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四十章 大敌当前(第一更)

  北大西洋上的“闹剧”谢幕的时候,太平洋上的局势再次紧张了起来。 . \\

  就在二月十日下午,雷霄霆不但送来了德意舰队与英国舰队交战的最新情报,还同时送来了一份与美国海军有关的,且极为重要的情报。

  八艘“罗得岛”级战列舰已经在当地时间九日夜间通过了巴拿马运河,进入了太平洋。

  这一情报既让人感到震惊,又让人难以置信。

  可以说,在收集“罗得岛”级战列舰的情报方面,帝国海军情报局,以及另外几个情报部门都犯了不少的错误。

  比如,最初的时候,情报局认为“罗得岛”级为第三批次的“衣阿华”级,最后才现,这是一种几乎全新的战列舰,与“衣阿华”级的区别很大。随后,情报局又在其具体的建造数量上犯了错误,即不是八艘,而是十二艘。到去年年底的时候,情报局再次犯了严重的错误,认为“罗得岛”级因为设计改动太大,其服役时间将延迟到七十六年{44年}四月份,而不是年初。

  事实证明,美国已经在一月底建成了八艘“罗得岛”级战列舰。

  与“衣阿华”级相比,“罗得岛”级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快战列舰,而不是“战列巡洋舰”,其主要的改动就是全面加强了防护能力,并且适当降低了最高航行度。因为十八英寸舰炮没有能够研制出来,所以“罗得岛”级战列舰配备的仍然是十六英寸舰炮,且为了避免大范围改动基础设计,其主炮数量也是九门。

  提高防护的办法有二个,一是增加装甲用量,二是缩短防护区间。

  一般情况下,工程师会在二个方面同时下功夫。在度指标适当降低之后,既可以通过缩短舰体长度来缩短防护区间,又可以通过增加装甲厚度来提高防护能力。当然,排水量肯定会有所增加。

  为了降低成本。“罗得岛”级采用了与“衣阿华”级一样的动力配制。

  随着排水量增加到了五万一千五百多吨,加上舰体缩短到了二百三十六米。吃水增加到了十二点四米,其航行度一下就降低到了三十节,比“衣阿华”级足足低了三节。当然。对于快战列舰来说,三十节的度已经足够了。

  损失度带来的好处是相当明显的,其主装甲带在保持十九度的倾斜角的情况下。厚度增加到了十五英寸{约和三百八十一毫米},相当于近五百毫米厚的垂直装甲。防护性能比“衣阿华”级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水平装甲地厚度也提高到了十英寸{约和二百五十四毫米},加上一点五英寸{约和三十八毫米}的露天装甲。以及在关键部位增添地八十毫米厚的附加装甲,其重点部位的水平防护能力比“衣阿华”级{第一批次}提高了近百分之四十五。同样地。炮塔顶部,舰桥顶部装甲的厚度也与水平装甲齐平。另外。dàn yào舱与动力舱等关键部位都由十英寸厚的装甲包裹了起来,具备了二次防护能力。

  从总体上看。“罗得岛”级地防护能力比“衣阿华”级至少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即便不考虑电子设备上的差距,“罗得岛”级地性能也远远过了英国海军的“狮”级战列舰,成为了协约国集团内最为强大地战列舰。

  当然,从传统观念来看,“罗得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列舰。

  其防护能力不但能够抵挡住自身主炮地轰击,甚至足以应付帝国海军七十二年型舰炮从二万米外打来的重型穿甲弹。

  虽然情报局还没有测算复合穿甲弹对“罗得岛”级地威胁有多大,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使用复合穿甲弹,“省”级战列舰也很难在“罗得岛”级面前占到便宜。主要就是“省”级战列舰的防护能力是针对四百毫米标准穿甲弹制订地,其防护性能明显不如直接针对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弹制订防护标准的“罗得岛”级战列舰。

  八艘“罗得岛”级战列舰,外加已经修复的“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密苏里”号与“威斯康星”号,十二艘快战列舰,足以改变整个太平洋上的战略平衡。

  陈锦宽在收到消息之后,就立即下令,要求严国荣前去督促各个造船厂,务必在月底之前修复“台湾”号、“广东”号、“江苏”号与“吉林”号,必须在三月底之前修复在西南太平洋上受损的“代宗”号、“宪宗”号与“福建”号;另外,第一批四艘“省”级乙型战列舰争取在五月底,最迟不过六月上旬建成服役。

