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结识(2)
张小石听闻陶元明的话,也是心中难解,在第四军中,如若服软,生命定是朝不保夕,但张小石也知此处乃是俗世吕府,定然与第四军有大大不同。不过脸上神色未变,只是暗忖着自己确有操之过急的鲁莽冲动之处,因为道者的一瞬间直觉,感知此人可能是解开自己体内难题之人,自己居然没有打磨道心,控制性情,就这么跳上了演武台,诸多不妥之处若现于人前,自己恐难解释,看来血气之盛,短时间必要找一个方法解决。
思量刚才自己的不妥之处,张小石抬头凝视对方,一边心里想到自己初来乍到,不好步步紧逼,一边不禁抱拳又道:“陶前辈客气,晚辈张小石年青气足,还望陶前辈海涵,如有不是之处,请多见谅。”
张小石此次给足了陶元明面子,硬是把自己矮了一辈,称自己为晚辈,虽然武者之境相差不远,但是年岁的差距肯定相当之大,别看陶元明似是五十几许,只看吕胜之子吕平已有四十好几,吕胜的年岁肯定在花甲之上,而境界比吕胜还高几筹的陶元明,年岁只会高,不会低。
好在张小石也不介意这些富贵名声,否则当初也不会辞去第四军大将军的位置。名声富贵在他眼里,与路旁的青石没有什么区别。
陶元明见状却是笑道:“小石不必多礼,我观小石言行举止,血盛不贪,气度过人,与我有几分相类,不若你我结个忘年之交,有闲时好好一谈,一起对武道追求,也胜过一人独自摸索,岂不快哉!”
张小石本是极为聪慧之人,道心的直觉感知灵敏至极,闻之晓得陶元明是诚心相交,不是做作,再加之对陶元明也是有异常好感,当下也不矫揉造作,直声回道:“那就如前辈所言,我称元明一声前辈,如何?”
陶元明亦非常人,听得张小石说“我称元明一声前辈”就知对方心有顾虑,在武者上是平辈,在俗世的称呼却要按照俗世的礼节,当下大笑道:“就依小石所言,小石所说,即为元明之意。”
陶元明乃先天武者,心胸更是广阔无垠,并没有在称呼上面多做纠缠,只是一声“元明之意”来表达自己在心中仍然视张小石为平等之辈,确实是君君之子,坦荡白明,仅是个人风范就不愧为帝都第一高手。
当下张小石与陶元明不再在虚礼上多论,而两人都是武者,谈论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武道,虽然谈的都是些粗浅的武者招式,寥寥数语,言简意赅,却直指本心,道义无穷,双方都有所收获,不由大有相逢恨晚的感觉,对身旁的周遭都有所不备,放松了点滴警惕。
太阳在无声无息中爬了上来,散发着火一般强烈的光芒,鲜红的脸庞微笑着面对大地,地面上所有的暗立刻都被它照明了,给吕府的每一寸建筑物都染上了片片的玫瑰色,层峦叠嶂的吕府好似披上了玫瑰色轻纱的美人儿,在晨风中轻微的抖动着。
张小石和陶元明几乎同时有感觉的朝西北方,晨风吹来的方向望去,却见远方一人的身影晃动,正朝这边赶来。
很快那人就走近了,原来是吕府的二总管李旦,他一边走来,一边满含歉意的向陶元明招呼道:“陶大师,对不起,大少有请小石兄弟,还望多多见谅。”
说完又对张小石客气道:“小石兄弟,大少有事相请。”
陶元明和张小石相顾一笑,才发现此时人气渐盛,吕府已有些熙熙攘攘的韵味,二人只是简短的相谈一阵,时间已过不少,令人有种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甚唏嘘的蹉跎感。
陶元明显然比张小石经历的更多,面容一整,对张小石道:“来日缘到,小石可到帝都墨子道馆,老夫再与小石一谈。”
张小石也是干脆,直道:“恭请陶前辈。”
陶元明不想他人胡猜,也不回答,手中的木制大剑扛在左肩,就这样无视李旦一样,赤足走出演武台。
李旦对张小石和陶元明的神态和对话有些疑惑,刚刚两人相顾一笑,像是多年神交的好友,怎么转瞬间,对话却像长辈对晚辈间的指教,他也不好胡猜,但张小石能让陶元明如此对待,说明张小石必有过人之处,可定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武林新秀,他人岂敢怀疑陶元明的眼光。如果他知道陶元明心中与张小石平辈相交,恐怕是要晕倒在地,徒呼岂有此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