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与话事人
可以说大宋的这次北伐是除了赵祯之外所有人期待的事情,对于朝廷的官员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原本他们并不是十分热衷于开疆拓土,但不知何时,大宋兴起了一种理论,能把北京城带出经济漩涡的只有辽东。顶 点 小 说 X 23 U S.C OM
赵祯不知道这理论是从哪来的,但说的确实头头是道,辽东的土地上大量的工业才刚刚开始兴起,百姓的生活一定会逐渐提高,同时女真人在归附大宋之后,也需要大量的商品。
但赵祯更加清楚的是,北京城中的这一切是民间资本对宗室商贾和将门商贾的一次狙击,运用的资源之多,投入之大,效果之显著,令赵祯叹为观止。
赵祯比任何人都清楚北京城中的经济规律,这是一个由将门和宗室之间操控的经济模式,也可以说他们是俩个相互合作的经济集团,在民间商贾在北京城中不利的时候,另外两家却大肆收割,最后成为北京城中的庞然大物。
但很快,民间商贾便出来了,他们在北京城中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赵祯的眼睛,也没有逃过三司的眼睛,可以说他们在北京城中出现的是那么的突兀,也就是这忽然的乍现使得将门和宗室措手不及。
赵焕和曹康两人来了,他们两人是能托人便托人,能动用关系便动用关系,最后甚至用了王蒙正这位大宋的国丈路子才把消息递到赵祯面前。
王蒙正可以说是在大宋商贾之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力量,他的商号并非站在宗室的一边,也没有和将门有所勾连,甚至和民间商贾也不愿有太多的交集,他就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但却能赚到钱,生意红火。
因为王蒙正的商号拥有一个从生产,到包装,再到销售完整的生产链,而他的身份也注定不会有人去寻他的麻烦,谁没事得罪皇帝的老丈人玩?吃拧了!
于是王蒙正便成为了最合适的话事人,三方的利益纠葛总是会请他出面进行调解,而王蒙正颇有点来者不拒的意为在其中,当起了三方的和事老。
曹康和赵焕两人进宫也是走的他的路子,赵祯反倒是期望他们来找自己,这样一来便可对他们加强控制,而王语嫣这位皇后深谙其道…………
都是宗室,将门和外戚,赵祯也就不方便在正殿之中接见他们,改在了禁中会宁殿之北的一座用石头叠成的小山上,山上建有一殿二亭,赵祯亲自取名为翠微殿、云归亭、层亭。
一来这里僻静,而来不会有人打扰,环境还相当优美也显得随意,赵祯不愿把气氛弄得太紧张,毕竟赵焕是宗室,也是自己的堂侄,而曹康是曹家的人,和天家的关系也不算远。
赵祯瞧着三人,脸上露出颇为轻松的笑容:“都是朕的内腹之亲,有什么话便直说,朕可是知晓你们的处境嘞!”
殿中三人稍稍有些犹豫,但赵焕毕竟是皇亲最先开口道:“启奏官家,北京城的乱局归根结底便是一次利益倾轧,若是不治,恐生大乱!”
一旁的曹康连连点头,附和着开口道:“此乃民间商贾一手早就,为的便是冲击我等将门和宗室的产业!”
赵祯笑了笑:“既然尔等知晓便设法应对冲击便是,何须向朕诉苦?莫不是认为朕会出手救济?朕可不打算背上与民争利的骂名…………”
曹康,赵焕二人相识苦笑:“臣等怎敢请求官家出手,只是向官家说明,并献上捐献……”
“捐献?”赵祯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二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快过不下去了,还要向朝廷捐献?
两人望向王蒙正,眼睛中满是哀求,王蒙正缓缓开口道:“官家,此二人代表宗室和将门向朝廷捐献钱财,为的是助我大军兵出辽东……”
辽东,又是辽东,看来最近的许多事情都是和辽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不禁让赵祯联想到古北道和山海关外的摩擦,难道是这些宗室和将门在背后促使大宋和辽朝的摩擦?
好似……也说得通!宗室和将门有这力量,或者说有这能量影响边军,毕竟他们在军中也有所经营,虽然不至于威胁皇权,军权,可若是说他们完全没有影响也是不现实的。
赵祯微微点头,望着赵焕和曹康两人的眼神更加的和蔼:“朕心甚慰,尔等能有如此见识和胸襟让朕讶然,大宋北伐的目标便是辽东,一旦打通辽东便可联通与大宋之陆路,可你们宗室与将门在辽东并无产业,这又和解?”
这次不用曹康和赵焕回答,王蒙正开口道:“启奏官家,民间商贾已经商议好了,若是辽东与大宋通途,便让出北京城的部份产业,也愿向朝廷捐献钱粮以供军用!”
真是小看这些商贾了,现在的赵祯已经能够肯定,宋辽之间的摩擦是何人引起,显然与宗室将门脱不开关系,也与这些民间商贾脱不开关系!
赵祯内心震惊在表面上仍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微微点头:“这么说来国丈是为民间商贾说话的?”
王蒙正小心的望着赵祯微微点头道:“他们递不上话,也无法面圣,只能由老臣面圣详说……”
赵祯想了想,行商司因为宋辽之间的突然摩擦还没有成立,的确民间商贾无法向上传递消息,看来自己的这位国丈并不单单是给宗室,将门说项,还在为民间商贾递话,俨然是商贾们的话事人。
挥了挥手对赵焕曹康二人道:“你们的来意朕以知晓,为国之心令朕感慨,若无他事便退下吧!三司之人自会去尔等府上。”
曹康和赵焕二人告退,只留下王蒙正在殿中正襟危坐,也只有他能得到赐坐的待遇。
赵祯脸上的笑容更加亲切,看的王蒙正心中发毛,别人不知道他却是知晓的,官家越是和煦,心中的算计便越大!这是当年赵元俨之乱的时候他便得出的结论!
“老泰山……你到底是谁的话事人啊!”
“官家何意?”
“朕是说你到底在为谁说话。”
“老臣不偏不倚…………”
“哦!是吗?”
“启禀官家,臣有要事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