  当时,陈锦宽还打起了第4舰队的主意。只是在德意舰队新败,第42舰队又无法及时成军,为了稳住北大西洋上的战局,陈锦宽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可是,即便他下达的任务都能完成,帝国海军也面临着很尴尬的处境。

  到三月底,最多就只有十六艘快战列舰在太平洋战场上活动,而美国海军到时候至少都有十二艘快战列舰。如果其正在维修的“北卡罗来纳”号、“南达科他”号、“亚拉巴马”号与“佐治亚”号能够在三月份修复,美国海军也将拥有十六艘快战列舰。

  即便到了年中,帝国海军获得了四艘“省”级乙型战列舰,美国海军也很有可能在此时获得另外四艘“罗得岛”级战列舰。

  显然,在这一轮造舰狂潮中,帝国落后于美国,或者说帝国海军的策略出了问题。

  据后人分析,帝国海军当时太注重破交作战,结果将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大型巡洋舰,从而减少了快战列舰的产量。另外,帝国海军错误的估计了美国的战争潜力,认为美国很难在七十六年{44年}之前大批量建造快战列舰,因此压制了快战列舰的产量。最重要的是,帝国海军太重视技术了。

  在建造“省”级乙型战列舰之前,承担战列舰建造工作的几家造船厂不但承担了“海外领地”级大型巡洋舰的建造工作,还留出原本用于建造快战列舰的船台,准备建造“海军上将”级大型巡洋舰。导致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帝国海军认为“省”级的防护能力不达标,且火力偏弱,取消了第三批八艘的订单,准备直接建造防护更好,火力更强的“省”级乙型战列舰。

  结果,“省”级乙型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出了问题。

  最初的时候,海军要求为其配备四百五十毫米主炮,可新式舰炮的研制工作严重滞后,根本赶不上战舰的建造进度。后来,海军才决定继续采用四百毫米舰炮,却要求将主炮的数量提高到十二门,也就是增加一座三联装炮塔。结果,前期完成的设计基本上被全部推翻,仅重新设计舰体就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

  另外,建造过程也不是很顺利。

  特别是在复合穿甲弹问世之后,海军认为“省”级乙型战列舰的防护能力也已落后,要求加强装甲防护,最终搞得造船厂不得不临时停工。直到情报部门证实美国没有研制复合穿甲弹,也没有大批量生产复合穿甲弹的能力之后,海军才降低了防护要求,造船厂重新动工。这一折腾,又浪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由此可见,如果不出这么多的问题,“省”级乙型战列舰肯定能在七十六年{44年}年初服役。另外,如果海军获得了准确的情报,削减大型巡洋舰的建造数量,完全有能力在七十六年{44年}年初的时候建成第三批至少八艘“省”级战列舰。

  不管是提前完成四艘“省”级乙型战列舰,还是多造八艘“省”级战列舰,结果都将截然不同。至少,在七十六年{4年}初的时候,帝国海军不会为美军实力暴增而感到头痛。

  当然,从长远来看,帝国海军的展策略并没有问题。

  美国海军急功近利的建造“罗得岛”级战列舰,却因此耽搁了“蒙大拿”级的建造工作,导致其新式战列舰,特别是配备了十八英寸舰炮的“战列舰”迟迟不能服役,最终成为了美国海军战败的关键原因。

  另外,为了建造更多的战列舰,美国海军削减了在其他战舰上的投入。

  不说别的,打到此时,美国海军作战舰队中的辅助战舰仍然采用了战前的技术标准,其性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而帝国海军已经开始建造多用途巡洋舰与通用驱逐舰,其辅助战舰的战斗力远远过了美国海军。

  另外,美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也是参差不齐,在“第二次中途岛海战”中,美军表现拙劣,足足有七艘大型巡洋舰战沉,而帝国海军仅有一艘大型巡洋舰战沉,就足以说明美军大型巡洋舰的性能确实比较糟糕。

  更重要的是,疯狂造舰之后,美国在相关技术上的投入就少得可怜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雷达技术,参战三年,美国战舰的性能已经逐步追上了帝国海军,可是其雷达的性能却远不如帝国海军。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在雷达研制上的投入只有帝国的三分之一,且从事雷达研制的技术人员不到帝国的一半。

  当然,对此时的帝国海军来说,必须撑过眼前的难关,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全本小说网 <a href=&quot;.&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gt;.</a&g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