孙穗芬
抗日战争爆发后,蓝妮告别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与孙科前往重庆当时,蓝妮广泛地与社会各界人士交往,与邓颖、康克清等人关系甚好一九四零年蓝妮独返上海,回到女儿孙穗芬的身边
一九四八年,在副总统的选举中,许多人都认为,孙科有蒋介石做后台,稳操胜券然而,这时发生了一件导致孙科功败垂成的所谓“蓝妮事件”《救国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报道,说抗战胜利后,的中央信托局没收了蓝妮的一批德国进口的颜料,作为敌伪财产处理,可是孙科致函国民大会秘长,说这批颜料为“敝眷”蓝妮所有,要求发还……,《救国日报》的报道出来后,孙科在选举中大受影响,经过四轮选举,最后李宗仁击败了孙科,当选为国民政府副总统
落选的结果也使得孙科与蓝妮最后分手据说,当时孙科为了能竞选上副总统,面对政敌利用《救国日报》所做的大肆诋毁,不仅未替蓝妮公开辩解,相反,还为洗清自己做了一些动作,这就jī怒了生xìng倔强的蓝妮,从此和孙科形同陌路人
孙科久居高位,与父亲孙中山一样“不蓄sī财”正因为孙科囊中羞涩,以致他漂泊海外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孙科夫fù出国远行的盘缠,还是靠卖了房子凑足的据台湾学者庄政教授著述披露,他们闲居美国,没有任何固定的收入,仅依靠儿女接济额款项,省吃俭用,一切自己动手,度过了十多个落寞而清苦的春秋民国时的生活,感慨不已,她对寓所描述道:那是一幢向当地人订租的房子,周围全部是用木板搭建而成的,就像海边专供游人游泳后休息的那种临时房舍一样,风一吹就开,无以名之,姑且称为“火柴盒式”的房子
孙科夫fù在与其子共同生活的十多年中,全家分别负担清洁工作,由孙科负责打扫各室内的清洁,包括卫生间,每天用吸尘器做工;夫人陈淑英负责厨房的清洁工作;孙治强负责搬运重物品、清理户外清洁工作,他的夫人则照顾孩子们以及承担琐碎的家务事后来当孙科迁居lg后,为了节省开支,自己种菜,自己烹饪洒扫,生活异常清苦当时有人曾这样描述他的生活:“一幢简陋的平房,没有地毯,没有仆人,凡事自己动手,曾经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今却能自甘淡泊,然而他的精神生活却非常富足,他的家中,到处都是籍”
对于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孙科曾回忆说:“在美国定居的一段悠长岁月中,友朋酬酢甚少,惟有国内去的朋友,才不惜远道来访;不能前来的,也多拍个电报或通电话,张君劢先生亦时相过从,所以除了偶尔出外作旅游外,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面”孙科喜欢读的名声在外,以致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党国要人”中,他也还比较的是一个“的人”“养浩然气,读有用”这是当年孙科在南京寓所挂的一幅很得意的法作品此时,孙科年逾古稀,远离曾经数十年相伴的政治斗争,终于有机会静心修养,余暇唯以读自娱他每天徒步到图馆看,有时直到图馆关门,管理员催他走,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其实,孙科自幼在其父孙中山的关心、督促下,养成好读的习惯,晚年在异域每当展卷,父亲对他的谆谆教诲就萦回脑际,孙科早在檀香山时,献身革命的孙中山就曾经从英国寄给他一套“人人文库”丛,这套一百多册的英籍,都是英美著名大作家撰写的说、剧本孙中山在信中还不忘告诫儿子:“你要使英文进步,单靠学校的课本是不够的,必须多多文学名著,久而久之,自然会有进步”
一九一二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一家人曾在南京有一段短暂的团聚时光这时,孙中山与孙科谈话的一个重要内容,仍是议显然,孙科在美国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尚能一如既往的“养浩然气,读有用”,自然凝聚着孙中山的一片苦心难怪有人说:“孙科能在大洋彼岸一旖旎镇以读为乐,实属政要显贵中的凤毛麟角说这是有惠于其父孙中山好读的遗传个xìng,恐怕还不如说是受益于孙中山早岁对他循循善诱,力促其勤学苦读的一片苦心,为准确得当”孙科这位昔日堂堂的国民政府显要,在美国因生活困难,竟连买的钱都不够,只购报纸、期刊但这丝毫不改变他对读的嗜好
一九五二年,孙科移居美国到纽约后,他做了一次全身检查,结果发现有十二指肠溃疡及高血压、失眠等病症,经过三个月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