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辩论(4)

  ()当然明白人也不是没有,比如黄宗羲,就是这么想的,还写进了书里。

  但搞倒了钱谦益,对温体仁而言,是纯粹的损人不利已,因为他老兄太过讨嫌,没人推举他,闹腾了半天,还是消停了。

  消停了一年,机会来了,机会的名字,叫袁崇焕。

  画了一个圈,终于回到了原点。

  之后的事,之前都讲了,袁督师很不幸,指挥出了点问题,本来没事,偏偏和钱龙锡拉上关系,就这么七搞八搞,自己进去了,钱龙锡也下了水。

  在很多人眼里,崇祯初年是很乱的,钱谦益、袁崇焕、钱龙锡、作弊、通敌、下课。

  现在你应该明白,其实一点不乱,事实的真相就是这么简单,只有两个字——利益,周延儒的利益,温体仁的利益,以及崇祯的利益。

  钱谦益、袁崇焕、还有钱龙锡,都是利益的牺牲品。

  而这个推论,有一个最好的例证,袁崇焕被杀掉后,钱龙锡按规定,也该干掉,死刑批了,连刑场都备好,家人都准备收尸了,崇祯突然下令:不杀了。

  关于这件事,许多史书上都说,崇祯皇帝突然觉悟。

  我觉得,持这种观点的人,确实应该去觉悟一下,其实意思很明白,教训教训你,跟你开个玩笑,临上刑场再拉下来,很有教育意义。

  周延儒和温体仁终究还是成功了,崇祯三年(1630)二月,周延儒顺利入阁,几个月后,温体仁入阁。

  温体仁入阁,是周延儒推荐的,因为崇祯最喜欢的,就是周延儒,但周兄还是很讲义气,毕竟当年全靠温兄在前面踩雷,差点被口水淹死,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拉兄弟一把,是应该的。

  其实就能力而言,周延儒和温体仁都是能人,如果就这么干下去,也是不错的,毕竟他们都是恶人,且手下并非善茬,换个人,估计压不住阵。

  但所谓患难兄弟,基本都有规律,拉兄弟一把后,就该踹兄弟一脚了。

  最先开踹的,是温体仁。

  钱龙锡被皇帝赦免后,第一个上门问候的,不是东林党,而是周延儒。

  周兄此来的目的,是邀功,什么皇上原本很生气,很愤怒,很想干掉你,但是关键时刻,我挺身而出,在皇帝面前帮你说了很多好话,你才终于脱险云云。

  这种先挖坑,再拉人,既做*子,又立牌坊的行为,虽很无聊,却很有效,钱龙锡很感动,千恩万谢。

  周延儒走了,第二个上门问候的来了,温体仁。

  温体仁的目的,大致也是邀功,然而意外发生了。<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