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刘备勤王
马超的归降让韩遂措手不及,不同于周瑜或者孙策,马超对于凉州各方势力可是熟悉得很,马超投靠了燕国阵营,这就意味着燕国的凉州攻略取得了初步成功。
李肃请命去陇西说服董昱归顺燕国,可韩遂的使者却先李肃一步,所以李肃刚刚自报家门,就被郡守府的士兵给关起来了,就连董昱的面儿都没见到。
董家在陇西可是彻头彻尾的豪强,凭借着当年董卓的余晖,董家在这一亩三分地上还是能说话算数,韩遂正是看上了董家的底蕴,所以派遣使者拉拢董昱,希望能够共抗周瑜的大军。
除了董昱之外,韩遂还把主意打到了另外一个人身上,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凉州新崛起的军阀刘备。
刘备当初去了敦煌之后,依靠着长袖善舞,以及刘皇叔特有的人格魅力,很快就赢得了敦煌老牌世家的支持,这其中主要是在政治上有强烈要求的敦煌三大家族:盖家、张家和索家。
敦煌古称“瓜州”,是羌、戎、匈奴等少数民族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生产生活的地区。汉代以来,中原地区的汉族统治者为了适应封建大一统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在这一地区连年用兵,于汉武帝元鼎六年设置敦煌郡。
从此,大批中原汉族士兵、农民、商人移居于此,其中包括一些官吏和将领。这些官吏、将领凭籍其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家势力,形成敦煌地方豪族。
汉武帝时,太中大夫索抚、丞相赵周直谏忤旨,徒边,以元鼎六年从巨鹿南和迁于敦煌。在汉末,索氏家族累世为官,其中不乏太守和刺史等高官。
索氏是仅次于张氏的家族,张氏家族就是凉州三明之张奂的家族,张奂有三子,分别是草圣张芝,亚圣张昶和如今的武威太守张猛。
至于敦煌盖氏,就是盖勋所在的家族,这三大家族号称敦煌三姓,刘备要想在敦煌有所作为,势必需要得到这三家的支持。
刘备的优势就在于他的皇叔身份,在这乱世之中,敦煌三姓也都希望能够有所作为,所以他们在刘备身上看到了希望,正是得源于三姓的支持,刘备很快就在敦煌站稳了脚跟。
敦煌是个好地方啊,这里控制着丝绸之路的庞大利益,而且这里远离中原,这些年刘备在这里混得如鱼得水,短短数年时间,刘备就坐稳了敦煌太守的位置,训练起一支五万人的兵马,并且将触角伸向了酒泉。
酒泉乃是黄家的地盘,酒泉黄氏起源于西汉丞相黄霸,兴盛于尚书令、关内侯黄儁,尚书令、武威太守黄儁纵横政坛四十余年,早年任尚书令,晚年又在家乡酒泉附近的武威任太守。族中子弟沾了他不少光。酒泉黄氏人物众多,宗族强盛。时逢东汉末年乱世,族中子弟多横行不法,太守徐揖很是忌惮。
开元元年,徐揖诛杀了酒泉黄氏几个头面人物。因为这几个头面人物招兵买马,结交匪徒,已经影响了太守徐揖在酒泉的统治。只有黄昂和黄华逃脱在外。
黄昂回来后气愤填膺,他拿出家中的黄金数斛,募集了数千人进攻酒泉太守徐揖,徐揖兵败被杀,黄昂自任太守。
在这个时空,可没有杨阿若替徐揖报仇的事情,黄昂得位不正,他的太守之位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刘备这个时候,为了扩张地盘,就向朝廷请命诛杀黄昂。
这时,远在外敌的黄华得知刘备进攻酒泉,当即从羌人处借来了数千骑兵,与黄昂合兵一处,共同抵抗刘备,可刘备麾下的文聘和魏延实在是太厉害了,黄昂黄华根本不是对手,所以两人从酒泉撤出,逃亡了羌人之地,托庇于羌人。
西平鞠氏因为鞠义的关系,早就是燕国在凉州布下的一枚棋子,西平鞠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鞠演得知黄昂和黄华的遭遇之后,亲自前往羌族说服二人归顺燕国,二黄都想重振黄家的门楣,所以答应鞠演,为燕国内应。
韩遂裹挟天子以及公卿大臣,逃往金城之后,鞠演就想着联合二黄杀掉韩遂,将首级献给燕国陛下,作为觐见之礼。
这并非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西平鞠氏家族可是一个边地豪强,甚至是一个武装军事集团,在羌族也有很深的关系,拥有数万兵马,诛杀韩遂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三人密谋还未实施,韩遂就决定先对鞠家动手了,毕竟金城作为韩遂的大本营,是不可能允许鞠氏家族这个庞然大物存在的,鞠演不是阎行的对手,最终在无奈之下,假意投降了韩遂,韩遂也没有对鞠氏家族赶尽杀绝。
韩遂掌控了金城、武威、张掖、陇西四郡,实力还是相当地雄厚,可周瑜四十万大军来势汹汹,韩遂自知不是周瑜的对手,所以就把主意打到了占据敦煌酒泉二郡的刘备身上,要知道如今刘备也是拥兵十万的一方诸侯。
