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跃跃欲试
苏翎说道:“也不必等到那时候,哪个兄弟若是有中意的人家,不妨就娶了去。徐熙,你在京城,也可以物色一下。”
“我?”徐熙说道,“倒是可以想想。不过,愿意嫁到辽东,怕是不多。”
“我是说你。”苏翎说道,“你在京城,不比辽东,成亲的事情,可以先走一步。至于愿不愿意到辽东,”
苏翎看了看众人,接着说道:“我与袁大人也说过,我们兄弟都是贫苦出身,这将来成亲之后,若是敢仗着娘家家世乱来的,我可是不依。这不论哪家的姑娘,只要人好,不必拘于什么家世。要按我说,咱们也不必与那些世家大户们结成亲家,我们都是自己打出来的,用不着那些东西。”
“若是这样,”徐熙说道,“我倒是认识几个姑娘,精明能干,也是小户人家出身。不过,就是没有缠脚。”
“缠脚?”苏翎脸上露出鄙视的神色,说道,“那东西纯是折磨人的。我们以后可不许那样。”
苏翎话说得十分坚决,众人均是低低地应了一声。说实话,这些兄弟们,可当真没见过几个小脚女人。以往的身份,这些兄弟可都在军伍之中,就算到了千山堡,也都是贫家百姓,没有什么大户人家之说。说到这里,苏翎将话又转回去,说道:“以后,不仅咱们兄弟有了家。这军中的官兵。也都会有安置。”
赵毅成接着说道:“太平哨、千山堡。镇江堡已经划出地方来,给各级武官以及那些伤残地士兵们修建房屋。\///\\”
苏翎点点头,说道:“以后,我们地兵。可不会如同以前辽东卫所的旗军。每一个兵都将有房子、有地,有家。不仅不会被人呢瞧不起,还得要过得远远高于一般百姓的日子。”
说到这,苏翎又想起什么,问道:“你们几个,营里那些兵如何?”
顾南率先答道:“都在整训,那些兵倒还算守规矩。不过,这还得上阵才能试出来行不行。”
“就是。”郭杰中说道:“按咱们的法子练兵。规矩是守了,但这些并大部分都是当初地溃兵。难说还会不会再犯。”
一直未怎么说话的金正翔、彭维晓相互看了看,然后望向苏翎。
金正翔说道:“大哥,我们商议了一下,正想跟你提议。”
“说吧。”苏翎说道。
“我们想,还是按千山堡时的练法,拉出去,总在军营里,只能是看着好看。”彭维晓说道。
“嗯。”苏翎看着二人,说道,“要练出敢战的兵。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你们有把握么?”
金正翔说道:“大哥。不论这些兵到时候是死还是逃,留下的。必然都是精锐。我们早想说了,不过怕扰了大哥的部署。”
苏翎点点头。说道:“若是再往前,我们的倒是不动地好。\\/\不过,眼下可以考虑。我们需要时间整兵,那努尔哈赤也需要时间收拾那个烂摊子,总不能让他们这么轻松。这样,明日起,各营轮流拉出去。先从你们二营开始。”
“是。”金正翔与彭维晓立时答道。
“先到虎皮驿一带游动。”苏翎说道,“八旗兵若是前来迎战,还是按咱们以前的打法,小股地,全歼,大股的,便退后。若是有逃兵,且不去管,让他们逃去,只要不叛敌,先放他们去。早点清理出来,免得日后坏事。”
“是。”众人一齐答道。
“那些一等兵,你们如何安置的?”苏翎端起酒碗喝上一口,问道。
“我的营是单编成一队,做游哨使用,准备前置袭扰。”顾南说道。
“我是将其编入骑兵大队。”郭杰中说道。
“我将这些兵都编入各个小队,担任队长。”袁山月说道。“你们俩呢?”苏翎转向金正翔与彭维晓。
“都带在我的身边,跟我一起上阵杀敌。”金正翔说道。
彭维晓说道:“我是将一等兵编成数个小队,然后每三队一组,给予重甲,专杀敌营主将。”
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类似于各武官的家丁,但各营的用法显然不同。苏翎给予这些管队武官最大的权限,自行调整安置。显然,每一个武官都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当然,适用与否,还得实战检验。\\
“剩下地呢?”苏翎问道。
“只有半数合用。”顾南答道。其余众人均一致点头。
这每营大约是四千左右地新编人马,半数也就是两千,便是长枪手、刀斧、盾牌手了。余下的,算是辎重兵。
“是该拉出去练练了。”苏翎说道,“你们都别担心损失。镇江堡地新兵大营已经开始整训新兵,要不了多久,便能补充人手。好生练兵,将那些混日子的都给剔出去。”
“是。”众人一齐答道。
“你们每营五千人马,至少要保证能有三千敢战之兵。若是这次地练兵便能达到这个数字,我们便能更早打败努尔哈赤。”苏翎说道。
赵毅成问道:“大哥,你是说先打沈阳?”
