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兄弟同心,其力断金

  颜离正走神儿的时候,突然感到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茫然的抬头看看,见众女面带笑意正看向自己这边,这时突然感到有人轻扯自己的衣袖,赶紧低下头一看,好嘛。只见年纪相仿,同样粉雕玉琢的兄弟三人正一字排开站在自己面前,黑漆漆的双眸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看。颜离不禁笑了,弯腰逗道:“三位小王爷,不知有什么需要在下效劳的啊。”小脸肥嘟嘟的李泰裂开没有门牙的小嘴奶声奶气道:“娘亲说你会讲故事,我们想听故事。”恩恩,李承乾和李恪赶紧点点头,表示赞同兄弟的话。讲故事?颜离又逗他们道:“那你们怎么知道在下会说故事的?”

  李承乾含着手指奶声奶气道:“是娘亲说的,娘亲说你是,是圣人后代,一定会说故事。”有些迷糊,颜离晃了晃晕晕沉沉的脑袋瓜,开始思索圣人后代和会讲故事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最终的结论是,有联系而且非常紧密。于是,就笑呵呵地迎着三个小可爱期盼地目光道:“那我就给三位小王爷讲个故事,叫做兄弟齐心,其力断金。”

  说着颜离摸索过来一只筷子比划给三个娃娃看,笑眯眯地问他们道:“你们能把这只筷子折断吗?”三兄弟裂开小嘴,异口同声欢呼道:“不能。”被奶娘抱在怀里的长乐小公主也咧着小嘴依依呀呀附和着哥哥们的话。不能?故事情节不是这样发展的啊?颜离纳闷的将筷子拿到眼前——玉筷。用手试了试,果然不能。晃悠下脑袋,对身边的小厮道:“到外面取三支三位小王爷能够折断的树枝来,一定要细,一定要小王爷们能够折断,听明白了吗?”

  小厮看了看观音婢,见她抿嘴点头,便恭敬地应了一声是,出去取树枝了。不一会,树根细细的树枝取来,颜离递给哥仨一人一根笑眯眯说道:“现在再试试。”兄弟三人听话的接过来,幼嫩的小手轻轻一折果然断了。顿时高兴地欢呼起来,观音婢和其他妃子也宠溺地笑看着,颜离又把哥仨手中的树枝放在一起,让兄弟三人分别试试这回能不能折断,兄弟三人努力半天,小脸憋得通红,也没有折断,沮丧地摇着头,可怜兮兮地看着颜离。颜离笑了,抚了抚三人小脑瓜,道:“这是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大,三位小王爷好好的在一起,谁也奈何不得。谁敢欺负你们,你们就教训他们,一定不能分开知道吗?”三个小可爱看了看颜离手中的树枝,略显茫然的点点头。

  观音婢与众妃对视一眼,眼中神色变得若有所思起来,再看看在一旁呵呵直笑的李世民,不由轻叹了口气。李承乾扯着颜离地衣袖期待道:“我们记住了,还有吗?”李泰和李恪也赶紧点头。还有?喔对,还有,颜离笑呵呵道:“我给三位小王爷再讲一个白雪公主的故事。‘从前有个坏坏的老巫婆——七个小矮子就把公主拖入了树林中的小木屋里——最后白雪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一辈子也没有分开’。”

  故事讲完,听的入迷的小兄弟三人高兴地拍着手,表示这个故事很好听。李承乾挠挠头,问颜离道:“‘幸福’是什么?”额?颜离一时被问住了,话说这个问题应该属于哲学范畴才是,李世民的后代果然不简单啊,颜离刮目相看。

  李泰皱皱鼻子,奶声奶气道:“大哥真笨,幸福就是——就是——”含着手指想了想,拍手道:“对,幸福就是可以天天骑竹马,吃点心,不念书也不会被娘亲打手心。”李承乾点点头,一脸向往,说道:“那可真好。”李恪也飞快的点头附和。看着小哥仨口含手指,一脸羡慕的样子,在场众人再也忍不住,捂着肚子前仰后合的大笑起来。.颜离看着他们可爱的样子,也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酉时初,也就是下午五点左右,颜离与李世民一家在秦王府侍卫的严密保护下或骑马,或坐轿离开秦王府,浩浩荡荡的向皇宫出发。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等人早已在秦王府外等候。本来李世民的侧妃们是没有资格参加这种大型皇宫宴会的,但由于李世民此次立功太大,李渊格外下诏,让李世民一大家子都去热闹热闹,反正太极殿又不是坐不下。众人分别见过礼后,长孙无忌等人见李世民与颜离脸色颇不自然,不由好奇地问了一句。没想到,李世民与颜离皆顾左右而言他。让众人一头雾水。

  朱雀大街早已是车如流水马游龙,一眼望不到尽头。文官坐轿,武官骑马。按照品级高低,扈从人数、轿子规格等也各有区别。品级低者遇见品级高者自觉退避一边,,请上官先行,然后自己紧随其后。因此人虽多,却是井然有序,并不显得慌乱。看得颜离啧啧称奇,古代人的素质蛮高的嘛,连交警都省了。只是,随着秦王车驾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无论大小官员,或骑马或乘轿皆退避一边,躬身施礼。望向秦王一行人的眼神包含敬畏,艳羡,沉思,敌视等等,极为复杂。

  毫无疑问,随着李世民西征大获全胜,声望已是到达一个全新的高度,风头已全面压过战功微薄的太子。那些平日与李世民走的比较近的,壮着胆子上来打个招呼,李世民无论对方品级高低皆一一回礼,笑脸相迎。让那些官员感觉倍有面子,在同僚面前,腰都直了不少。而有的在太子与秦王之间摇摆不定的官员已经打算晚些时候递上拜帖向秦王府示好了。当然也有官员面含冷笑不屑状,却不知在想些什么。

  对于高祖李渊在宫中酒筵上会做出什么样的封赏,同样是百官极为感兴趣的焦点所在。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于此盖世之功非大加封赏不足以表其功,即便不重立太子,想必也会给予重权,从某种程度上与太子平起平坐,而秦王一系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另一种,便是功高震主之类,不但不会封赏,说不定还会引起皇帝和太子一党的深深忌惮和压制。此次宴会还未开始,已是万众瞩目。<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