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画像

  叶三想在那张素描的面部添上五官,可等到一切工具都准备好了,他拿起炭笔的时候,却想到画像中之人是刘锦儿,特别是她的那副曲线流畅的姣好腰身,自己是经过细致雕琢素描的,现在却在这么一副身子上画上别人的五官……他觉得有些别扭。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不想画出来,而且他有个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奇怪心思,很不愿意别人看见几十年前那女人的样子。</p>

  想罢叶三便又将那副没有五官的画像收好,他现在心情也没前几天那么压抑了,可还是不想上朝,他奶奶的,做皇帝真累,也许是一个人做到了权力顶峰的疲劳感吧。</p>

  汪直从涵春室出来,正遇到一个名宫女,这宫女便是上回汪直选进来侍候叶三的三个近侍之一,一个乐呵呵那个。那宫女是汪直选进来的,自然认得他,见汪直迎面走来,她忙屈了屈腿儿,给汪直行了个礼。汪直见状笑道:“好,不忘本。”说罢上下打量了两眼那宫女,只见她长着鹅蛋型的脸蛋,肤色浅黄细腻,好像也不识字,但模样儿还看得过去。</p>

  汪直道:“在宫里过得习惯么?”那宫女乐呵呵地说道:“习惯呢,连被子都是缎子的,奴家还是第一次摸到缎子,真细滑啊。娘给奴家做的那件红衣裳是绸的,可从来不让奴家碰,现在倒好,用不上了。”</p>

  “你这丫头还真是有趣。”汪直笑道:“缎子细滑可比不上你自个身上细滑,有机会多在皇爷面前表现表现,说不定皇爷一喜欢,封你个选侍美人之类的,不仅能穿缎子,还有人侍候,吃好的穿好的,你说安逸不,啊?”那宫女道:“我听二祖宗的。”汪直又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皇爷昨儿回宫之后在做什么?”那宫女道:“睡觉,刚才还拿着画像看。”</p>

  汪直愕然,又道:“画像?谁的?”</p>

  “奴婢不知道。”那宫女回话道。</p>

  “晚上咱家要过来值夜,你再告诉咱家皇爷今天一天做了些什么。”说罢,汪直一看天色,时候不早了,便不再和宫女罗嗦,急忙出了养心殿,然后坐轿子去御门传旨。</p>

  当他当着文武百官说皇帝的龙体欠安,仍需要调养的时候,想到刚才在养心殿看到叶三生龙活虎地舞剑,心下就想笑,以至于传旨的时候声音有点走调,拼命忍住才没有笑出来……传完了旨才想要是刚才不慎笑出来,可就麻烦了。</p>

  皇帝已是连续三天不上朝了,大臣们都有些隐忧,眼看大民国初立,要说名正言顺也比较牵强,危机仍然存在,如果此时不能继续励精图治,政权是不是稳当也说不定,政权不稳,大伙到手的巨大权力和利益就不稳,所以不得不感到忧虑。已有大臣嚷着要看皇帝了,汪直不允,大伙还闹了个不太愉快。这时汪直说道:“咱家这里有一份折子,是皇爷口谕让大臣们议一议再报上去。一会六部部堂各寺卿以上的官员都到内阁衙门去,开个小会。”</p>

  众人听说皇帝有旨意传出来,这才稍微安心了点,起码皇帝还在管着朝政不是,汪直当然不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假传圣旨,他又不是活得不耐烦了。政治嗅觉敏感的人这时候已经意识到一起议奏章,不是票拟么?看来皇上是要选阁臣了。毕竟一个人扛起所有的政务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儿,前段时间叶三从早*劳到晚的消息也传出宫了,大家都能理解皇上的辛苦,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重新扶起内阁,现在的内阁什么事儿也不干,民间已经有纸糊三阁老的传言。</p>

