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泰山剑门

  泰山(注一),古称岱山,又称岱宗。山势雄伟壮丽,气势磅礴,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华夏大地东方。有山峰156座,崖岭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泰山群山以主峰玉皇顶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形成“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玉皇顶山顶更有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十大胜景,被尊为五岳(注二)之。</p>

  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更是曾在此为炎黄子孙祭天,从此华夏子孙都以登临泰山作为一生梦想。帝王将相在此祭地告天,文人墨客在此刻碑撰文,侠客志士也在此留下许多豪情故事。泰山也由此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p>

  其实,泰山也是佛、道两教重地,直至一千年前一代鸿儒董渊明在此开宗立派,创立神剑门。</p>

  董渊明真可谓一代天骄,少小聪颖,八岁便出口成诵,被乡邻惊为神童;</p>

  十八岁负鸿儒之名,名扬天下;</p>

  二十八岁登泰山邀战天下群儒,论辩七天七夜,天下群儒俱服!从此感叹天下再无可为之事,郁郁寡欢,直至被盗匪打劫,为剑侠所救,从此醉心武道;</p>

  三十八岁从儒家盛典《易经》中悟出武学经典《大清明易经》,自创绝世剑法《天人九剑》,行走江湖,打遍天下无敌手,得“神剑”名号;</p>

  四十八岁得上古名刃“湛泸”,遂在泰山开宗立派,广收门徒,创立“神剑门”;</p>

  五十八岁喜亲自铸剑,铸剑无数,遂创立“铸剑支”,从此神剑门练剑支、铸剑支皆名垂天下!</p>

  千年间,神剑门虽有沉浮,但威名不坠。特别是二百年前,血魔出世之前,神剑门不仅练剑支人才鼎盛,铸剑支更是出了一位惊才绝艳的铸剑大师风冶子,这位大师本名不详,立志要越古代铸剑大师欧冶子,遂自号风冶子,他呕心沥血,耗时十年,终铸成名剑,取名“封天”,封天剑最终力压欧冶子纯钧剑,位列当世十大神兵第六。从此神剑门一门藏两大当世神剑,更无愧神剑门之名。</p>

  据说血魔出世还和神剑门有莫大关系,只不过年代久远,神剑门又故意封存消息,现在已经无人知晓。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两百年前和一百年前的那两场血魔大战。</p>

  二百年前血魔手执“血剑”出世时,华夏大地风云色变,人人自危,血魔所到之处,人人魔性大,自相残杀。一时间,炎黄大地血流成河,尸骨遍野,生灵涂炭。最终天下侠义之士摒弃前嫌,泰山神剑门尽出湛泸、封天两剑,汇集缥缈峰轩辕门轩辕神剑、墨家极光谷泰阿剑、道家大上清宫纯钧剑五大神兵和峨嵋派圣舍利子,召唤出黄龙、朱雀、青龙、白虎、玄武五大神兽,共攘血魔。见识过这一战的人应该早就不在人世了,但传说中双方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最终血魔被六大神物所激的浩然正气斩杀于黄帝陵前,血魔的无上魔剑——血剑也在这一战中下落不明。血剑失踪也成全了正道另一场胜利。</p>

  百年前,血魔元神不灭,再次出世,血魔无血剑相助,正道趁血魔成魔未久,元神不稳,动突袭,诛血魔于无望峰血魔洞,为天下免除了一大浩劫。据传,这一战仅由缥缈峰轩辕门圣女温卓逸用轩辕神剑一剑之威便手刃血魔,成就了江湖一段佳话。</p>

  千年已过,今日的泰山神剑门仍是人才辈出,冠绝江湖,在传说中的当世十大神兵中,四把神兵下落不明,现存的六大神兵中神剑门六占其二,风头一时无两,与缥缈峰轩辕门、峨嵋派、大上清宫、极光谷并称正道五大门派。</p>

  缥缈峰轩辕门乃轩辕黄帝嫡传门派,镇派之宝轩辕神剑更是十大神兵之,在两次血魔大战中,轩辕门都居功甚伟,在江湖中享有崇高威望,被尊为五大门派之。但是轩辕门择徒严格,门下弟子极少,每五十年才派一弟子行走江湖,除魔卫道。而泰山神剑门门下杰出弟子众多,又有两大神兵镇派,实为五大门派的隐性领。</p>

  岔开话题,先来讲一下轩辕门圣女的故事:这轩辕门每五十年才一出的弟子不仅武功高绝、品行端庄,而且都美若天仙,被尊为正道圣女。每次轩辕门圣女出道都在江湖中引起轩然大波,正邪两道无数年轻俊彦纷纷拜倒在石榴群下,引颈待割。</p>

  能博圣女一笑的,简直比光宗耀祖都荣耀百倍;</p>

  能与圣女同行论道的,比诛杀血魔更令世人景仰;</p>

  能与圣女赏月饮酒的,人生再无憾事,此生足矣;</p>

  能与圣女谈婚论嫁的,那不是人!因为圣女是带修行,注定长伴轩辕。</p>

  每到圣女快出道时,适龄男子(适龄以和圣女年龄为准)都奋图强、勤学苦练、饱读诗书,以期能得圣女垂青,傲视同侪。</p>

  所以,和圣女同龄的那一代江湖子弟经常是俊彦无数,人才辈出!这就是圣女的力量,这就是美的力量,这就是世间最正义的力量!</p>

  当然,圣女出道也有些负面影响:</p>

  那些不适龄的江湖子弟都大骂爹娘造他们时也不推算一下时间(生这事时还顾得上推算什么时间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不孝;</p>

  些恶俗的江湖子弟经常因为讨论圣女的无聊话题(差不多相当于现在这些话题:今天穿什么颜色内裤?圣女到底什么罩杯?……)而被正直人士恶扁,这事在同门、兄弟之间时有生,是为不义;</p>

  凡因为圣女而大打出手的比试,双方均是热血沸腾,下手极重,多有死伤,是为不仁;</p>

  慕圣女之名,为求圣女垂请,许多魔门子弟叛出魔门,是为不忠。(这对正道来说倒是件好事,不过正道子弟为此而叛出本门的也时有生)。</p>

  出现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事,确实不是圣女出道的本意,奈何庸人自扰。</p>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剑神其人》</p>

  注一:泰山,古称岱宗、岱山,春秋时改称泰山,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乃华夏民族之丰碑。以本书不关史实之原则,均称之为泰山,不论别称。</p>

  泰山为五岳之的由来:华夏始祖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溢然长逝后,他的头变成了东岳泰山,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变成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因华夏始祖盘古之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p>

  注二:五岳,即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分别为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有关五岳的详细记载,较早见于秦汉时代的书籍《尔雅释山》。</p>

  五岳皆是古代帝王封禅祭天之处。封禅名山,实际上是古代帝王巡守疆土、炫耀武功的产物。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其后汉武帝巡游四方,遍祭五岳,奠定了五岳封禅制度的基础。到汉宣帝时正式颁诏命名今河南嵩山为中岳、山东泰山为东岳,安徽天柱山为南岳,陕西华山为西岳,河北恒山在曲阳县北,为北岳,形成五岳同祭的制度。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则确定今湖南的衡山为南岳,其后历代相沿不变。明代又改山西浑源的恒山为北岳,但因为路远难行,仍在河北曲阳行望祀遥祭之礼。一直到清顺治十七年,才移祀至山西浑源,最终使流传至今的五岳名山成为定制。</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