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解惑

  他们当然知道,战场上,要想孤身潜入到敌人的指挥部是何其困难的一件事,而且还能潜伏整整两天两夜不被敌人发现,又是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何况敌人还是号称亚洲第一强军的日军,其指挥部的戒备和防卫手段肯定不是一般部队能够比拟的。

  这已经不仅仅是什么伪装和隐蔽的问题了,更重要的是这两个狙击手本身的军事素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力等综合因素都必须极其优秀,其中还需要一点点运气方能做到。

  这些上将们都是领军数万甚至数十万的高级将领,手下自然也有无数能人。但他们细数下来,自己手下竟然无一人有此能力,有几个相熟之人还面面相觑,眼中都是不可思议之色,这才是让他们动容的地方。

  而且,他们早就听说眼前这个小子是个战术高手,每每身先士卒冲杀在前,据说去年淞沪事变时就是他带领一支小分队直接端了日军的指挥部并击毙一名日军少将,而且还孤身一人炸沉了日军出云号装甲巡洋舰。

  由于之前军委会没有大肆宣扬,所以很多不知情的上将都认为是无稽之谈,是军委会为了提升士气的宣传故意夸大的战绩。

  但现在,看着这个刚刚提升为少将的年轻军官在一众民国上将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而且每场战斗都从战前分析、战前侦查、战术组织、战术目的、战术过程等各个层次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正如校长说的那样,是给在座的上将们上了一堂活灵活现的战术课。

  现在看来,之前确实是有些低估了这个年轻少将的本事,不,这已经不叫本事了,而是妖孽一样的才华。

  就连以前对周文颇不以为然,同时又相当自负的陈上将,也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个人确实是一个战役级别的优秀指挥官。

  首先是,他策动的每一次战斗都是料敌机先,就像是有千里眼一样,将日军的动向都掌握得不差分毫,这已经让陈上将感到极端的不可思议。

  要知道现在可没有什么卫星雷达,国民军也没有空军参战,更是谈不上空中侦查,这人是如何探知日军的动向的?

  特别是先行出发,抢在日军米山先遣队到达之前就设伏的这次战斗,完全让人难以想象。

  当时热河战役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你特么人还在山西,怎么就能猜到日军会派出先遣队要抢先攻占冷口关?

  退一万步说,即使猜到日军可能会派出先遣队,那为什么一定会是冷口,而不是什么喜峰口、义院口?

  陈上将还发现,此人不但在战术上布局严密,丝丝入扣,关键是对整个长城战役的走向仿佛都早有所料,而且都判断正确,如有神助。

  比如歼灭米山大队为中国军队的防守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又比如在日军重炮部队到达之前就判断准确,一举将日军重炮阵地摧毁,这才让日军对冷口的攻击力度几乎是削弱了大半,从而保证了冷口关防御战的成功,最终将强悍的日军第6师团拖入不得不分兵攻击、处处受制的程度。

  也就是说,他率领部队进行的每一次战斗,几乎都是打在战役进程的节点上,这其中表现出来的预判能力就有些可怕了。

  陈上将是一个很有战术素养,同时又兼具一些战略眼光的资深指挥官,不然也不会得到校长的仰重。他当然知道料敌机先的优势所在,那就等于是将每一次战斗都能置于自己控制的节奏之下,什么时候打,怎么打,都是自己说了算。

  但是,料敌机先这种能力,是每一个军事指挥官都梦寐以求的,也是最难以企及的。

  要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你如何能够将敌方指挥官的每一步布局,每一个战术思路都猜想得明明白白?

  也许撞大运能猜中一次两次,但这名年轻少将却几乎是次次猜中,这就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其中必有不为人知的缘故。

  他相信今天在座的这些上将们,有些人穷极一生也恐怕难以在某一次战斗中表现出这种能力。对他们来说,哪怕在某次战斗中撞大运碰到一次,也就值得其人回味和吹嘘一辈子了。

  这说明此人不当在战术上思路严谨、手段高明,同时在战略眼光上也极其敏锐和全面。

  现在问题来了,要具备这些能力,你就必须有极其扎实而全面的军事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带兵经验,还经历和见识过无数的战斗和战役,最关键的是,你还必须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可眼前这个年轻少将,看履历不过是个高小毕业的学生,一没上过军校、二又不是军门出身,就从民国十八年开始脱颖而出,到现在也不过短短4年的时间,居然就具备了寻常将领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如此惊世骇俗的军事素养和才能,这怎么可能?

  难道他是在娘胎里读的军校吗?

  等到周文讲解完后,陈上将就要开口询问,却是校长抢先开口道:“你说的孤身潜入狙杀日酋的两个勇士叫什么名字,过后你要报上来,这等忠勇之士,我也要亲自接见和授勋。”

  “他们是教导总队一分队的中尉张晓平和一级士官长赵晓金。但他们都身负重伤,没有跟随卑职前来南京。”周文立正报告道。

  什么校长亲自接见,周文可不稀罕。

  这位校长拉拢人的手段可是层出不穷,周文倒不是不信任自己的师兄和师弟,而是考虑到他们没有跟上位者打交道的经验,万一直耿耿就拒绝校长的拉拢,扫了这位的面子,没得还平添出许多事情来。

  何况赵晓金是跟着妙花秘密潜入南京,没必要暴露。

  而张晓平虽然也来了,但主要是他本人这个月大部分时间都在担架上躺着,又跟着大部队一路长途跋涉、颠沛流离,人也憋闷得苦了,一再要求要跟着自己来。

  而且南京这边气候宜人,医疗条件也更好一些,很适合张晓平养伤,这才将他带了过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