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崇祯后退几步,撞到龙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哗啦!”一声落了一地。僵在一边的众太监这才活了过来,慌乱地冲了上来。</p>
“退下!”王承恩一摆手示意众人离开。</p>
崇祯皇帝 突然笑了起来,但笑得比哭还难看。他笑了一气,这才喃喃地说:“高原的军力居然强到这等地步,连不可一世的建奴隶也败在他手里,没可能,绝对没可能的。”</p>
王承恩哭着道:“圣上,高原本来就同李自成不是一路的货色。他虽然名义上是李自成的部将,但力量上却要强过李闯。他之于李闯,正如朱温之于黄巢。此人悍勇无匹,直如那吕布转世,杀星下凡。据说,朱仙镇之败,左良玉非败于李自成之手,而是直接被高原的骑兵冲垮。现在,建奴大军更是被他一击而溃。如此悍贼,周大人如何是他对手?目前,我大明朝最凶恶的敌人已经不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而是近在心腹之地的高原。圣上,建奴不过一万残余就让周首辅十万大军不敢出通州一步。若高原再来,北京危急呀!”</p>
“对,对,对!”崇祯像是突然惊醒过来,大叫:“拟旨,不……我马上写一份手敕给周延儒,让他让开大路放阿巴泰北归,全力堵截尾随的高原军,就说……就说若敢放一个贼兵过通州,我要他周延儒的人头。”</p>
王承恩摇头苦笑:“周延儒是高原的对手吗?”对于这个周首辅王承恩不抱任何信心。当初他一时冲动要领兵出征时心中已是后悔,散朝之后更是心中恍惑。在北京城里行尸走肉般晃了一天,天黑的时候以堂堂首辅之尊居然在东门城楼里呆了一整夜,天明时才回过神来。</p>
出征之后一直缩在通州不肯向前一步,并召集大量端公道士弄了一场大法事。</p>
这些都还好理解,宗教信仰是他的自由,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可周大人在通州却不安分,日日招白广恩、唐通等将军宴饮。并收了这四大镇总兵做了自己门生,弄出了好大一场闹剧。</p>
这些事,下面的人是不会同皇帝说的,王承恩也不想当这个恶人。</p>
可今天一看皇帝说要勒令周延儒出兵攻高原,王公公就知道事情不好。若真让周大人领兵去打高原,只怕死得极其难看。</p>
周大人一死不要紧,可再帖进去四大镇士兵,导致京城空虚,那才是千古罪人。</p>
听到王承恩这么问,崇祯皇帝狠狠道:“他手头也有十万兵马,未言战先言败,哪有这样的道理?他周某人不是信誓旦旦地要为君父分忧吗,我倒要看看他怎么分忧?”</p>
见皇帝有点赌气的意思,已经摸透他脾气的王承恩知道不能在说下去了。他的意思是劝皇帝将周延儒的大军尽数撤回北京,死守不出。可如此一来,等周延儒回城,等待他的将是国法的严惩。周延儒素来人品极好,王承恩也不欲致他于死地。</p>
叹息一声,王承恩抹去脸上的泪水,道:“周大人的大军不回北京也好,只要遏住通州要地,高贼就无法打到北京里来。只可惜,周大人麾下人马虽多,能战之兵却寡。只怕守不了几日。”</p>
正在这个时候,殿外有太监禀报:“万岁爷,周延儒大人的前线战报来了。”</p>
殿中君臣都是一楞。</p>
崇祯皇帝冷笑:“他周延儒在通州一呆几月,裹足不前,能有什么战报?呈上来。”</p>
