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埋怨

  叶三看完一大堆折子,也就半天多的功夫,之后的事情,就该大臣们去做了,他们吃皇粮自然要办事。叶三伸了个懒腰,从御案后面走了出来说道:“朕要回养心殿。”旁边的内侍忙跪倒道:“奴婢这就去传旨,准备御辇。”</p>

  他遂出了乾清宫,上了御辇,在内侍前呼后拥中回去,走到御膳房东边的一条长街时,只见街旁跪着一众妃子,叶三见状有些疑惑。汪直忙说道:“娘娘们可能去串门,没料到皇爷这时候会过来,所以撞见了。”叶三点点头,这时车子已驶近那些嫔妃宫女,只见千姿百态十分可人,他便说道:“你们都起来吧,不要跪在这里。”</p>

  叶三回到养心殿时,朝鲜公主李淑贞来到门口跪迎,她还没回去。按理受到皇帝临幸之后,就应该回自己的寝宫,但早晨叶三说了一句“等朕回来,晚上有你讨饶的时候。”叶三现在说的话就是圣旨,她便不能回去了,只能遵照圣旨等着。</p>

  见到她,叶三有些惊讶,但又不能说“你怎么还没回去?”这样挺伤人心的。他只得叫她一起到后殿的东梢间来。进了东梢间,叶三喘了一口气,低头看了李淑贞一眼,只见她的脸上不知为何而产生的红晕十分妖艳,眼睛半开半闭,从长长的睫毛下面露出了迷离的眼睛,居然呈现出了一种娇憨的模样,鲜艳的嘴唇诡异地咧着,舌头在嘴里缓缓地蠕动,湿润的舌尖紧紧地顶在银牙后面……脸上的表情,竟然是异常兴奋陶醉的模样。看到李淑贞的表情,叶三突然想起了唐甜,心里一阵烦躁,竟然扔下李淑贞又独自走出了东梢间。身后面的李淑贞妩媚的笑容凝滞在脸上,呆呆着看着叶三的背影,心下一阵冰凉。</p>

  成化一十四年秋,一日早朝的时候,天才刚蒙蒙亮,大臣们都在御门外等待,宫殿屋檐下的灯笼还亮着。这时太监汪直从门里走了出来,众人一看心道皇帝今日恐怕又不上朝了。汪直走到人前的台阶上,便咳了咳清清嗓子说道:“上谕,今年风调雨顺,到了秋收季节,朕心大快,决定率国防军出京北上狩猎,不日便回。兹国事交由内阁及司礼监商议处置。”</p>

  上谕一念完,大臣们立刻炸锅了,埋怨叫嚷声一片,皇上一直要出京,这事儿已经闹腾一年了,皇上碍于大臣们的阻挠,没能成行,怎么今天这上谕……忠臣纷纷埋怨起来。起先是埋怨怎么事前一点都不知道,后来有的大臣不知道怎么把火烧到了汪直身上,对着他破口大骂,甚至有人把汪直比作明朝的太监王振,蛊惑君心祸害朝政云云。汪直百口莫辩,也开始埋怨众臣,急得直跺脚:“咱家只是传圣旨,咱家只是传上谕……”</p>

  这时站在前面的商辂转身对黄启忠说道:“皇上调动国防军,黄部堂不知道?”黄启忠瞪着眼睛埋怨道:“昨天一点风声都没有,今天一大早我就来上朝了,什么也不知道啊。”商辂有些气愤地说道:“一定是国防军指挥使章程的责任,他故意隐瞒大臣。”</p>

  君权至上,皇帝要调兵自然是合法的,但作为掌管天下兵马调动的兵部竟然事前不知道,这让黄启忠也很是气愤,又将气愤转移到了章程的头上:“这个章程,他是顾头不顾尾,只管今日得宠不管明日的浪子!”都是些饱读诗书科举出身的人,看似简单的说话之间其实带着典故,黄启忠这句话是说明朝那些武将,跟着皇帝练兵打仗一个劲胡闹,完全不管文官们的意见……洪武皇帝在时,武将们是宠臣,没人敢把他们怎么样,但洪武一去,那些武将没有一个得到好结果的。黄启忠如此说章程,其实就是说百年之后他们家恐怕会因为得罪的人太多而受到报复。</p>

  商辂也是文官,和黄启忠顿时一个鼻孔出气,冷笑道:“章程在辽东做大将时,就不听黄部堂的调遣,回到京师天子脚下,他能听黄部堂的?”另一个文官也煽风点火道:“咱们还是别对章程抱什么希望了,他以前不是早就说过了,他章程是皇上的人,只听皇上的?”</p>

