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刺青 (丁)
自杀的孙画家叫孙仲年,没曾想这竟然是个艺名。不过想想也是,艺术圈里如果用孙春旺的名字,一幅画不知要少卖多少钱。但作为老曹情敌出现时,他还是叫孙春旺。
十多年前,曹队从警校出来没多久,和一个叫李琳的女孩子建立了恋爱关系。李琳和曹队住一个院儿,李琳的父亲也是个老刑警,曹队和李琳又是初中的同学,后来曹队上了警校,李琳在北京一个大学读的中文,两个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熟的不行。所谓日久生情,两个人在一起,李琳的刑警父亲是个因素,就瞅着曹队顺眼,经常弄家里来喝酒,另外一个因素是李琳是个心高气傲的女孩子,追求者不少,但她一般人看不上,曹队人老实,两人知根知底,就慢慢处了起来,但太熟悉的人在一起,生活总显得过于平淡,以至于一谈两年,但谁都不提结婚的大事,似乎都在有意的回避着什么。
李琳毕业以后,分配进了一家报社,也算是如尝所愿。偶然的机会,报社要做一个中国青年画家的专题报道,李琳作为执笔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认识了孙春旺。也许是因为一个画家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因为画家成名前都有一段曲折离奇的奋斗史,农民出身的孙传旺骨子里对艺术的执着,单纯看待世界的方式深深的打动了李琳,几次的长谈,两人交流的内容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
报道写完,李琳却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孙春旺那个小小的,简陋无比的画室。我们无法再现李琳当时内心的挣扎,但李琳对曹队提出分手时,我倒是能够想象到曹队,这个充满了暴力因子的小警察的反应。
曹队瞒着李琳,查出了孙春旺画室的位置,准备砸了这个给他添堵的地方,在曹队看来,一个画家约单纯的女青年去自己的画室,与耍流氓无异。
那一年,孙春旺长期的不规律生活以及无法想象的贫困,让他身体单薄,两三下就被曹队按在了画室地上。进画室时,曹队一言不发,已经踹翻了孙传旺的画架和摆在墙边的几幅画。但倒在地上的孙春旺拼死的护住地上的一个画板,声嘶力竭的喊,砸哪幅画都行,这幅不能动。
曹队见他这反应,反而好奇起来,一边按住孙春旺,一边把画板夺了过来。画板上是还没有画完的李琳的肖像。李琳坐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周围是一片缤纷花海。但万千色彩都是李琳的装扮,因为李琳在画面的正中,宛如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静静的注视着曹队。
那眼眸里,有自由的向往,有沉默的激情,有文字的顾盼,有音乐的流觞,这是一个熟悉的李琳,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李琳。那一刻,曹队猛然明白,那个风情万种的姿态,那个冰雪聪明的神情,都不再属于自己。曹队和李琳之间,横亘着这条蜿蜒的小河,看上一步就可以跨过,但其实有如银河般的遥远。
曹队真正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可惜是一种痛苦的认识。
曹队放开了孙春旺,扶好了画架,把画板端端正正的摆上去,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土,退开几步默默地看着。在孙春旺莫名其妙的表情中,吼了一句,姓孙的,老子的确不如你,你要对李琳不好,老子见你一次揍你一次。
曹队和李琳分手了,李琳充满歉意的想跟他解释,但曹队并不想听,他只想到离李琳远远的地方,那条蜿蜒小河的尽头。他向刑警队申请去云南支边,什么案子最折腾,他也第一个报名,只要不在北京,只要不见从前就行。好在时间是最好的麻醉药,可以抚平一切创伤,一切。
李琳和父母几乎断绝了关系,半年后就和孙春旺结了婚,听说曰子过得很是艰难,基本上是李琳背起了生活的重担,之后曹队也没有了和他们的联系。
但曹队后来还是食言了,六年后,孙春旺和李琳离婚时,曹队并没有去揍孙春旺,并不是因为他改名叫了孙仲年,成了个小有名气的画家,而是因为他明白,拳头其实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他连去了解一下离婚原因的勇气都没有,只能期望李琳能找到那一种诗意的存在。