  大伙散伙之后,纷纷从皇极门离开,而部堂寺卿大臣们向南走了一段路,过了玉河之后,便从会极门出去,向南走不到一箭之地,便是内阁大堂。路上杨秋迟便设法套汪直的话,杨秋迟问道:“是皇爷亲口说让咱们到内阁大堂议事的?”汪直瞪了杨秋迟一眼,心道你问这话什么意思,是说老子假传圣旨还是咱家擅自做主在内阁议事?在内阁议事皇爷没说,可不在那边议难道去你家议?妈的,咱家今儿就作这个主了。</p>

  只见汪直和杨秋迟两人,一个白胖,一个瘦黑,真像一个土财主和苦大仇深的贫农走在一起的模样似的。汪直似是而非地说道:“咱家原本记得皇爷好像是说在内阁衙门议事,但您这么一问,咱家倒不敢确定了,不然说咱家误传圣旨那可了不得。不过话又说回来,不去内阁衙门去哪里?”</p>

  杨秋迟呵呵笑道:“汪公公多心了,老夫并无此意,就是随便问问。”他这么随便问问可有文章,旁边一起走的官员都在心里琢磨,听汪直这口气,皇帝应该是说了在内阁衙门的……地方都指定了,事儿的实质原本就是票拟的模样,那不是选阁臣是什么?</p>

  众人来到内阁衙门之后,将椅子在堂中分列两边,右边坐大臣们,左边坐司礼监的太监,不一会司礼监掌印尚铭和他的心腹太监覃力鹏也到了,便一块儿分成两拨按高低入座。左边的太监只有四个,右边的大臣倒是有十来个。坐于左边上首的尚铭说道:“人都到齐了,且都是朝廷重臣,都是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人,老夫就先把折子的内容说一下……是这么一回事儿,福建巡按御史蒋如平上了一份折子,细述禁海的理由,建议朝廷制定禁海的国策。大家都先看看。”尚铭说罢便把折子传到右边去,让大臣们过目,左边的司礼监太监早已看过了。</p>

  官员们都噤若寒鸦沉默不语,大家心里都在寻思:这可是潭浑水。折子上说得倒是冠冕堂皇,什么防止海贼资敌叛乱等等,可大伙心里明镜似的:禁海的话获利最大的是南方沿海的权贵和大地主,他们可以勾结走私,不仅不交税还能名正言顺地排斥普通缙绅商贾的竞争。但从朝廷公家的利益出发,以及从皇家的利益出发,禁海绝对是不行的,少了一大笔商税。</p>

  有识者更是立刻就意识到:这件事会不会和苗贵妃名下的商贾有关?牵扯真是不小,内到宫里头,外到乡绅商人,都有牵连,不是浑水是什么。这时只听得尚铭说道:“皇爷就是让大伙儿商量商量,没说指定人数,如果诸位中有其他事要做的,可以不用参与。”今天叶三又没上朝,性质和做其他工作的人旷工差不多,但没人能把他怎么样。</p>

  紫禁城内外的日常运作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大臣们在内阁衙门议事,宫人们到各司各房当值,各人都干着自己的事儿。还有一些宦官装着沾满尘土和油渍的衣服,背着菜筐,出入宫廷,购买一应所需杂物,这些人多半不是为公家采办,负责采办的宦官都是有关系有门路的人,这些脏兮兮的宦官出去买东西多半是为其他宫女效劳。他们一般是地位低贱、相貌丑陋且又年岁较大的宦官,自知不可能被宫女看上结合为“菜户”,便甘心做菜户的仆役,为其执炊、搬运、浆洗,宫女每月付给他们一定的银两。</p>

  紫禁城就像一个小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当然也少不了闲言碎语。最近流传起了一件新鲜事,那就是唐皇后竟然也玩起了对食,和另个嫔妃好上了。这种事当然很新鲜,是很值得说道的谈资。宫女和宦官、宫女和宫女搞对食,已是司空见惯,因宫中低级宦官无力娶妻纳妾,宫女又很少有机会被皇上临幸,宦官和宫女便只有自己寻求安慰。但皇后和嫔妃之间干这事儿实在少见,因为她们不是有真正的男人皇帝么,而且皇帝不喜欢她们也不会给封号不是,在皇帝的面前搞这事儿简直稀奇极了。(未完待续)</p>

  </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