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分析会议(二)

  “假蚁后?”邱将军一怔。

  “是的,假蚁后。”徐家业点点头,解释道,“蚁后是蚁群的核心,蚁后除了大量生育蚁卵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利用化学物质压制工蚁的生育本能,一旦蚁群失去蚁后,工蚁就会恢复产卵能力,正常情况下,工蚁产下的卵不能孵化,但是巨蚁本身就是变异生物,它们的卵能不能孵化很难说,所以必须用假蚁后控制蚁群,避免工蚁产卵。”

  “喔——”众人恍然大悟。

  徐家业又道:“把真蚁后控制在手里,用假蚁后控制蚁群,用蚁卵控制蚁群规模,用信息素防止巨蚁伤人,这就是我们研究出来的巨蚁使用方案,只要信息素到位,完全可以安全的在城市中应用蚁群,我们的战士甚至可以和伴随巨蚁一同行动!”

  此言一出,会议室中顿时一片哗然,所有人都被徐家业描绘的前景所震惊。

  “你有把握吗?”一位与会者热切地问。

  “有!”徐家业信心十足,“蚂蚁视力很差,全靠信息素识别敌我,这一点我完全可以保证。”

  “那巨蚁什么时候可以投入作战?”一号首长第一次露出急切的表情。

  “随时可以投入战场,但是研究所的产能有限,我们控制的蚁群非常小。”

  “那就赶紧起办法扩大蚁群!”

  “我们倒是有点想法。”徐家业说,“林州今晚打死的巨蝗不计其数,如果现在马上把巨蚁送过去,就可以利用战场上的巨蝗扩大蚁群!”

  “好办法!”一号首长点头,“但是你能确保巨蚁不失控吗?”

  虽然徐家业已经再三保证,一号首长还是不放心地追问一句。

  徐家业谨慎地回答:“必须先发放信息素,然后才能释放巨蚁,否则接近巨蚁还是有危险的,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信息素控制巨蚁的行动范围。”

  一号首长看向邱将军:“尽快了解一下情况,给研究所一个准确的消息!”

  “好!”邱将军点头。

  一号首长又看向徐家业:“如果从现在开始搬迁研究所,新蚁需要多少时间长成?”

  “至少半个月才能投入战斗,完全长成大概需要一个月。”

  “一个月?”再过一个月北方都下雪了,不用巨蚁也一样能把巨蝗全都消灭!”一个声音如是说。

  “那蟑螂呢?巨蟑螂也能冻死吗?”徐家业反问。

  那人登时语塞。

  “还有,巨蝗是会飞的,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这种来自北方的巨蝗,飞行能力比普通蝗虫强得多,已经可以进行真正的低空飞行,所以蝗群的移动速度非常快,如果不加以阻止,蝗群用不了多久就会离开北方,一旦蝗群进入我国腹地,损失的粮食就不是三分之一那么简单了!”

  “蚂蚁的事就这么定了。”一号首长拍板道,“尽快培养蚁群,我们能不能翻盘,搞不好就要看你们能不能培养好蚁群!”

  “是,我们一定竭尽全力。”

  “我相信你们可以做到最好,别让我失望……还有什么内容?”一号首长看徐家业手里的文件还有几页,不禁好奇地问。

  徐家业回答道:“还有虫灾分析报告。”

  “说说。”

  “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虫灾,特别是大规模虫灾,一般出现在自环境比较好,人口又相对稀少的地方,比如原始森林和大型湖泊水系,比如镜水湖、黑山山脉和西伯利亚,我们建议,类似的地区必须加强监控,借用首长的话,应该防患于未然,避免亡羊补牢。”

  一号首长轻轻一笑,示意徐家业继续。

  “当然了,大家也都知道,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也有巨虫出现,但是基本不成规模,数量也很少,目前只有巨蟑螂出现在人口密集的城市。”

  “沿海地区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成规模的巨虫出没,海里虽然没有昆虫,但是有不少节肢动物,好在监测没发现水生节肢动物有巨型化的预兆,这无论对我国还是其他沿海国家来说,都是个不错的好消息,我不敢想象海里那些虾兵蟹将长得跟蓝鲸一样大,是多么可怕的场景。”

  “这是什么原因?”一位与会者好奇地问。

  “可能是因为海水太咸,膨化病毒不耐盐。”徐家业说得幽默,却硬是没有一个人有心思笑。

  “有根据吗?”那人又问。

  “有,我们做过几次实验,海水确实可以有效杀死膨化病毒,但是这一点除了能保证海洋生物不变异,并没有其他用处。”说到这里徐家业顿了顿,“但是这个结论在研究中心内部也有争论,争论的原因是太平洋几个岛上出现的巨型陆蟹。”

  “巨型陆蟹?”几个与会者下意识地舔了舔嘴唇,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是的,严格地说,是一种生活在滩涂上的蟹,它们的体形发生了巨化,因为滩涂一天里有半天淹没在海水之下,所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海水不能杀死膨化病毒,至少不能杀灭生物体内的膨化病毒,不过所有的数据全部来自国外的研究,目前还不能确定研究结果是否准确。”

  众人一阵窃窃私语。

  沿海是国家的经济精华所在,一旦海洋生物加入巨化行列,后果难以预料。

  一号首长轻轻敲了敲桌子,众人立即把嘴闭紧,一号首长说道:“不管膨化病毒对海洋生物有没有影响,沿海城市必须有所准备,及时建立观测站,防患于未然……还有吗?”

  “有,我们还发现,巨虫的行动很有规律,一般都是从海拔较高的地区向海拔较低的地区前进,这很可能因为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低,氧气含量不如低海拔地区,而昆虫的巨化体形,需要更多的氧气;还有一种猜测是昆虫属于变温动物,而海拔越高的地方温度就越低,低温不利于昆虫的行动。”

  “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吗?”一位与会者好奇地问。

  徐家业回答道:“高海拔地区人烟稀少,低海拔地区才是精华所在,掌握巨虫的行动规律,有助于提前建立防线,及时阻击巨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