李琳离婚后就搬去了深圳,创业、再婚、破产、离婚、再创业。上个月,曹队惊讶的看到从深圳赶来的李琳时,她已经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但风霜磨去了青涩的纯真,只剩下坚韧依旧。
更让曹队惊讶的是,李琳回来,竟然是因为孙春旺自杀的事。
原来,几年没有相互联系的李琳,前不久收到了孙春旺寄来的邀请函,他的画展开春就要举行,这次不同以往,不再是个小圈子的自娱自乐,来自五个国家的艺术经纪人,画廊代表和十几个媒体记者都将出席,这一次,经济公司还要在酒会上宣布孙春旺的海外展览计划,而对他作品的收藏也多了起来。
李琳由衷地替孙春旺高兴,一个做了二十年的梦,终于要实现了,而这一刻,孙春旺并没有忘了自己,希望能够分享这曾经两个人共同的梦想,一丝甜蜜背后是淡淡的哀愁。李琳给孙春旺回了信,告诉他自己会提前一天回北京,另外,自己公司也在做红酒生意,酒会用的酒水,孙春旺就不用准备了,自己已经给他发北京去了。
李琳绝不相信孙春旺会在画展开始前一个多月自杀了,得知这个消息,她就飞回了北京。原以为是孙春旺的画展出了问题,孙春旺才会想不开,但问了经济公司才知道,计划没有任何变化,画册都印出来了,孙画家的自杀,人家也是一头雾水,损失惨重。
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李琳跑遍了和孙春旺有交集的人,没有人知道孙春旺自杀的原因,孙春旺自己也没有留下任何的线索,没有遗书、没有留言、没有和朋友的谈论,更没有任何情绪低落或反常,自杀好像是孙春旺一时兴起的的杰作。
李琳在北京没有任何人可找,彷徨无路时,就给曹队去了个电话。
听了曹队的故事,原本大家满怀的八卦心思,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曹队能把这故事拿到台面上来讲,一方面是没把我们当外人,另一方面也一定是真的一筹莫展了。
“老曹,查出什么没有?我觉得咱就甭上长白山了,这案子比长白山有意思,闲着也是闲着,我们帮你查。“廖焕生拍了拍曹队的肩膀,又开了瓶啤酒给杯子里倒上。
“焕生说的对,我们能凑一块就不容易,干什么都一样,老曹有这么大的事儿,当然先紧着他,到了通化,我找朋友借辆车奔集安去,我们查案方便些。”冯不过一拍桌子,再不提报销差旅费的事了。
集安是中朝边境上的一座小城,属于通化下面的地级市。通化这几年靠山吃山,大力发展药品生产行业,经济飞速增长,上市公司都有好几个,成了东北的经济明星,私营企业更是星罗其布。
集安原本经济落后,贫穷了上百年,搭上通化药业高速增长的快车,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那个消费者盲目相信药品广告的时代,没人怀疑药是否有假,而认为是自己病得没符合药的功效。通化市很多药厂都在生产被吹成神药的红景天,但长白山的野生红景天很快被挖完了,大家就把目光对准了鸭绿江那边的朝鲜。
但毕竟越过国境线,去对面偷挖,抓住不但人要被扣,还要被重罚一笔,但惊人的利润还是让人前赴后继。后来,有聪明人想出了新路子,对面朝鲜不是穷吗?干脆准备一麻袋罐头,方便面,直接交给朝鲜的边防军,边防军就在那边挖一麻袋红景天给你送过来,诚信易物,童叟无欺。
这法子没风险,扣除一麻袋过期罐头依旧是暴利,这采药的买卖从此火爆起来。据说这些年,集安充当的就是朝鲜药材收购的地下中转站,而货物的终点大多是通化的药厂。
冯不过在通化的朋友,就是家民营药厂的老板,身家上千万,但就好收藏这口,算是冯不过的老主顾。听说我们去集安,二话没说,把公司的新帕萨特甩给了我们。
当我们开车到了小城集安,站在鸭绿江边上,望着对岸的朝鲜,眼前的一切还是让人非常的震惊。
一江两岸的反差太大了,大的让你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其全也,纯兮若朴;其散也,混兮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澹兮其若深渊,泛兮其若浮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其动无形,变化若神;其行无迹,常后而先。--《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