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黑道初现
与北影的合作,只是萧逸臣亚洲战略小小的一部分,投资建设影视基地,也只是影片《魔兽争霸:龙族魅影》的附加项目,萧逸臣现在的关注的是亚洲波涛暗涌的金融市场。此时的他已经隐隐的嗅到了风暴来临前不安的气息。
同时,萧逸臣也不得不为新的剧本开始做准备,梦工厂这边还好,公司规模不大,走的是精品化的路线,正在制作之中的《玩具总动员》和《魔兽争霸:龙族魅影》足够应付一段时间,但是派拉蒙不同,偌大的产业不是一两部电影就能够支撑得了的。这一段时间,萧逸臣都在考虑新剧本的题材,和韩三平的一番谈话让萧逸臣想到了香港的黑帮电影。黑帮电影一直都是港片最主要的类型片之一,但近年来却有不复当年之感,很多此类影片难以拍出新意,观众因此流失,电影商一时也对此失去了信心。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根据马里奥普左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教父》成为了好莱坞黑帮电影的第一部经典之作,这是一部黑帮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之后的每一部黑帮电影,无不在它的观照之下,或抽取其丰富题旨之一研化,或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却恰好证明受其影响。但是在90年代初拍摄的《教父Ⅲ》虽然整体成绩不及前两部,但仍为柯里昂家族史作出了史诗式的完结篇。
部《教父》,已经将黑帮电影拍到了极致,以至于整个90年代,好莱坞都没有类似值得称道的电影。前世就对黑帮电影很是着迷的萧逸臣决定自己创作一部黑帮电影,甚至在剧本还没有任何的构思,他就已经想好了导演的人选。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合作一直是萧逸臣的梦想,但是那个倔强的老人却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被轻易说动的。
在两集《教父》取得了国际性成功后,科波拉自己筹资拍摄了反映越南战争的影片《现代启示录》。这个雄心勃勃的拍摄计划笼罩在喧嚣一时的挫折和预算超支的阴影里。美国《娱乐周刊》称科波拉是一个“失去监督的疯子”。然而,《现代启示录》又变成了一部杰作。虽然就当时的条件而言,耗资达3万美元被认为是天文数字的代价,但是他却真正赚了大钱,总计一亿八千万关元。
在先后拍了四部畅销片后,、蓄着长发、令制片厂老板发怵的人已被人们看作是充满创造力的天才。大家等待着他的再一次恶作剧。由于他最终趾高气扬起来,他也就变得更为疯狂。他打算向好莱坞显示,他如何能够完全独立拍片。然而,1981年他起用娜斯塔西姬。金斯基拍摄的《心上人》给了他当头一棒,该片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经济效益上都遭到惨败。因为他不想去拉斯韦加斯拍摄,于是仅置景就耗资万美元……科波拉因此债台高筑,欠债差不多5万美元。正如他自己承认的,他置身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他个人的悲剧(如儿子吉安-卡洛因车祸死亡)、失败接踵而来年,科波拉厌恶地离开了好莱坞,他对《纽约时报》说:“我不再与之合作了,我己年近50,我得聚精会神干点我真正想于的事。”尽管之后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他又拍摄了《教父Ⅲ》,但之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福特-科波拉,这位年近60的老人头上顶着橡树树阴,坐在他储藏葡萄酒的小屋前,笑着告诉萧逸臣:“在我已进入老年了,我想做点不同寻常的事。我已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损失在对我并不重要的事情上了。所以我的下一部作品必须是无以伦比的真正雄心勃勃的经典,Xy,下次来的时候带上你的剧本,现在能够真正打动我的,不是你开出的支票,而是你的剧本!”
弗朗西斯-福特-,目光越过他那沐浴在落日余辉中的葡萄园,“功利的商业目的是写不出真正好的作品的,Xy,我承认你非常优秀,但你现在最需要的是耐性!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还写了十次呢!记住,我需要的是真正的精品!”
