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精彩的故事

  太湖县,县衙公堂。顶 点 小 说 X 23 U S.C OM

  “明镜高悬”四字牌匾之下,端坐着一位面色红润体态略显臃肿的县官。

  堂上站着一个头发散乱,面容刚毅的青年,只见他手负镣铐脚戴锁链,衣衫破损,身上血迹斑斑。

  “堂下何人?跪下回话!”只见那县官高举惊堂木重重拍下,威不可视。

  青年双膝未动,抬头望着县官头顶的牌匾,如若未闻。

  “跪下。”两名衙役见状快步上前,一左一右从后面按住那青年肩膀,向他小腿狠狠踢去。重击之下,青年支撑不住跪倒在地,两衙役顺势死死按住。

  “说。”又一声惊堂木落案刺耳的声音响起,堂上一片寂静。

  “大人,你让我说什么?”青年目视县官挣扎着了几下,未能摆脱身后两人的束缚。

  “堂下所跪何人,所犯何事,如实招来!”县官手握惊堂木随时准备拍下。

  “大人,你不知我犯了何事,那为何要抓我?乾坤朗朗,明镜高悬,既然大人相问,草民倒想知道,青天大老爷为何未审未判,先打草民二十大板?”青年又抬头看了一眼县官头顶的牌匾。

  “大胆刁民!居然讽刺本官,拖下去重打二十大板。”县官怒斥堂下疑犯。

  两衙役架起青年的双臂,就要拖他出去受刑。青年回头辩驳道:“草民据实相问,何来讽刺?大人未问案情先用刑,有失公允,草民不服。”

  县官听得此话,略一迟疑,便高声道:“带回来。”

  衙役闻言将青年带回,重新押他跪下。

  “好,本官今日便要你心服口服。”县官手指青年,面有得意之色,接着问道:“堂下所跪何人,姓甚名谁,家住何方,来此何事?如实招来!”伴随着惊堂木落案声响,县官看起来甚是威严。

  青年昂首答道:“草民杨丛义,家住蕲州黄梅县,途经此地去往临安。草民也曾读过几年圣贤书,平日安分守己,并未**鸣狗盗,伤天害理之事,却不知为何拘押草民在此。”

  县官闻言冷笑,厉声道:“亏你还敢说,曾读圣贤书。本官且问你,三日前在小松坡你可遇到一行十二人?你见对方携带财物颇多,便下手截杀,手段歹毒,伤人命十一口,可有此事?”

  杨丛义听得此话,大惊,急忙辩解道:“冤枉啊,大人。三天前,草民经过一片密林,确实看到一家十多口人被山贼所劫。那伙贼人抢了财物杀了人,还想将幸存的老人和孩子灭口。草民心有不忍,便拼了性命,救出了老人和孩子。杀人劫财之事,与草民无关,请大人明察!”

  “好一张利嘴。取凶器来。”县官面有怒色。

  衙役上前,将一杆长矛立在杨丛义身前。县官问道:“可识得这凶器?”

  杨丛义仔细看了看,点头道:“这是草民的长矛,但不是凶器,从未沾人血。”

  县官不理他的辩驳,摊开案上一纸,念道:“小松坡劫案验状:绍兴十五年四月十二日,本县商贩来报,梅山镇小松坡发生血腥命案。经本官现场查验,得尸身九具,七男二女。三人,致命伤口在前胸,伤口宽一寸,深五寸,伤口细而深,是为枪矛所伤。其余六人伤在胸腹,伤口宽三寸至七寸不一,深一寸至八寸不等,经鉴是为刀伤。俱九人皆为利器所伤,失血过多而亡。”

  念完验状,县官问道:“还有两具尸首,你弃在何处?”

  听到这场人命官司,杨丛义吓的冷汗直冒,急忙大声叫道:“大人,那些人不是草民所伤,草民是救人,没有杀人,那一老一小被草民救了之后就自行离开了,去了哪里草民不知。草民可以对天发誓!”

