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1章 暴怒的袁绍

  在袁绍和逢纪布置的这次抓捕行动中,不光耿武闵纯两人被抓,另外还有二十几名亲近韩家的冀州文武官员被抓。差不多一夜之间,耿武两人在冀州城内发展的内应,都被袁绍全部连根拔起。

  满载而归的文丑,昂首挺胸地走进了州牧府的正堂,朝坐在上面的袁绍叉手行礼:“启禀主动,末将不辱使命,已经冀州城内的反贼一网打尽。”

  袁绍听完后,笑着对旁边的逢纪说:“元图的这招引蛇出洞果然厉害,居然将韩家小子在冀州城内的内应一网打尽,这样我们调兵去迎击公孙瓒时,就不用担心后院失火了。”

  了解袁绍性格的逢纪,见袁绍此时心情大好,连忙上前主动请罪:“主公,纪昔日想利用涉国县的山贼、黄巾,除掉韩家小子。谁曾想他的命大,不光没死,反而做大,如今竟然敢兴兵犯境,还请主公赎罪。”

  袁绍听逢纪这么说,摆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也料到韩家小儿居然能如此折腾。等我们打败了公孙瓒,再回头收拾他,让他们韩家老小去黄泉路上作伴,免得少了一人就不热闹了。哈哈哈哈哈~!”

  站在一旁的文丑等逢纪干笑几声后,开口问袁绍:“请问主公,这些反贼该如何处置?是不是……”他说到这里,用手比划了一个砍头的姿势,“是否立即明正典刑?”

  “元图,你说呢?”袁绍没有立即回答文丑,而是扭头问逢纪:“我们该如何处置这些反贼呢?”

  “主公可先将他们下狱,”逢纪冷笑一声说道:“等韩家小子的大军兵临城下时,我们就在城楼之上,当着他的面,将这些人一个个斩杀,让天下人看看,与四世三公的袁家为敌,是什么样的下场。”

  “好主意,好主意。”袁绍听了逢纪的主意后,连声说好,并吩咐文丑:“文丑,先将这些反贼关入大牢,等韩家小儿的大军到了以后,再将他们押上城楼明正典刑。”

  文丑答应一声,正准备离开,忽然从外面急匆匆跑进来一名百人将,单膝跪地向袁绍报告说:“启禀主公,韩猛将军在外面求见。”

  “韩猛?!”听到百人将的禀报,逢纪不禁皱了一下眉头,自言自语地说:“他不是应该在檀台吗?这个时候回冀州作甚?”

  正当逢纪在胡思乱想时,就听到袁绍大声地吩咐道:“传他进来!”

  百人将答应一声,起身跑出了正堂。

  工夫不大,盔歪甲斜的韩猛跌跌撞撞地跑进了正堂,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快步来到袁绍的面前,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用带着哭腔的声音说道:“主公,檀台丢了!”

  “什么,檀台丢了?”听说韩湛占领了檀台,袁绍不禁吃了一惊,连忙追问道:“我听说韩家小儿只有五千兵马,而檀台城中亦有五千兵马,怎么会如此快就丢失了呢?”

  “回主公的话,末将见韩家小儿领兵前来,便领本部兵马出战,结果为他所败。”韩猛神色慌乱地回答说:“谁知末将准备撤入城中时,太守丁晃却将城门紧闭,言称他已经降了韩家小儿。末将无奈,只能绕城而走,回冀州向主公报讯。”

  袁绍听完韩猛的话之后,又一次掀翻了面前的桌案。他用手指着韩猛,怒气冲天地说:“大胆韩猛,居然损我兵马,折我军锐气,留你何用。来人啊!”

  随着袁绍的喊声,门口立即出现了几名执勤的兵士,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等待袁绍的吩咐。袁绍用手一指跪在地上的韩猛,气呼呼地吼道:“把他拖出去,斩了!”

  兵士们答应一声,上前架起了韩猛,拖着就往堂外走。韩猛没想到袁绍居然会下令杀自己,被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大声地喊道:“主公饶命,主公饶命啊!”

  “且慢!”看到韩猛被兵士往外面拖,文丑不免生出了兔死狐悲之心,连忙喝住了兵士,随后朝袁绍拱手施礼:“主公,念韩将军曾为您屡立大功,就饶了他吧!”

  见文丑已率先为韩猛求情,逢纪觉得自己不说两句,似乎也有点交代不过去,连忙也站出来为韩猛求情:“主公,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还请您手下留情,饶了韩将军,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吧。”

  见自己最亲信的文武都在为韩猛求情,袁绍心里也觉得就这样杀了韩猛有些不妥,连忙就坡下驴地说:“好吧,既然有元图和文丑为他求情,就免了他的死罪。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拖下去重则五十。”

  等韩猛被拖到院子里开始行刑,袁绍听到外面传来的板子打在肉身上的声音时,心情变得越发烦躁。他背着手在大堂里来回走了几趟后,停下脚步,吩咐文丑:“除了耿武闵纯二人,其余的反贼立即正法,将他们的首级挂在城墙上示众。”

  “喏!”文丑响亮地答应一声,转身便准备去执行袁绍的命令,但却被逢纪叫住了:“文丑且慢。”他连忙走到袁绍的身边,劝说道:“现在就将这些反贼明正典刑,未免有点太便宜他们了,不如等韩家小子的兵马到了冀州之后,再在城墙上将他们正法……”

  “元图,我意已决。”没等逢纪说完,袁绍便打断了他后面的话,冲着文丑大声地说:“你还站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快去行刑。”

  …………

  就在袁绍屠戮冀州城内亲近韩家的文武官员时,什么都不知道的韩湛又率领大军出发了。由于太守丁晃又派了三千郡兵加入,大军人数已经从出发时的五千人,变成九千人。

  在路上,荀攸感概地说:“使君,我们出发时只有五千人,在武安增加了一千人,檀台这里又增加了三千人。估计等我们到达冀州城下时,总兵力至少能达到两万。”

  手里有兵,心里不慌。看着越来越壮大的队伍,韩湛对重新夺回冀州充满了信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