回来的路上,萧逸臣就一直在咀嚼着弗朗西斯——科波拉的这番话,他发现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确实有些急躁了。以前他可以迅速的拿出剧本,是因为记忆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模版,或是说已经有了成熟的构思。但是他发现真的要自己独立创作一个剧本,却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念头、想法倒是很多,但真正要将这些构想一一落实到剧情中,却不像萧逸臣之前所做的那么轻松。
如果将他之前写剧本比作是装修的话,。他必须构造出自己的框架,形成自己的逻辑。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要求很高,萧逸臣不认为自己随便拿一个剧本出来就能够说服这位好莱坞黑帮电影名副其实的“教父”。【消逝的小草】
,但这并不意味着萧逸臣就十分了解所谓的黑帮。这是一个对萧逸臣和很多编剧都十分陌生的题材,有关黑帮的电影、小说以及文艺作品大多都是作者的凭空臆想,要想真实的刻画黑帮,并不是看几部电影或是都几就能够完成的。
为了真实的感受和了解黑帮的生活,萧逸臣首先打通了美国几家大型监狱的门路,获得了和因黑社会犯罪而羁押的囚犯进行谈话的机会,他们其中很多人都是黑社会组织的头目,甚至有的人手中还犯有命案。
和这些人的见面交谈颠覆了萧逸臣之前对黑帮的认识,在他的影响中,黑道中人都是满脸横肉、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但是萧逸臣接触的这几位愿意和他交谈的黑帮头目给萧逸臣一个共同的感觉,如果不是身处在监狱之中,萧逸臣绝对不会认为坐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身负命案、杀人不眨眼的黑道人物。
这些人看上去都是一副温文尔雅、人畜无伤的模样,一眼见面你绝对不会将他们同黑道相联系。而且随着交谈的深入,萧逸臣惊奇的发现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气质给萧逸臣的感觉,绝对不是读过几年书就能够培养出来的。
和这些人交谈,萧逸臣感到他们都很坦然,甚至于谈到很多违法的经历,他们都是用一种轻描淡写的语气在讲述,仿佛那就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这种无视规则法律的态度,是萧逸臣在电影或是书里无法感受到的。
萧逸臣从这些人身上找到了一个模糊的影子,他感觉这就是他想要表现的人物和生活,但是仅仅了解了这些是不够的,萧逸臣知道自己接触的这些人,都是隐藏在黑暗背后的人,他们在暗中操纵着一切。没有高明的手段,甚至人们永远都不会发现他们真实的身份。那么行走在黑道前台的那些人们又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萧逸臣决定亲自去感受一下。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战地摄影师曾经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还不够近!”扩展到编剧这一行业,萧逸臣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如果剧本写得不够好,那么是因为编剧本人离剧本所描绘的生活还不够接近。要想写好黑帮电影的剧本,萧逸臣就必须先走进那种混乱无序的生活,只有看清楚了其中的堕落、挣扎、无奈,萧逸臣感觉自己才能够写出真正的黑帮经典。
在数位保镖的陪同下,萧逸臣深入到了纽约治安最为混乱的贫民窟实地感受那种生活。他到过嘈杂的街头小酒吧,目睹了街头血腥的暴力,和患有艾滋病的街头ji女聊过天,还慷慨的邀请过几个半大黑人少年喝过啤酒。在这个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区域中,萧逸臣感受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贫穷是罪恶最好的温床,在标榜着法制**健全的美国,萧逸臣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国家阴暗的一面。
生活在这里大多都是一些黑人,每天都有流血事件在这里发生,犯罪甚至成为了一种明目张胆的行为,人类所有引以为骄傲的制度,在这里都失去了作用。混乱充斥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在很多黑人小孩的眼神中,萧逸臣看到的只是迷茫。
这样无序的混乱,和萧逸臣在监狱中面对那些黑帮头目的坦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种生活状态看上去几乎是对立矛盾的,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方两面,看似没有任何的交集,其实本质上却是连在一起的。这种矛盾的冲突,成为了萧逸臣剧本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