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

  这一下王在晋可倒霉了,这黄泥巴已经沾上了屁股,不是屎也是屎了。  他自己也懵逼了,盯着那些极为亮眼的上等黄金,他根本不敢相信。  他刚刚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承认了这个箱子是杨洪的人送给他的,而且也确实是他收的。  现在里面居然有几十两黄金, 不管怎么样,这贪污受贿的罪名,已经挂在了他头上。  难怪这刘能敢去都察院实名举报,看来心里是早就有底了,才敢一口咬定。  朱由校此时还是愿意相信王在晋,他如果真的贪污了,刚刚绝对不会以你们坚定的语气和态度, 在自己面前坦白的。  王象乾和徐光启等大臣, 此时也有点不知所措了。  虽说和王在晋的交情没到什么地步,可也在一起共事了这么长时间,他的为人性格基本上都是了解的。  因此他们也是相信,这是有人在诬陷王在晋。  可现在证据确凿,就算是朱由校想要维护王在晋,也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都看到了吧?小人说的句句属实。”  “小人生平最为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如果不是有这些贪官,我大明朝何至于此?”  “小人虽说是大义灭亲,可为的并不是奖赏与名声,只求陛下和诸位官老爷能够依法办事。”  “陛下乃千古圣君,相信此次也不会让天下百姓所失望,还望陛下能将王在晋明正典型,震慑朝野。”  刘能说完便对着朱由校磕了一个响头。  而王在晋此时已是愤怒到了极点。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没想到养了十几年的家奴,心肠居然如此毒辣,这是要把自己往死里整啊。  “刘能,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枉我养你全家这么多年, 想不到居然如此陷害我, 你不得好死。”  刘能看到王在晋那近乎于要吃人的表情和语气,当即先后趴了几步,看样子是真的怕王在晋上来把他怎么样。  而王在晋还没有被愤怒给冲昏头脑,因此也没有真的怎么样。  刘能的一套组合拳打过来,让得还处在懵逼状态的朱由校和其他大臣措手不及。  而刘能的话语,却是验证了朱由校心里的怀疑。  他早就意识到此事不简单,没想到还真是个阴谋。  这刘能刚刚说的那些话,以他这个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文化程度的家仆根本说不出来。  他的这一番话,倒是极像出自于一个读书人,亦或官员的口中。  八成是有人教他这么说的,看来这是一个圈套啊,他们想要自己把王在晋给撸了。  这事不是冲着王在晋来的,而是冲着自己来的啊。  朱由校的性格,朝廷的官员此时也摸准了一些路子,他自己当然也知道。  皇帝的眼中是容不得沙子的,尤其是对于贪官污吏,和有利益绑定勾结的官员, 基本上是零容忍。  而整个京师的百姓, 也是知道当今皇帝是个嫉恶如仇, 血气方刚的君主。  朱由校心里也清楚,要不了多久,整个京师都会知道,兵部尚书勾结边将贪污受贿之事。  而且还是他这个皇帝,带着内阁六部大臣在皇宫审讯的。  一旦此时在城中传开来,以他以往的办事风格,以及百姓心中所愿,必然是杀之而后快。  谷齳  到了那时,背后谋划此次阴谋之人,压根不用出面暴露自己。  京师几十万老百姓的悠悠众口,就会迫使他必须要惩处王在晋。  而他的惩处,天下人都知道,最轻也得是个杀头。  没办法,谁让他前期杀贪官的时候,杀的太猛太张扬了,报纸的宣传也是到了极限。  每杀一批贪官,就是老百姓的狂欢之日。  如果他此次要袒护王在晋,不能有所作为,那他在老百姓心中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形象,就会轰然倒塌。  而且他对于朝堂以及官员的掌控和压制力,也会在无形之中减少许多,甚至于会起到反弹的作用。  就算是站在他这边的官员,也会随波逐流,到时贪腐成风的风气,又将兴起。  而如果自己处置了王在晋,那就相当于是自断臂膀,削弱自己的的实力。  毕竟除了王在晋以外,朝廷上下,已经没有官员的能力可以与他相比了。  也没有官员,会和王在晋一样尽心尽力,把自己对于军队的意思和政策贯彻到底。  尤其是兵部尚书这个位置,更是重中之重。  兵权可不是开玩笑的,对于一些人来说,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只要不是王在晋坐,那他们的这场搏斗就算是胜利了。  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难题,因为不管如何,损失的终究只会是他,得利的是他的那些眼中钉。  这一招还真是毒啊,没想到可以把自己逼到这两难得境地。  看来自己是小看他们了,亦或是防备的还不够严谨。  一番权衡之后,朱由校终于是做出了选择。  “拟旨,免去王在晋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之职,所有头衔全部收回。”  “王在晋勾结边将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打入锦衣卫诏狱,严加审问。”  此时的他,只能选择把王在晋给推出去,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总不可能自己这个皇帝,为了他去得罪天下百姓,背着骂名去保他吧。  事情真相还没有调查出来,只能先做一场戏了。  徐光启或许是通过他纠结的表情变化,猜出了自己心中所想,于是说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彻查,许多事毕竟只是这刘能一人之言而已,未必全部是真。”  “臣以为,要想真正的查出事情的全部过程,需要杨洪以及他的那个家丁,看看他们所说的,是否有不一样的地方。”  王象乾虽然人老了,但脑子还算灵活,徐光启一开口,立刻意识到了皇帝并不想惩治王在晋。  他也很快开口说道:  “子先所说极是,臣也深以为然。”  “且此时正值多事之秋,福建民乱尚未平定,蒙古又大举侵犯我大同。”  “我大明正要调兵遣将,谋划策略以应敌人,可兵部却在此时没有了主官,恐怕会乱上加乱啊。”  “臣建议暂可留王在晋带罪上任,等平定民乱,打退鞑虏的侵犯之后,再从长计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