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军民一家亲
先前还想着这个年轻的大人什么都不懂,没想到只是在谷仓来瞧了一眼,一句话就问到了命门上。
对当官的而言,这些谷子大米什么的本就不值钱,而且数量大,从官家的谷仓中顺一点出去到私家粮仓里屯下来,既不容易被发现也能不花钱地供养一家下人生活。
这本就是一件无伤大雅的事情,在各地都有类似的情况,朝廷更是不会过问。
所以久而久之官员们就养成了从官家谷仓中提粮食的习惯。
只不过豫州情况比较特别,这豫州知府是个老好人,本着自己占便宜不如大家一起占便宜的心境,也就让豫州城内大部分官员都沾了这个光。
没想到贪便宜的官员多了,一家宅子里顺走个百十来石粮食,谷仓里的空缺看上去就大了。
往常没有上差来访,就算有六部官员来了也不会细究追查粮食的库存,所以一直都没人在意。
而且这些官员也都是贪心,看不上陈年旧米,拿就拿较好的新米。
夏商来一看,一眼就看出陈米多,新米少,肯定是有问题的。
夏商一问,没人想过这个年轻的大人能杀个突然袭击,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愣在原地汗流浃背,却硬是没有人能站出来说一个字。
夏商淡淡道:“就眼下这点儿存粮,想要挤压下来一部分用于赈灾,我看是比较悬。”
一听这话,官员们感觉小夏大人似乎没有在粮食问题上深究的意思,都松了一口气,知府赶紧接话:“对对对……大人还是明察秋毫的,谷仓的粮食本来就不多,供给这一州百姓已然是车禁见肘,若还要腾出一大批来救济灾民,那日后我们豫州本地的百姓就要挨饿了。
不过,既然大人已经说了,凡是大华的百姓,咱们做官的都要管,那咱们还是会想尽办法从中抽调一批出来,就算日后咱们勒紧裤腰带也要把眼前的难关给扛过去。”
“从这里抽调一批出来?”
夏商反问,“我看怕是难吧。
在我进城之前就发现周边村镇的田地已经被灾民给毁了,今年豫州境内的粮食收成堪忧。
这冬季过了,来年开春恐怕还会闹一次饥荒。
这些粮食本来就不够,所以这里的粮食可不能动。”
“啊?
若这谷仓的粮食不能动,那咱们……咱们如何救济灾民?”
“这不难嘛……”夏商笑着说,“这豫州城内也不是只有这里有存粮。
我看各位达人一个个面色红润,神清气爽,想来日子也是过得不错,自然是不会却口粮的。
俗话说得好,军民一家亲。
现在百姓有难,你们这些当官的自然要作出表示,知府大人,您说对吗?”
知府大人头上除了一阵冷汗,心说绕此一圈,原来是要叫咱们捐粮。
“对对对,大人说的极是。
我们豫州官员一向是爱民如子,在此危难时刻,我们自然责无旁贷。
下官这就从家中调出粮食来救济灾民。”
夏商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扫视其他人:“你们呢?”
其他官员也是点投如捣蒜:“我等也愿意……”“知府大人还是明白事理的,不过此事非同小可,恐怕粮食少了也难有成效。
不知知府大人愿意腾出多少粮食出来?”
“嘶……”知府大人心中一紧,赶紧擦了擦汗,心说这个年轻人不好糊弄啊,一直咄咄相逼不肯给大家一条活路。
知府左思右想,是在不知道如何回答才能让这个小夏大人满意,犹豫了很久才说:“家中余粮多少下官还不清楚,待下官点出数米之后再给大人一个数目如何?”
“哪有这么麻烦?
大人只要给一个承诺就行。
承诺留下家眷下人今后一年的用粮,其余的皆捐出救济灾民便可。”
“啊?”
知府大人惊疑一声,“只留下今后一年的用粮?
所有?”
“对,所有的。”
夏商很郑重地点点头,然后放松了语气,“如果大人不愿意,也是可以的,毕竟捐赠都是自愿嘛。
下官也就如实禀明朝廷,在豫州谷仓中所见……”“别别别……大人,我等愿意,只留下今后一年的口粮。
其余所有的粮食全部都捐赠给城外的灾民。”
“是真的?
我可没逼你。”
“没有没有,都是下官们自愿的。”
“那就好。”
夏商笑着说,“既然知府大人都带头答应了,那我就替城外的灾民感谢各位大人了。
不过嘛,所谓口说无凭,我还是叫人在各位大人的府上去看看,到底有多少粮食,咱们先做个记录。”
“大人……这……这就不必了吧?”
“怎么不必?
我觉得很有必要。”
夏商脚叫来了随行的十几个士兵,命令他们分头去记录这里所有官员家宅里的存粮情况。
到了这一步,所有官员都面如死灰,知道这一次是怎么都逃不过了。
心里更是对这个小白脸恨之入骨,心说还没有谁敢如此得罪官员的,简直是把大家往死路上逼。
不过他们也只能心里头恨恨,脸上还不能表示出丝毫不满。
处理好了眼下的事情,知府又告知的夏商是否可以去小景园休息了?
夏商还有别的计划。
因为在这里的时间紧迫,没有那么多闲工夫折腾。
既然看到了那么多灾民,自己又有能力处理一些事情,那也就要竭尽所能地为外面的灾民多谋一些生路。
“现在把豫州城内所有的大户商家都召集起来。”
知府一愣:“大人这又有什么用意?”
“你们当官的是出力了,城里面的有钱人自然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总要出一份力才可以嘛。”
“咳咳……”知府大人轻咳了两声,“那个……恐怕此事办起来会有难度。
毕竟朝廷不能硬逼着大家族救济灾民,就算外面那些施粥的,大都也是做做样子,要真让他们拿出太多来,恐怕也……”“朝廷自然不会白要他们的财物。
传话下去,每个家族捐赠的财物通通记录在案,头十名的家族朝廷会有大大的封赏。
每个家族的年轻子弟将有一个或多个名额获得不用科考即得功名的机会,贡献最多的头三家可直接选定人员进入翰林院代职。
第一名的家族可获皇上钦赐金匾一块,上书‘大华第一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