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东方民族

  蔡伯俙相当的有想法,也勉强算是一位合格的老师,看着小尼克还是有些不解,便开始“举例说明”道:“东方和西方都有大洪水一说,在你们那边是诺亚方舟的故事,而在东方却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上帝创造了人类,可人类贪婪堕落,于是上帝以大洪水清洗这个世界,而诺亚信仰上帝,他的虔诚感动了上帝,并且拯救了他们一家和动物。”

  宗教几乎已经融入到了小尼克的骨子里,他对这段出自《圣经》中的故事记得滚瓜烂熟。

  “哈哈哈…………”

  蔡伯俙在听了小尼克的故事后笑出了声,即便是晏殊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显然这个故事在他们眼中非常可笑。

  “既然你们的上帝那么厉害,为何我华夏却没有任何事情?不对我们也遭受了洪水,只不过被一个叫禹的人治理了,并且禹还成为了我华夏的共祖,成为一位君王。”

  “这…………也许洪水没有抵达东方?”

  蔡伯俙再次摇头道:“你又被带进了一个陷阱中,我们是讨论什么问题来着的?是宗教和现实的问题,这场洪水应该是发生过的,但你们信仰上帝,认为是应该的,而我们却是觉得这是一场灾难,需要有人站出来,带领所有人为之抗争!”

  晏殊在边上开口道:“《夏本纪》有载:予娶涂山,“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司马贞索隐:“《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亦称“女娇”、“女趫”。”

  在小尼克吃惊的眼神中,蔡伯俙再次缓缓开口道:“这就是东方与西方的不同,若是同样一场洪水出现,你们选择了妥协,认为是上帝惩罚人,而人就应该受到惩罚,可谁又知道这世上就只有诺亚一家才是虔诚的人呢?那么多的人上帝难道就能说他们都该死?而我华夏不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就是差异,华夏也有信仰,但信仰不足以让人失去理智,放弃勇敢抗争的精神。”

  晏殊在边上总结道:“其实很简单,看看这场大洪水西方和东方的过程就知道问题在哪!大禹治水的顺序是,治、堵、败、疏、成。而诺亚方舟却是逃、汰、选、救。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么吗?”

  “选择的不同?”

  小尼克的话让晏殊点了点头:“没错,从一开始你们便选择了妥协,而我们选择了抗争,所以结果也完全不同。这也是你们和我们在思想上的不同。”

  蔡伯俙再次加速稍显急促道:“官家常说思想决定了选择,华夏的思想和西方的思想从一开始便不一样,所以我们更加强大,而你们更加混乱和无序!”

  蔡伯俙说完便骑马快速的远去,并不远再与小尼克说什么,晏殊惊讶的望向蔡伯俙的背影,缓缓点头道:“他的话说的不好听,但却是事实。”

  而在这时候,小尼克抬起头道:“他是不是最后一次耍了我?”

  晏殊点了点头:“不光耍了你,还耍了老夫!但也教了你一个重要的知识,无论何时也要保持本心,莫要受到外力的太多干扰,虚无缥缈的东西如何与现实存在的东西一起被接受?这在你们看来是问题,而在华夏这边却不是问题,因为两者是一体的,人是天地的延续,皇帝是天子,是代天牧民的存在,所以华夏汉室一直遵从天子,即便朝代更替也是如此,不是没人知道天子就是皇帝的另一个名号而已,但能带领世上亿万人大一统,并且生活下去,这个人不就是天子吗?”

  晏殊的解释很好的把人与神的转变结合在了一起,也让小尼克明白,在东方的宋帝国,神就是人们所崇拜,所遵从的人。

  蔡伯俙的智慧其实要远超小尼克,他没有必要使用这种手段来给一个孩子挖坑,但在他眼中,已经把这个大秦国的小皇帝当作是了潜在敌人。

  敌人就是敌人,可没有所谓的年龄大小区别,大宋未来的敌人已经不是四周的小国,相反而来是来自于西方的大帝国。

  在许久之前蔡伯俙就曾上疏赵祯,他认为西方无论是大秦国还是塞尔柱都会对大宋产生影响,甚至是威胁。

  以小尼克这般的年纪便有如此独特的想法很见解,尤其是他的眼光,蔡伯俙恨不得把他永远的留在大宋才放心。

  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官家已经和大秦国的老皇帝达成了某种契约,官家没有可能会失言,并且也不能失言。

  这是俩个王朝之间的契约,是以帝王这种地位崇高且异常骄傲的人所许下的,双方之间都不会做出毁约的举动,否则很可能会引起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双方之间的契约已经被更高一层的东西所捆绑起来,这东西几乎无时无刻的存在,同时也是人最难以割舍的东西,利益!

  赵祯帮助大秦国必然是有好处的,这一点蔡伯俙很清楚,只不过他现在还不知道其中的好处而已,而大秦国同样需要大宋的帮助。

  蔡伯俙悄悄的把马匹移动到队伍中最不起眼的中后部,前面是威武的禁军,中间是官家的仪仗圣驾,而后面是受到邀请相随的百姓,只有中后部才没人注意得到。

  在没人打扰的地方,蔡伯俙缓缓的掏出怀中刚刚送达的黑手奏报看了起来,神都城是黑手的中心,而在此之前他再次获得官家任命的黑手都监一职,同时也接管了蔡记。

  这两个衙门对于大宋百姓在熟悉不过,但对于西方来说却是极为的陌生,西方人只是知道大宋的商贾,但却不是道黑手的存在,知道蔡记却不知道真实的蔡记。

  蔡伯俙知道官家的打算,也知道自己未来可能去往的地方,所以他在刚刚接到官家的密旨任命之后,便从黑手以及蔡记那里要了他所需要的文卷。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西方实在是太过遥远了,想要做到知己很容易,但要想做到知彼却很难。

  情报工作任重道远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