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中国没有互联网寒冬!

  事实上,方既明说的事情好似天方夜谭一样,很多人都觉得只是科幻故事而已,离具体生活还太远。

  是的,2001年这会,国内的手机都还没能上网,国外的手机网络也是刚刚出现,所有人都无法想象在十几年后居然会迸发出如此多的高科技创新技术。是的,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后,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创新技术就层出不穷了。

  科技的发展,其实超乎人们的想象。就好像在2001年大家都觉得无人驾驶是超高科技,很难实现一样。事实上等到4G网络全覆盖,5G技术小范围使用后,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基本实现了。等到5G网络覆盖后,无人驾驶技术就很普遍了。

  “方董,你对互联网很有信心?”《中国商报》的记者问道。

  方既明理所当然地说道:“当然有信心啊,以后大方面的经济拉动,主要是看互联网。其实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了web2.0时代了,之前是web1.0。web1.0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之前网络平台就像传统媒体一样,我提供什么给读者,读者就要接受什么信息。

  但是在web2.0时代里,每一个网民都是创作者。像论坛、新闻评论,都是如此诞生的。做网民全互动的,例如百度贴吧,还有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等等,这是下一个互联网的风口。人人都能利用网络发声,比如说,我遇到一件难题了,电脑出了点问题,但我不懂怎么办?那就去百度知道提问,或者去百度贴吧的电脑相关贴吧去询问在线网友。

  这种网民之间的交互,网民参与的编辑百度百科,都是很好的体现了WEB2.0时代的特征,就是每一个网民都是创作者。”

  《中国企业报》的记者问道:“所以互联网会因为这个web2.0而再次兴盛?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互联网寒冬。如果下一个风口是web2.0的话,那么互联网行业是不是就能渡过互联网寒冬了?”

  方既明摇头说道:“我不认为现在是什么互联网寒冬,鹰酱那边的寒冬,与中国无关。你们恐怕不知道吧,从1998年到现在,中国的网民从几百万上涨到了至少三千万。从哪里看得出来?就是QQ号的注册数量上。

  我们统计过,玩QQ的网民大约占了中国网民的八成,现在QQ号的注册已经去到了三千多万,哪怕是有重复注册的,也应该是有这么多网民了。这是一个怎么庞大的市场?我们推算过,只需要再过五年,我们的网民数量就能追上鹰酱,再过十年,我们网民的数量将会是鹰酱的两倍,再过十五年,我们网民的数量将会是鹰酱网民数量的三倍。

  这样的市场规模,是呈现几何式发展的。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如此庞大,我怎么会没信心?所以,我根本不认同互联网寒冬一说。

  之所以鹰酱那边是寒冬,那是因为他们投机过热,市值虚高,才会导致雪崩状况的出现。中国不会,也不可能有互联网寒冬。”

  是的,这是方既明总结了上辈子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状况,给出的“惊世骇俗”言论,果然把这些记者都吓住了。

  《财经》记者愣了好半晌才说道:“这段能写吗?”

  方既明笑道:“你们可以照实写,我不怕。”

  《中国商报》的记者笑道:“我们也不怕,只要方董你敢说,我们就敢写。我想问方董,既然你这么看好互联网,为什么还要创立神州,做实体行业?”

  方既明想了想,才说道:“这是经济形式的不一样而已,互联网是虚拟经济没错,但虚拟经济也是要实体支撑的,不然就是水中花,镜中月。大家想上网,就必须用电脑对吧?现在不一样了,去年一月份,国外就研发了可以上网的手机。我们将会看到,随着中国运营商建设手机上网的基础设施,那么手机上网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遥远。

  那么大家看到,想连通互联网世界,需要有媒介啊?不是电脑,就是手机,这就是实体支撑。

  哪怕是要上网,也需要有基础设施建设啊?那也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老实说,其实我名下的公司,大多借鉴了汉风公司的管理经验。大家可能不熟悉汉风公司,但那是一家只能尊敬的公司。这家公司出口的交换机、通讯设备,已经卖到了全世界。国内很多通讯设备,也是使用汉风的。

  汉风这家公司的执行力非常非常强,它把股份都分给了员工,这是我最佩服的一点,因为我做不到。”

  方既明这么一说,记者们都对汉风感兴趣了,毕竟他们是经济报刊啊!

  《财经》的记者又问道:“所以神州会进入电脑、手机行业?”

  方既明想了想才说道:“会,但不是现在,因为神州的技术达不到。”

  “技术达不到?”《财经》的记者有点想不到。

  “对,如果是做组装,其实是一家公司都能做电脑,做手机,要做的不过是供应链整合罢了。供应链做好了,生产就没问题。利用国内的人工优势,确实可以做到价格优势。”方既明先是肯定了这一点,“毕竟中国的人工优势太厉害了,成为世界工厂不过是时间问题。但是,没有自主技术的厂商,要是外国企业到中国设厂了,抵消了人工优势,我们拿什么竞争?!那头去争吗?”

  方既明说得有点激动,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电脑组装有多难?只要学过两天,想装错都难!因为每个接口都是不一样的,你装错根本装不进去。

  “所以方董看不起方大电脑?”《第一财经周刊》的记者兴奋了,方既明果然是年轻人啊,不负厚望,居然主动提供了新闻点!

  方既明认真地说道:“对于‘贸工技’还是‘技工贸’,我是不会选边站的,因为我知道这两个理念都没错。基于中国的现在情况,‘贸工技’是绝对适合的道路。然而,到底是只有‘贸’,没有‘技’,就不行。

  我向来是推崇自主技术的,推崇掌握核心技术的。不然的话,别人一个卡脖子,你就无法动弹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