“不。”苏翎笑着说道,“沈阳要留给努尔哈赤折腾。”
徐熙等几人都不明白苏翎此话的意思,一齐望向苏翎。
“你们说,若是将沈阳打下来,努尔哈赤回去哪儿?”
“当然是回萨尔浒。”顾南说道。
“若是再打下萨尔浒呢?”苏翎又问。
“那就退回赫图阿拉。”
苏翎笑了笑,说道:“你们说。这若是要将努尔哈赤彻底铲除。\\/\是在山里打好呢?还是在沈阳?”
这是个不必多想的问题。按苏翎他们在千山堡对付八旗兵地例子,进了山,想要全歼对方,几乎是不可能地事情。努尔哈赤也正是接着山林的便利。才能将那杨镐的几路大军一一击溃。而在沈阳,可是一马平川之地。
徐熙抵达辽阳的第二日,便一直在苏翎地府中与赵毅成整理由京城带回来的各种文书。这些文书与往常一样,都是来自朝廷内部的各种诏令、邸报,以及经徐熙初步整理的来自大明朝南部的消息。整理这些公文抄本,足足用了两日的功夫,尽管对眼下没多少用处,可谁能说以后用不到?
同时。徐熙与赵毅成又对哨探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商议,并且中途唤来了钟维泽。加入其中。往日因种种变故而中断联系地前例,让三人就这一问题商议出数种应对办法。如今苏翎带队驻守辽阳,离京城也算近了几百里地,日后钟维泽与徐熙的联系必然少不了。
至于赵毅成,得与胡显成一道,牢牢掌控住镇江堡,以及千山堡辖内地事务,还得顾及东海术虎所部的若干事宜,短时间内,是无法到辽阳协助苏翎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千山堡等后路不保。苏翎在辽阳做的一切也就没了根本。再说,金州卫等地。按苏翎的指示,也要摆到桌面上来。这人手更加不足。以目前苏翎所部的散乱架构,没有胡显成与赵毅成坐镇,是无法做事的。
当然,趁此机会,赵毅成也将往日的一些心得全数传授给钟维泽与徐熙,有关用人处事等等毫无保留的教授给二人。\\/\徐熙在京城,受苏翎的启发较少,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琢磨出来地,再加上无人予以商讨,其中不免有思虑不到之处。此时正好补上这一课,赵毅成已经打算就这些内容,写出数篇文章条款,以备这不断增多地哨探部门所需。
甚至赵毅成还打算让苏翎再成立一个哨探学院,以培养更多能够独立胜任的哨探任务。在辽东,哨探也不过是刺探军情、收买地方将领等等常用手段。而派往京城地徐熙,苏翎所给予的目标,却是将哨探地内容扩展到一个极大的范围。由临敌所需,到料敌所需,这中间跨越的,可不止是一两步的距离。按以往兵书上所说,这大概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这个题目可是太大,连赵毅成都不时皱着眉头,看着那堆文书发愁。
最终,这个项目的难题,被赵毅成、徐熙给转移了。年纪不小的李永芳,被苏翎下令调了来,参与到赵毅成等人的商议之中。
说老奸巨猾,对新进归附苏翎的李永芳来说,未免苛刻了些,毕竟李永芳近来的表现,还算是不错的。再说此时正在用人之际,类似李永芳这种在大明朝官场上也混过些不少日子的人,还真不多,至少眼下辽阳城里,便没有第二个人。赵毅成与徐熙、钟维泽,给予李永芳应得的尊重,这便够了。
