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血性男儿

  汉中军的士卒在霍宏等人的威逼利诱下,几乎全部向李归投诚了。

  在这些地头蛇的协助下,李归迅速的控制了南郑城内的所有主要地点。

  在拿下了苏固的太守府后,李归又派人拿着盖有苏固大印的手令,将城内的主要豪强都骗到了太守府。

  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这时陈调涩声的对着贾诩说道:“我有眼无珠,引狼入室害了苏使君,唯有一死以谢世人。只是我死前还想问一句,文和先生,你是为何从贼的?”

  贾诩淡淡的说道:“我怎会从贼?当今天下大乱,奸佞满朝。我家将军之所以起兵不过是替天行道,想要澄清宇内、匡扶汉室罢了。”

  一直沉默的赵嵩冷笑道:“哦,看来现在我等就是奸佞了。只是不知这位将军又是哪一位忠良啊?”

  “难道你现在还要冒充皇甫校尉吗?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皇甫嵩将军会允许自己的家人做出这样无父无君的勾当来的。”

  李归正欲回答,贾诩抢先道:“我家将军乃是右扶风李氏元春公之后,将军夫人乃是蒙冤的段颎段太尉嫡孙女,难道这还不算忠良之后吗?”

  李归听了心头一阵茫然,贾诩这话可不在事先安排好的剧本上啊,这位元春公又是何许人也?

  可以和段太尉相提并论,自己都不知道氐人里还有这样牛叉的人物啊?想必自己那位从没见过的便宜老爸也不知道。

  再则贾诩此言又是何意?

  但是多年来的生活磨练已经使得他宠辱不惊,虽然心里在飞快的思考着,脸上还是略微含笑的站在那里。

  赵嵩听了低头不语,李育李元春乃是东汉初年的经学大家,名气很大。

  而段熲段纪明更是一代名将,虽然他的死自身也有一定的过错,但是他立下的赫赫功业和对大汉朝的耿耿忠心绝对没有任何人怀疑。

  而他的含冤蒙难,即使在士人里也多有为他打抱不平的,他的后代绝对是可以叫做忠良之后的。

  再加上这个贾诩贾文和,那也是兖州刺史贾衍之孙、轻骑将军贾龚之子啊。

  这样的人现在都纷纷起来作乱,看来这大汉朝是真的要变天了。

  自己个人的生死荣辱其实自己并不放在心上,但是自己整个家族的安危自己却不得不小心再小心。

  而这时其他人也都是默然不语,仔细思量着目前的局势和自己的应对。

  过了半晌,陈调沉声问道:“还望李将军实言相告,现在城固当然已经落到将军手里了,却不知我的家人现在怎么样了?”

  李归笑着答道:“这次南下元举兄居功至伟,以后还要仰仗兄长的大力相助。你的家人我已吩咐手下,只要他们不主动反抗,绝对不许轻易伤害。”

  听了他这句话,陈调突然变得脸色惨然。

  突然他冷笑了一声,伸手推开身边看守的士卒,大步来到苏固面前,跪下行了一个大礼。

  李归猛然醒悟,正要叫士兵拉住陈调,只见陈调大喝一声,猛然向着堂柱撞去。

  众人只觉得整个大堂都好像要塌了一样,无数的灰尘飘落,迷得人都睁不开眼。

  待到尘埃落定,众人凝神看去,只见陈调的头颅已经几乎粉碎,而那堂柱竟然都被他撞变形了。

  苏固缓缓的俯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陈调的尸身,豆大的泪水顺着他的脸颊不断地滑落下来。

  自己与陈调有恩不假,但是陈调这么多年对自己忠心耿耿,为自己出生入死,自己又何尝不感激他?

  这一次的事其实真的不能怪他,就连自己不也没发现任何不对之处吗?

  但是现在他却以死明志,向自己证明了他对自己的忠贞不二。

  难道自己还能不如他这样的一介武夫吗?

  想当年自己也是一位慷慨悲歌的豪侠之士,也有着满腹的理想。

  五年前张修作乱,汉中无主。

  朝廷任命的汉中太守多推辞不就任,自己毅然主动请缨,带着三百关中好男儿南下,与张修大战,十荡十决,才最终稳定了汉中的局势。

  可这才几年啊?现在只怕像魏信这样的勇士也连刀都拿不起来了吧。

  可笑自己失却城池,刚才居然还想忍辱偷生,何其懦弱!何其可悲!

  他站起身来,挺起了胸膛,对着李归道:“我想和赵功曹说几句话,可以吗?”