韩遂以刘协的身份给刘备下召勤王,刘备接到韩遂的召令之后,将身边的谋士召集起来商议,最终刘备决定支援韩遂,且不说唇亡齿寒的道理,刘备身为大汉皇叔,若是不遵从天子号令,那他这个皇叔就无法得到拥护,最重要的是,敦煌三姓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能打退周瑜的大军,那么刘备必将赢得更大的舞台,甚至将来掌控凉州也不是不可能,如此一来,他们三家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刘备率领十万大军赶到榆中的时候,周瑜的大军已经到了平襄,距离榆中不过五百里的路程。
韩遂也调集了四郡所有兵马,累计三十万大军,与刘备合兵一处,共计四十万大军,兵力和周瑜相当,成败在此一举。
周瑜到了平襄之后,并没有急于行军,只是筑起了营房,似乎有在这里待很久的打算,周瑜之所以这样,正是为了给韩遂足够的时间去集结兵马,同时也是在等待马超和孙策的援军。
周瑜的想法很简单,凉州这么大,如果是一城一地的去打,那还不知道要打得什么时候,而且迟则生变,要是战事迁延时日,那变数就会增多,不说别的,单单是羌人就让周瑜十分担心。
这些羌人和汉人之间矛盾很深,如果真的给羌人有机可趁,那才是在损伤汉人的元气,所以周瑜没有急于进攻韩遂,准备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歼灭凉州的主力。
孙策和马超进入北地郡后,很快就掌控了北地郡的军政大权,孙策任命马岱暂代北地郡守,征召了数万兵马,直接一马平川踏平了安定郡,安定郡自此也落入了燕国手里,好处就是给燕军提供了足够的粮草和马匹供应。
马超和孙策带着五万骑兵,十五万步兵,赶到平襄与周瑜大军汇合,汇合之后,燕军有骑兵十余万,步兵四五十万,在兵力上几乎是两倍于韩遂,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之所以聚集了将近六十万大军,主要是周瑜考虑到战后要防备羌族和匈奴,一旦战端开启,那么匈奴人和羌人肯定会趁机渔利,这对于燕国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周瑜必须做好准备。
集结了将近六十万兵马,周瑜命孙策和马超为先锋,统帅五万骑兵开路,张辽断后,自己则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奔赴榆中。
张辽得到命令之后,十分郁闷,他堂堂的青州大都督,汉影轻骑统领,没想到如今竟然成了断后的角色,实在是想不通。
不过想不通不要紧,这并不耽误他严格地执行命令,作为一个从小就在军中混大人来说,军令如山这个道理不会不明白。
周瑜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有自己的考量,马超手下的军队说到底都是刚刚归附的军队,要想在最短时间让这些人归心,只能依靠战争,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让他们快速归心,同时,周瑜也未尝没有以此消耗对手兵力的想法。
人都是自私的,周瑜也不例外,马超到底是外人,此时能够削弱马超的势力,又能打击韩遂,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马超却没有这样的想法,在马超想来,周瑜能把先锋的任务派给他,并且还用的是他本部兵马,这是对他的信任,要知道先锋将军可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着一场战争的胜负。
马超和孙策同为先锋,马超是副将,孙策是主将,因此马超就成了先锋之中的先锋,马超立功心切,率领两万精锐骑兵,很快就杀到了榆中。
只是面对已经被加高的榆中城墙,马超也只能望城兴叹。不过,不能攻打榆中也没关系,马超直接绕过了榆中,向西攻入了金城郡,马超本就在羌族之中素有声望,凡是马超过处,有羌人居住的地方无不归降。
可韩遂摆明了是要进行坚壁清野,尽管马超如此强悍,可也没再金城捞到什么好处,只能灰溜溜地回到了榆中。
孙策也在马超之后赶到了榆中,面对榆中高高的城墙,孙策知道,这座坚城不是他能攻破的,所以他直接绕道,从东边杀入了武威郡。
孙策所过之处,毫无敌手,只是武威依旧施行的是坚壁清野的战略,面对一座座城池,孙策也倍感无力。
不过孙策在武威逞凶,这可惹恼了武威太守张猛,张猛乃是张奂的儿子,自诩兵法武艺丝毫不差,看到孙策只有三万骑兵就敢如此嚣张,早就把韩遂的嘱咐抛到了九霄云外,率领大军出城迎击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