待将苏翎的题目说清楚,那李永芳没用片刻功夫,便给徐熙出了个主意。这无外乎先买通能提供消息之人。李永芳建议徐熙,在京城各衙门买通那些书办,以及那些手中有些小权利的府吏们。这些人平日里便是贪财之辈,但除了能在求见上官时沾些油水外,其余的也就是在文书往来上做些时间上的手脚,能力不大,却是消息灵通。这京城各衙门的秘事,都躲不过这些人的耳目。
徐熙进而举一反三,想出个办法,在京城为这些大臣、文官们各自建档,随时添补,以备日后所需。对付这些文官,就得用杀人不见血的功夫,为此,徐熙向苏翎提议,让李永芳的儿子李延龄,一同前往京城,协助办理此事。苏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答应。看李永芳的神色,似乎也为此多了份安全感。进而,李永芳又将自己多年在大明官场上得出的经验,都毫不保留地说了出来。
这时,在京城日久的徐熙,才算是摸到了大明官府中那道看不见的脉络。这些东西,若是徐熙也是个读书人出身,也弄个科举的入仕途径,怕是永不了多久,便能明白那些无形的道路。可惜,苏翎等人都是武人,这思路便是不再一条道上,往往在这些文官们视为必不可少的繁文缛节上便忽视了,自然某些做法便是牛头不对马嘴。
是故徐熙在京城这么久,除了兵部刘大人的刻意关照外,在官场上可是收获极少,远远达不到苏翎的要求。反而是与那些三教九流之辈的接触,要超出苏翎的估计。这回有了李永芳的儿子李延龄,徐熙便算得到一个强力助手,至少能展开这些商议的内容。至此,这两日的商议,才算是走上了正轨。
第三日,徐熙便带着李延龄,踏上了前往镇江堡的路程。
就在赵毅成与徐熙、李永芳等人商议之时,苏翎已经下达了全军备战的命令。这让辽阳城四周的五个大营立即更加忙碌起来。此时,辽东经略袁应泰带着罗一贵率虎旅军前往海岸迎接胡嘉栋押送的粮饷、军需,还远未到归来之时。这辽阳城,可当真是除了苏翎,再无第二人。
金正翔与彭维晓按苏翎的命令,是第一个前往虎皮驿练兵的两营。二人回到营里发布了备战的军令,这白日里还一切按照千山堡的规矩行事,士兵们也都没什么异动,不过,到了夜里,巡视的黑甲骑兵小队,便捉到了十几个逃兵。待第二日清点人数,一共跑了三十多人。
苏翎得到了禀报,却是各营人马都有逃逸的,甚至有一营被黑甲骑兵巡视时捕捉到的,达到百多人。对此,苏翎也没大开杀戒,而是将这些逃兵游营示众,然后就绑在军营内的柱子上,饿了两日。至于那些已经逃走的,苏翎也未派兵追捕,一切都远不像从前那般血腥。
各营的主官都知道苏翎的用意,这些逃军尽管逃便是,初步的试金石已经起作用,甚是还巴不得将有逃跑心思的早点清出来,这才不至于在临战之时,乱了阵脚。
两天后,金正翔与彭维晓两营人马拔营而去,直奔虎皮驿。
两营人马腾起的尘灰尚未落定,辽东经略袁应泰的虎旅军前哨,已经抵达辽阳城,向苏翎禀报说,大明朝派驻辽东的监军胡嘉栋,已经押送一应军需,到了辽阳城外二十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