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章 一个保障
即使后来白登之围,被汉高帝视为生平之耻,可怎么也比不上把祖宗疆土全丢了更令人羞耻吧?</p>
所以说晋国是个不知羞耻的王朝。</p>
组成这个王朝的司马氏和世家,大多都不是东西。</p>
当然,知道羞耻的人总还是有的。</p>
“实乃诸夏之耻。”杨高面目通红:“我曾与使君探讨,如何扭转乾坤。使君说,除非推翻一切重造。”</p>
他哀叹一声:“然而实际的形势却不允许。胡人就在江北,一旦江南大乱,胡人趁虚南下,是时披发左衽,亡的就不是国,是天下呀!”</p>
亡天下!</p>
这便是有识之士的纠结之处。</p>
现在的汉家已经虚弱到不堪承受的境地。大江天险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一旦江南动荡,胡人趁机南下,到时候全都完蛋。</p>
要扭转乾坤,就要烧一把大火,可一旦烧起大火顾及不到外敌,容易被外敌抓住机会。</p>
怎么办?</p>
“使君前次书信于我,言道:唯有在保住晋国框架不乱,能抵御外敌的前提下,进行革新,才有几分机会。”</p>
“我亦深以为然。”</p>
杨高如是道。</p>
常昆听到这里,渐渐回味过来,道:“陶使君打算怎么搞?是从地方到中枢,还是从中枢开始由上至下?”</p>
又道:“江南世家遍地,不好搞。”</p>
“能搞!”杨高死死的盯着常昆:“使君人到中年,原本也曾热血沸腾,憧憬卫、霍之功,自比管、乐之才。然世俗消磨,本已热血沉寂,但先生的出现,给了使君一丝希望。”</p>
常昆皱起眉头:“人间王朝的事,我并不打算掺和。”</p>
杨高点头:“小弟看得出来。否则以先生的本事,何至于安居乡间。”</p>
便道:“非是要先生冲锋陷阵、勾心斗角。只需先生作为一个保障——我们会竭力推动使君归来,并率军覆灭孙恩,在此之后以据而不割的形式占领会稽...”</p>
他将许多计划原原本本向常昆说明白。</p>
先推动陶侃回朝,领兵覆灭孙恩,顺势占据会稽。</p>
走到这一步,必定引起建康反弹。这时候就要常昆出马——不需要做别的,只要展现力量,威慑建康,迫使建康方面默认会稽被割据的事实。</p>
形成一个分裂而又不打仗内乱的局面。</p>
常昆作为威慑性的力量,震慑内外,给陶侃争取时间。让陶侃在会稽这片土地上一展抱负,进行革新实践。</p>
五年或十年后,会稽发展壮大。陶侃携大势入朝,把握权柄,凭借在会稽施为的经验和积累的底蕴进行全面性的革新。</p>
杨高说了许多,涉及到对世家垄断的打破,对新的上升渠道的建立,农业、手工业方面的一些预想举措,税收的革新等等。</p>
可以看出他们计划的完备。</p>
这就是陶侃在被贬谪到交州这近一年时间里的成果。</p>
常昆神色岿然:“陶使君是世家子,杨兄亦是世家子。按照你们的计划,世家将会迅速虚弱下去。你们抛弃了原本的立场。”</p>
杨高自嘲一笑:“人不能有个理想吗?”</p>
常昆沉默,良久颔首:“不错,人总得要有个理想。”</p>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境地,在这片大地上总会有真正的理想者。他们心怀天下,以诸夏的利益为己任,轻生死重大义,一次次的延续和挽救诸夏的道统,为此甘愿付出一切。</p>
“也罢。”</p>
常昆道:“就当我还使君人情。”</p>
杨高大喜,哈哈大笑,抚掌道:“好,太好了!有先生这句话,我们终于敢抛开一切束缚,去做我们要做事!”</p>
笑着又哭了起来:“我们是胆小鬼,是懦夫!我们本该早去做的,但竟然不敢!世家的力量没有谁比我们更清楚,那是堵住一切的墙啊!先生啊先生,只有你,才能帮我们打破它!”</p>
常昆拍了拍他肩膀,神色难得悠悠:“做吧。我在北疆杀胡数万,亦未尝不曾有过这念想。”</p>
常昆知道一个人做不了什么,现在既然有人去做,他从旁出几分力还是能够的。</p>
人总要有点大的念想,不是么。</p>
转过许多念头,常昆道:“山阴是否保得住?又是否需要保住?”</p>
杨高擦了擦眼角,情绪迅速恢复冷静:“马太守已被我绑上战车。他本人的能力,的确很难保住山阴。城中世家诸多,各怀心思,军中便会受到影响。马太守压不住这些世家,便难以保住山阴。”</p>
世家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其根源在于家比国大。一旦情况不对,便极易倒戈,置大义于不顾,是典型的墙头草。</p>
马太守压不住他们,一旦兵临城下,便会有人生出另外的心思,甚至不战而降。</p>
“不过如今不同。”杨高道:“先生既已拥护大事,那这山阴便不容有失。陶使君需要山阴保存元炁,以便日后施展革新手段。”</p>
</p>
“我稍后便去联络志同道合的友人,我们一起出力,必定保住山阴。”</p>
言下之意不需要常昆出手。</p>
常昆的应诺,是陶侃计划的坚实保障。若没有常昆的一句话,陶侃知道自己的计划无法成功,还会造成晋国进一步虚弱,以致于难以抵挡北边的胡人,那么计划只会永远停留在纸面上。</p>
如此,他不会迫切归来。杨高织就的网,那些志同道合之士就不会发动,那么山阴这边只能看马太守自己的能耐和建康朝廷的应对了。</p>
“也好。”</p>
常昆点头。</p>
“这样,我在此留个几天,看看情况。”</p>
他又说了一句。</p>
杨高自是欢喜,当即令人安排住宿。</p>
常昆于是把刘家老二叫来,吩咐道:“你回田庄告诉夫人,就说我要在山阴留几天。”</p>
刘家老二领命而去。</p>
入夜时,杨高兴冲冲跑回来,对常昆道:“我已与诸位好友提备妥当。不知先生是否要见他们一见?”</p>
常昆听了直道:“不必。你只当我是个客卿即可。”</p>
杨高心下微微遗憾,道:“但凭先生之意。”</p>
绝口不再提此事。</p>
常昆掺和这事,是出于某种激愤,又有还陶侃人情的因素在内。而非想称王称霸或者改朝换代。</p>
对他来说,那没什么意思。他早知道自己没有御人之能。何况他已非凡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