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赵阁老摇身一变,成为了朝廷的中流砥柱
赵京犹如一只斗败了的公鸡,步履蹒跚的向后宅走去,找到他那把心爱的摇椅,躺在上面优哉游哉的摇了起来。
躺在摇椅上慢慢摇,已经成为了赵京日常的主旋律,为官数十载,他早已过惯了风雨飘摇的日子,每天活在算计与被算计之中,让他对这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有着一种近乎于痴迷的执着与向往。
执着于权利带来的丰厚回报,向往着将属于自己的那份权利永远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赵京对赵东楼的掌控力度也变得越来越低,赵东楼经常不经请示擅自行动的行为令他感到万分恼火的同时,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赵东楼是他唯一的儿子。
赵东楼是当今天下数得上号的聪明人,可他的聪明大多都用在了阴谋诡计上,他是典型的干正事啥也不是,但是做起歪门邪道来却又极其的聪明,这与他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是一个急脾气,似他这种嚣张跋扈惯了的人,大多都没什么耐心,若是没有赵京经常替他善后,他早已死上十几回了。
书房内。
南宫烈与一脸怒容的赵东楼相对而坐。
赵东楼感到十分的委屈,他手指大门的方向,强压着心头的怒火,低吼道:“爹他好歹也是内阁首辅,竟被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使唤的好似家奴一般,你说说,自三皇五帝以来,何曾有过这样的事情?这叫什么事儿啊?”
南宫烈一脸无奈的轻叹一声,道:“形式比人强,恩相也无可奈何,大人理应多多理解才是。”
“我理解个屁。”赵东楼拍案而起,道:“若不是有我们父子为他们遮风挡雨,这大周的天下,还指不定会乱成什么样子哪!”
南宫烈心头一惊,连忙冲赵东楼摆了摆手,道:“大人请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赵东楼冷哼一声,道:“大不了人头落地,我行的端坐的正,有什么好怕的。”
赵东楼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说话的声音却明显放低了许多。
南宫烈微微一笑,故意不去戳穿赵东楼的那点小心思,于是换了一个话题,道:“咱们或可在太子登门一事上做些文章。”
发过一通邪火之后,赵东楼也终于渐渐的平复了心情,他点了点头,眯眼道:“便随了太子的意吧。”
翌日。
太子驾临赵府之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传遍了朝野内外,清流震惊了,奸党沸腾了,各方势力均在私下揣摩着太子的这一举动是否带着某种政治目的?难道赵氏一族继得到当朝天子的青睐后,又得到了太子爷的赏识?
太子府。
今天是杨文和入宫给太子做经讲的日子。
杨文和早早便来了东宫,仍旧如往日一般的给李寿做经讲。
大约讲了一个半时辰左右,到了下课的时间,李寿起身来到兵器架前,取下绣春刀,准备出门。
这时杨文和却淡淡的说了一句:“《孟子》卷八离娄章句下八有言: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不知此言作何注解?”杨文和说着,抬头看向正欲出门的李寿。
“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也。”李寿淡淡的回了一句,旋即将绣春刀系在腰间。
这看似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却令杨文和感到十分的满意,因为他已经从李寿的回答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李寿行至门前,回身看向杨文和,又重复了一遍自己刚刚说过的话,道:“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也。”
杨文和闻言一怔,旋即默默地点了点头,目送着李寿离开了东宫。
李寿的第一句话,是为了让杨文和安心:我与赵京毫无交集,杨师傅大可放心。
李寿的第二句话,是在警告杨文和以及他身后的清流:朝廷需要的是能干实事的官员,而非只会勾心斗角的尸位素餐之徒。
杨文和打小就是神童,他自然听出了李寿的言外之意,此时的杨文和,已经隐隐的感到李寿将会成为一位有道明君了。
正当朝野内外议论纷纷之际,雍景却好似完全置身事外的没事人一般,仍在西苑的精舍里我行我素的修仙嗑药。
高庸已将李寿莅临赵府的事情如实汇报给了雍靖。
雍靖闻言之后,却也只是微微一笑,说了句:“知道了。”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老话说得好,知子莫若父,他十分了解李寿的性格与脾气,他深知李寿与赵氏父子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
虽然李寿生了一副贪玩好斗的性子,但他却一点都不傻,他是一个讲道理、明是非、并且懂得辨忠奸的聪明人,赵氏父子那种人,他绝对是一百个看不上!
李寿将来有属于自己的路要走,这事儿雍靖心里跟明镜似的,李寿自己也懂,唯有那群总喜欢自作聪明去揣测圣意的傻瓜们不懂!
聪明反被聪明误,身在局中而不自知,反误了卿卿性命,说的就是那群自以为是的傻瓜们!
七日后。
到了雍靖出关的日子。
赵京与张辅臣按例来到西苑,恭请雍靖回銮。
雍靖穿着一身道袍,从大殿里走了出来。
赵京与张辅臣当即行了礼,旋即迎着雍靖上了步辇。
一行人簇拥着雍靖前往养心殿的途中,赵京忽然将手搭在了步辇的扶手上。
雍靖见状,深深的看了赵京一眼,旋即一脸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阁老不愧是我大周的中流砥柱,虽已入阁多年,却仍不忘扶辇之德啊。”
步辇在行进的过程中难免不会出现颠簸,而赵京将手搭在步辇的扶手上,是为了向雍靖表达自己的忠诚之心,可以将其看做表明心迹之举。
赵京的这一举动当即让另一侧的张辅臣坐蜡了,因为赵京此举多有谄媚之嫌,若身为清流之首的张辅臣也做出同样的举动来,届时,一定会遭来一片谩骂之声,赵京本就靠着雍靖的宠信过日子,他可以不在乎名声,但张辅臣不行,因为他是清流,名声对清流十分的重要。
张辅臣可以在私下没人的时候对雍靖做出一些近乎于谄媚的举动,然而在大庭广众的时候,他却无论如何也拉不下面子来。
雍靖闭关之前,因为十二死肖贸然对邹若安出手的事情迁怒于赵京,让他在家中闭门思过,如今雍靖出关了,又夸赵京是朝廷的中流砥柱。
雍靖只用了一句话,就将即将失衡的两方势力又给拉回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张辅臣对此也只有无可奈何的份儿,因为单凭清流的势力,根本不足以与雍靖叫板。
雍靖十三年发生的刺杀事件,导致的惨烈后果,令张辅臣仍旧感到心有余悸,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没有人敢公然去触雍靖的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