接过周延儒的奏章看了一眼,皇帝不屑地扔在地上,对王承恩道;“你看看,你看看,他周延儒还弹劾起人来了。说什么吴三桂畏敌如虎,从山海关后畏敌不前,一直没到他那里去报道。”</p>
拣起周延儒的奏章看了一眼,王承恩看了一眼,道:“吴三桂大军现在抚宁,出关已经数月,可借口军饷不足,竟只走了一百四十里。就算他是乌龟也该爬到了。不但如此,吴将军还说东北建奴有异动,若走得快了,建奴南下呼应,丢了山海关以东城池的责任谁也承担不起。”</p>
听他这么说,崇祯皇帝也恼火了,“你马上让内阁拟旨,严斥吴三桂,让他快点给我滚过来。”</p>
皇帝也是急了,周延儒固然在通州不动如山,现在连吴三桂也在抚宁步步为营。这满朝满天下文臣武将难道全都靠不住?</p>
见崇祯这么说,王承恩大声哀号道:“万岁不可呀,现在京营和周大人都不堪使用,能保京畿一地的也只有关宁铁骑。对吴将军只可温言抚慰,断不可严厉斥责。且,这到旨意只怕没人敢动笔。”在他看来,周延儒不顶用,能够扭转京畿战局的也只有威名赫赫的关宁军了。</p>
“可是,他吴三桂也是一个厚脸皮的怕死鬼。联可以升他的官,但他若还是不来如之奈何?而且,这个旨只怕阁臣都不会动笔拟旨的。”崇祯皇帝恼恨无比,吴三桂这次走得这么慢已经能够说明其态度了。目前的形势是,如果吴三桂大军一路快速推进到北京前线,后金在东北南下呼应,丢了山海关以东土地。这个责任可都要落实到拟旨的人头上了。大家又不是傻子,自然是能躲就躲。</p>
他说完这句话,发现王承恩还跪在地上,忙道:“你起来说话。”</p>
皇帝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王承恩站了起来,因为动作过猛,感觉头脑一阵晕眩,他挤了挤眼睛,等眼前景物清晰下来才回答道:“圣上不用担心,吴三桂已奉旨勤王,不用再发圣旨催促。他父亲吴襄还在北京,圣上大可召他问话,让他督促关宁军。”</p>
“好,这法子好。”崇祯皇帝高兴起来,大声叫道;“马上找吴襄过来,就说联找他商讨战计。”</p>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殿中二人才等到吴襄,这时天已经亮了。又是一个不眠之夜。</p>
“臣叩见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个大胖子跪在崇祯皇帝面前,大声唱诺,眼睛珠盯着地面滴溜溜转动。正是吴三桂的父亲,前宁远总兵官吴襄。</p>
皇帝热情地说:“吴爱卿起来说话,看座。”</p>
“谢陛下。”吴襄被人从热被窝里捞出来,心中已是不爽,加上年纪大了,神智迷糊,听皇帝赐座大咧咧地坐下,可皇帝的下一句话将他吓得几乎跳了起来。</p>
崇祯语气转厉:“吴襄,有人参你儿子拥兵自重,坐视京畿战局不管,你有什么话?”</p>
吴襄大声地叫起屈:“我的万岁爷呀,臣父子皆有一颗赤胆忠心。我儿在前线英勇杀敌,却被人参拥兵自重。黄天可表,苍天可鉴!”</p>
摆摆手,皇帝突然微笑:“尔父亲的忠心联还是相信的,别理那些言官的满口胡沁。”</p>
“多谢万岁爷,多谢万岁爷!”</p>
崇祯皇帝一看到他那副奸猾模样,心中就是腻味,只恨不得立即赶他出殿。可他不能这么做,“吴三桂这次勤王统兵数万,给养不继,走得慢可以理解,联也不想责怪于他。现在,北贼势大,后面还跟着高贼的大军。我京营兵力不足,今日找你过来,就想问问你,是不是可将整个关宁军全调回来?”</p>