  李归叹息道:“其实我本无加害之意,只要诸位愿意,愿走愿留,都绝无问题。”

  苏固并不回答,径直来到赵嵩面前,低声道:“我老了,已经没有了元举那样的勇气,还望你能最后再帮我一次。”

  此刻赵嵩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决堤般的流了下来。

  苏固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英主,但他纵有千般不好,对自己却是真的不错。

  赵家当年因为前代家主赵子贱参与杀害了名臣李固的两个儿子,一直为世人所不齿。

  是苏固不避嫌疑,将自己提拔了起来,委以重任。

  但自己因为家族所累,却没能真的帮到他,自己好恨啊!

  赵嵩猛然拔出随身暗藏的短剑刺向苏固,一连数剑,剑剑都刺在要害上。

  苏固慢慢的瘫倒在了地上,嘴里艰难的说道:“多谢。”

  赵嵩倒转剑身,猛然将剑刺入了自己的心窝,随即用力拔出,一腔热血喷涌而出,洒在地上彷如朵朵盛开的红花。

  这一幕发生的如电光火石一般,李归等人都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

  毕竟谁也没想到赵嵩这个文弱的书生居然还随身藏着宝剑。

  直到两人倒地,李归等人才反应过来。

  众士卒一拥而上,将剩余的官吏豪族死死按住,防止他们也跟着自杀。

  李归缓缓的来到两人尸身跟前,心里无比复杂。

  其实在李归的内心深处,原本对这些世家豪族的人是非常看不起的。

  毕竟历史上无论是在汉末还是南北朝时期,这些世家的表现都是让人非常失望的。

  而在自己以微弱的兵力轻松地击垮了韦家和杜家之后,这种感觉达到了顶点。

  但是在苏固等人身上,李归看到了真正的世家男儿的血性和坚持,这让他感到非常震撼。

  这时贾诩缓步走到郡丞丁何面前,喝令士卒放开他,冷笑道:“不知丁郡丞作何打算?是不是也想要和苏太守一起上路结伴而行?”

  丁何此刻心里已经如古井不波,再无丝毫畏惧之心。

  他叹了一口气道:“我已经老迈昏庸,又怎么配和这三位志士一起同行?如果文和先生允许,我愿意离开汉中,护送苏太守的遗体回关中安葬。”

  贾诩心里愤怒已极,自己的一番苦心却被陈调这匹夫坏了大事,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才能解自己的心头之恨。

  这些日子以来,贾诩在与李归的朝夕相处中,越发觉得这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

  要知道,其实以贾诩的眼光,如何看不出这乱世即将来临的迹象?

  但是在遇到李归后,他发现自己却还是不如这个弱冠之人看得透彻。

  而多年的儒家教育和对皇权的深深畏惧,也使得他不能像李归那样能彻底放开手脚。

  而来到汉中后,苏固的孱弱和豪族的式微更是让他始料未及。

  与凉州群豪的桀骜难驯相比,就好像上天将这块土地赐给李归起兵一样。

  这一切让贾诩感到李归或许真的是带着天命而来,已经对他有了一定的忠心。

  但是在一件事上,贾诩和李归有着根本的对立,双方谁也不能说服谁。

  那就是对世家的态度上。

  李归对世家的态度是轻蔑中带着敌视,他曾经在交谈里自信的对贾诩说到:

  世家看似强大,但是却不能在这乱世里成功。自己看似弱小,却至少能割据一方,效法当年窦融的故事。

  他的自信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判断之上的。

  第一,自己一开始就是以改变这世道的目的来准备的,想尽一切办法来增强实力,哪怕袭击世家也在所不惜,所以才获得了大量军资。

  而世家则需借助于官府的威势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就不得不受官府的约束,进行增强实力之举皆小心翼翼,以免落人口实。

  所以即使面对生死关头,也很难下破釜沉舟的决心。

  第二,自己顺应天道,不借助血缘、乡党的纽带来维系彼此关系,可以迅速大量笼络流民,增强实力。

  而对世家大族而言,流民只是可压榨的对象,甚至是他们的敌人,想要迅速扩军就非常困难。

  第三,世家大族皆重土难迁,面对不利局面也难以化解,只能坐困愁城,苦苦支撑。

  而自己志在天下,不拘一时得失,任何局面都可以灵活应对。

  第四,自己的部队以征战为目的,皆是饱食而且长期进行训练。

  而世家的士兵则以徒附为主,干活多过训练,怎能与自己抗衡?

  第五,世家大族皆骄奢淫逸,挥霍无度,纵有一二节俭之人也难改变大的趋势。

  所以虽然世家的财力看起来强大,但能用在军队和生产上的就很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