  县官冷笑道:“不急,本官也没说那一家人全部都是你亲手所杀,这不是只有三人是枪矛所伤吗。现在你告诉本官,你的那些同伙现在何处,便可免了你的皮肉之苦。”

  杨丛义急道:“冤枉啊,大人。草民确实见过那伙匪徒,也看见他们杀人劫财的经过。请容草民细细说来。”

  县官哦了一声,接道:“既然有冤情,本官不能不听。那就讲来与本官听听。”语气虽温和,脸上却依然挂着冷笑。

  杨丛义道:“谢大人。”定了定心神,接着便缓缓将当日所见所闻讲了出来。

  “那日天气炎热,草民赶路好几个时辰,没有休息,有些疲乏,午时路过一片密林,便想在树荫下歇息片刻。草民靠打猎为生,经常会在山林里休息,因此那日在路旁的一株大树上躺下,不久就睡着了。那日睡的很沉,不知睡了多久,迷迷糊糊的听到刀兵相交的声音,不多久又听到小孩凄厉的哭声,草民忽然想到此地荒山野岭,怕是有鬼怪灵异之事,便被惊出一身冷汗,醒了过来。清醒以后,小孩的哭声听的更清楚了,草民心中害怕,躺在树上不敢稍动,就怕一不小心惊动了小鬼,惹上麻烦。”

  县官听到此处,眉头一皱肃声道:“荒唐,朗朗乾坤,本官这大堂之上岂容你说些魑魅鬼怪之事。来人啊,拖下去,重打二十大板,以示惩戒!”两衙役立即动手拖起杨丛义。

  杨丛义急忙道:“大人,且慢,草民说的绝不是鬼怪,容草民把话说完,再打不迟。”

  县官将手轻轻一摆,衙役见县老爷收回命令,便松了手,让杨丛义重新跪下。

  杨丛义免去一顿板子,心中稍定,接着说道:“草民躺在树上不敢动,仔细听着不远处的动静,发现在哭声中还有人对话,听到有人说,他们只是求财,但不合作就要杀人。小孩的哭声太大,只听到又有人大声的说了一句,士可杀不可辱。草民这才知道是遇到打劫的匪徒。草民常在山中与野兽相斗,多少也有些手段,山野里遇到些歹人却也不怕,便悄悄下树摸了过去。潜到近前一看,只见路上已经躺了好多人,血流了一地。草民猎野兽无数,自然是不怕血,当时却也被眼前的那一幕惊得肚子里翻江倒海。

  接着便看到一老者挡在车前,小孩的哭声从他身后的车中传出来的,在老者对面是一群手持兵器的匪徒,约有二十多人,为首的三十来岁,身前立着一杆长枪。看到匪徒人多势众,草民心想双拳难敌四手,肯定打不过那么多匪徒,说不定还要被他们杀了,那老者我又不认识,非亲非故,何必为了一个陌生人搭上自家性命。草民有了退意,心中烦躁,已没心思听他们再说什么,只想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免得被匪徒发现,杀我灭口。

  正决定要走,又听到小孩尖声哭喊。草民抬头一看,见一个小女孩被匪徒从马车里拖出来,而那老者倒在地上,犹自挣扎。看着那小女孩哭的十分可怜,草民心有不忍。又听到那为首的匪徒吩咐手下,要他们斩草除根,杀了老者和孩子,草民心里激愤难平,就冲上去,救了那对落难的父女。”讲到这里他便停了下来,看着县官。

  县官见杨丛义闭口,便意犹未尽的问道:“完了?”

  杨丛义回道:“是,说完了,这就是事情的经过。”

  县官坐直身子,轻咳一声道:“你这故事虽讲的精彩,煞有其事,可故事始终是故事。好了,你的故事本官听你讲完了,现在告诉本官,你的同伙在哪里?”

  杨丛义道:“大人,草民没有同伙,就草民一人救了那对父女。”

  县官面露冷色:“本官是问你的匪徒同伙在哪里?”

  杨丛义急道:“大人,你不相信草民刚才所说的话?那就是事情的经过啊。”

  县官手指杨丛义厉声问道:“那你告诉本官,你救的人现在何处,你杀的匪徒又有几人?”

  杨丛义低声答道:“草民不知,那对父女要西去江陵,草民去临安,并不同路,送了他们一程之后,就分开了。至于匪徒,草民实话实说,未杀伤一人。”

  县官道:“那也就是说,你所讲的事情无凭无据了?既无人证,也无物证。”

  杨丛义答道:“草民所言句句属实啊,大人。”

  县官高举惊堂木,伴随它落案的惊响,怒道:“大胆刁民,你当本官是三岁孩童吗?就凭你也能从群匪中毫发无伤救出人来?除非你就是匪徒!”

  杨丛义见瞒不过去,只得无奈的低声道:“大人英明,方才草民所说的事情经过确实有所隐瞒,请容草民再说于大人知晓。”

  县官面无好色,口中蹦出一字:“讲。”

  杨丛义此时心中矛盾万分,在这事关多条人命的大案面前,自己的生死全凭眼前这县官一句话。不把事情的原委说出来,就无法洗清自己的清白,若真要在这糊涂官面前,把事情的经过全说出来,说不定会死的更惨。

  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才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