“不可,不可!”吴襄摇晃着大脑袋:“若建奴南下怎么办,若关宁军尽数进京,山海关以东之地就尽落北人之手。祖宗之地,不可弃。”</p>
崇祯笑笑:“这也不过是联的一个想法而已。对了,联听人言那高蛮子颇有勇力,世无敌手。你觉得令郎可以退高贼之军吗?”说到这里崇祯看了王承恩一眼,他还是在心中安慰自己,高原之勇也许是吹嘘出来的。大概是别人哄骗于我的吧。</p>
“高原……蟊贼而已!”吴襄大笑:“他也不过是李自成手下一员战将,能强到哪里去?若他敢来犯我京师,臣子三桂定能将其生擒活捉。我关宁军甲精于天下,要对付高原流寇还不是手到擒来。”</p>
崇祯听到这话,大觉欣慰,大感振奋。可他心中突然一惊:“不对,不对。高原可是打败了阿巴泰的,现在又有部三十余万,怎么在尔口中却变成流寇蟊贼了?”</p>
吴襄自觉失言,可话已经说出口,只得硬着头皮扯谎:“万岁这就不知道了,阿巴泰这次南下,号称十万,所部不过七万。其中大部分都是松锦是投降的汉军,还有蒙古牧民,战斗力不强的。扣除汉军和蒙古人,真正的东奴不过万人。高原说是打败了阿巴泰,其实不过是打败了汉军和蒙古人等乌合之众。人家阿巴泰的精锐可好好呆在香河呢!至于高原,我听人说,他这次来山东,手上精锐也不过三营七千之数。”</p>
“原来是这样啊!”崇祯简直被他说糊涂了,心中一松,“恩,东奴要北归,我们大不了放他们过去就是了。倒是高原,你说他有七千人马,可他手头现在有三十多万呀!”</p>
吴襄继续笑道:“我的万岁爷呀,你是被下面的人给哄骗了。高原三十万人是不假,可都是俘虏和征召的流民,这样的队伍虽多,但对上我关宁铁骑,还不是一触即溃,你就放一万个心好了。”</p>
“好!”崇祯大为欢喜,他怎么一绕,居然饶得吴襄答应让关宁军全数入关勤王,心中不禁有些得意:“吴襄,卿父子有多少兵可用?听说关宁军有十多万人马,呵呵,好,联乾纲独断了,命你儿尽数给联带过来。”</p>
听皇帝这么一问,吴襄这才醒悟过来,自己刚才是吹牛吹过头了。以皇帝的刻薄性子,这牛若吹爆了,只怕自己人头不保。他忙跪在地上,满头冷汗地回答:“哪里有那么多,兵部名册上只给了八万人的名额,臣父子哪敢超额。”</p>
“八万……”皇帝脸上的喜色敛了一分:“也不少了。”</p>
“其实,也没那么多……”吴襄低头道:“名册八万,实则三万,余数概为空饷。”这话一说出口,他的身体开始颤抖了。</p>
皇帝的脸色难看起来:“三万人也是不少,只不知战斗力如何?”</p>
吴襄更惊,“三万人也并非都是战士,真正能上阵搏杀的,只有三千人。 ”话一说出口,他额上的汗水一滴滴落下,身前已湿了一片。实际上,这次吴三桂勤王已经将这三千人马全带了出来。这已是关宁军的最后家底了。至于其他人,守守城还行,真拉出城却没有任何用处。</p>
“啊,三千!”皇帝还没说话,王承恩已经叫出声来。</p>
皇帝笑了,他走到吴襄面前笑眯眯地看着他的脸:“爱卿很热呀,这么多汗!我且问你,三千人如何搏杀高原三十万众?”</p>
吴襄颤抖着声音道:“这三千人非普通之众,平日都是臣与三桂以细酒肥羊纨罗绸绫养出来的,所以都是一当百的死士。”</p>
“哈哈!”崇祯的笑声大了起来:“那么说了,你是问我要钱了。你说,若要你儿子的这以一当百的三千死士来北京,所需饷银几何呀?”这声音里充满了讽刺。</p>
听到饷银二字,吴襄镇定下来了:“需白银一百万两。”</p>
“啊,一百万两!”皇帝和太监王承恩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