  就在这时,杨秋迟在人圈外面淡淡地说道:“老夫看还是别骂章程出气了,要不是皇上自己想要出京,章程能起什么作用?”杨秋迟说话的声音不大,但是众官都回头看着他。于青春摸着胡须,半眯着眼睛故作高深地说道:“几天前皇上不是说要御驾亲征?经大臣们劝阻,这事便搁置了下来,老夫瞧皇上今日突然率兵出京,恐怕是还惦记着御驾亲征之事。”</p>

  就在朝臣们埋怨争吵的时候,叶三已经来到了德胜门下,两万国防军骠骑营官兵已经列阵以待。而且周太后竟也在场,她正站在德胜门城楼上观看叶三,因为叶三今天身披黄金甲,腰带牡丹重剑,恰恰这两件东西都是她送的。</p>

  骠骑营将士的胸甲是黑色的,身上的锁子甲也是灰黑色的金属色泽,于是万马陈列黑压压的一片,而一大片黑色之中,点缀着一骑金黄色,那便是身穿金甲的叶三。指挥使章程,大将叶孤城等跟随在后,叶三在紫禁城里憋了这么久,策马奔腾在万军之中,心情显然非常的好,一边飞奔一边大喊道:“朕带你们出去活动筋骨。”</p>

  国防军官兵见皇帝英武异常,自然心生崇拜,也是群情激动,高呼:“万岁万万岁”。叶三举起剑鞘,高喊了一声:“出发!”</p>

  皇帝策马当前,后面犹如洪水一般的马队列队跟上,向北而去,计有官兵两万人,战马六万匹。时京师宿卫部队有一二十万,分作东西两官厅管理:东官厅主要管制轮宿的班军;西官厅下属皇帝亲卫部队国防军军,也就是以前的西大营六万军队,分作骠骑、神机、铁军三营。其中骠骑营是全骑兵部队,叶三今天带的人马便是骠骑营,大将叶孤城,国防军指挥使章程也在其中。</p>

  国防军的战马养了这么久,个个膘肥体壮,体力甚好,大军早上出发,一日便到达了密云。此城距离长城古北口已经不远了,章程等将领都劝叶三在密云休息一晚,然后在附近转一圈便回京。但是叶三意犹未尽,下旨扎营休息,明日出关狩猎。</p>

  </p>

  章程和叶孤城大惊失色,忙跪倒力劝道:“皇上,一出长城,便是蒙古人的地方,可能会被蒙古误以为是我军在挑衅,他们极可能反击我军发生冲突,我军军力不足,皇上贵为天子,如遇危险,臣等万死不能抵罪啊。”叶三笑道:“就是要让外藩知道,我军也可以出关作战,朕明日亲率大军出关,让他们见识见识。”</p>

  众将万万没有料到叶三会出关狩猎,这时个个都十分担心,以为准备不足,恐遇意外。叶三则说道:“明日我们一早出关,巡狩半日打些野味,日落之前便退回长城,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朕不信蒙古军能动员那么快,一天之内就能集结兵马?就是因为事前我们没有准备,也就不存在泄漏军机的问题,所以此行必然安然无恙。”劝谏无果,众将只得连夜准备关防印信,派出伺候出关预警。第二天,叶三果然胆大地率军出关。</p>

  古北口长城部有大民朝重兵,是防御北方蛮族的一道极其重要的防线,在不到一百里的长城段上,就有有敌楼烽火台一百七十二座,烟墩十四座,十六个关口,三个水关长城,六个个关城,三个瓮城;还有许多卫、所、堡分布在外围。</p>

  骠骑营通过铁门关之后,外面还有许多汉军的据点,在靠近长城的地区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叶三不想只停留在长城附近,下令大军加速行军,直驱蒙古人的地盘,一路狩猎。等到中午的时候,路过的地方已经可以看见蒙古人的帐篷了,那些部落看见了大民国军铁骑,完全没有准备,都十分紧张,好在大民朝军队并未烧杀抢掠,只是转悠着打猎,然后就策马而走。</p>

  章程见到这样的情形,之前的担忧也减少了许多,竟然对叶三建议玩点刺激的,把蒙古人的部落洗劫一番。但叶三拒绝了他的建议:“前不久蒙古人才派遣使者要求议和,刚过不久咱们就挑起冲突,对国事不利,况且大民内部尚不完全安定,西北叛贼也未剿灭,克制方为良策。”骠骑营在关外转悠了一圈,安然无恙地在黄昏时分回到了长城,在长城下扎营休息。(未完待续)</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