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六章 乱象
舆论总是被新奇引导。
窦卞被打入天牢才几天,在汴梁的热度就降下来了……因为有了新的让人议论的话题。
兵部武选司郎中,新纳一小妾,结果有点着急,得马上风了……
枢密院的书吏,休沐时喜欢到汴河岸钓鱼,估计汴河的鱼被他弄死不少。结果遭报应了,今天被汴河的一条大鱼拖进了汴河,再也没上来。
御史台监察御史,与友饮宴,深夜方归。快到府门前,不小心跌入下水坑道了,说起来并不深,但拖上来以后就已经咽气了。
……
死几个人无所谓,每天都有人死去。问题是一天内,居然死掉了十七位官员,还都死法不一样,稀奇古怪的,没一个正常死法。用比较贴切的说法…~这叫死于非命。
市井中嚷嚷的热闹,起初政事堂并未当回事,可朝廷的各衙门都在奏报死人,还都是有点份量的官员,这让政事堂也重视起来了。
“官家,此事非同小可,绝非偶然。老臣以为应彻查!并朝廷应增加兵力巡夜,严格各城门盘查!”
富弼以为是辽夏人在制造混乱……在这个节骨眼上,这样的手段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让朝堂乱起来。
“臣附议!官家,此事在市井已经沸沸扬扬,朝廷必须给个说法。臣建议由大理寺、提刑司、刑部、开封府以及皇城司,甚至枢密院合力彻查!”
嗯……听韩琦这话,政事堂应该没有怀疑到皇城司…~赵曦真有心点明,想了想文臣团体那股骚劲,还是忍住了。
有些人心里清楚……
“准了!朝廷迅速组织强有力的调查人员,务必给朝臣一个交代,还汴梁一片清明!”
这个时代的刑侦手段有什么?无非是人证、物证,再多点就是仵作的配合,提刑司抽丝剥茧的推理。
赵曦不认为他们真能还原案件背景,若皇城司真让人牵连了,王中正也该着让位了。
从小王中正就跟着自己,有些手段都是自己指教过的,即便是后世,也未必能暴其真相,更何况如今。
“两天内再解决两个,以自缢的方式,并且将其投敌的罪行悬挂于其府门前!”
彻查?让风向转一转吧。
正值大战结束之前,朝廷重心需要放在与北辽谈判的准备工作上来,因为几个投敌叛国的贼子,没必要牵扯朝廷的精力。
可面对政事堂相公们的请奏,朝堂臣工的情绪,赵曦不得不表现出重视来。
然后,再让皇城司搅乱一下,大家该明了吧?
政事堂是否明了不知道,但刚刚筹备起来的调查人员倒是有点无所适从了,不知道是否把新亡的这两位也并案处理。
毕竟,新的案发地点,收集证据要相对容易。只是,那可是叛国呀!
“朝臣是否叛国投敌,是否为乱臣贼子,朝廷自有法度,也该有有司查办!岂可任由游侠帮派插手?如此这般,朝廷衙门有何用?”
没想到将新亡官员并案处理的最为积极的居然是皇城司的人,这让调查人员多少歇心了。
皇城司是代表官家的,皇城司的意见,那就是官家的意见。
所以,大家就真的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案件的侦办中……
第一道全体通过的措施,是让开封府开始清理汴梁的城狐社鼠。
那一句岂可任由游侠帮派左右,把案件侦办的方向,直接引导到了游侠帮派。
就在当晚,突然发生了有游侠冲击城门,并逃逸之事……
开封府夜巡忙起来了,新军的守城兵忙起来了,朝堂臣工也是群情激昂,就连政事堂也开始有了火气。
“侠以武犯禁!汉唐游侠之乱,居然有死灰复燃之势!岂有此理!宽夫,可遣新军军卒配合开封府巡城!”
韩琦是真有点恼火了,这完全就是在向朝廷挑衅。
富弼却异常的冷静……他在疑惑。
任何事情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开始他倾向于是北辽或者是西夏人,因为汴梁混乱得利的会是辽夏人。
而事态发展让他有些不明白了。他绝不信游侠帮派之流会这般猖狂,敢在京师肆意暗杀朝臣,他们没这个胆。
“诸位相公,曹太尉求见……”
书吏进来禀报,相公们虽然有些疑惑,还是把曹家的家主迎了进来。
武勋世家,很好参与政事,也很少来勤政殿……
“诸位相公,今日《蹴鞠快报》接了份文章,事关重大,老夫有些拿不准该不该刊登,还望诸位相公给拿个主意。”
曹太尉开门见山,没客套,直接把几张纸递给了富弼。
几张纸传递着让诸位相公看完了,可没人开声。
就这样静默了很久……
“刊登吧……”
富弼说了这话,仿佛被抽了气,缓缓的坐下了。
想过压下来,可既然是曹家人拿来了,官家肯定会知晓。
“太尉,老夫想知道来源。”
“回富相,是抵报编撰今日晨起捡的,就在《蹴鞠快报》的公廨门口。”
不是头版头条,但总有人看到了。这一天,《蹴鞠快报》再一次脱销,再一次增印了。
原来死去的那些朝臣都跟辽人有勾连呀!
原来他们都该死呀!是报应!
《蹴鞠快报》刊登了这阵子死掉的那些臣工的履历。真定府、代州、唐县等等,无一不是跟北辽接壤之地。
而且,文章还刊登了一个故事,河北道真定府的故事,讲述了那位臣子任职真定时,与辽人勾结,剥削残害真定人的故事……
同时,详细列举了与北辽开战以来,那些死掉的人如何跟辽人辽使亲密接触的过程。一件件一桩桩,无不在表明一个事实:他们是内奸!
同时,这些朝臣跟辽人接触地点的伙计、掌柜,也绘声绘色的讲述他们仿佛看到的事实。
于是,这些人家也被汴梁人找到了……
生无可恋,寸步难行这就是那些朝臣家人的处境。死者刚刚装殓,却无法操办丧事,因为那怕是亲友,也担心被牵连,更别提邻里了。
还好是冬日,否则尸体该发臭了……
汴梁人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同仇敌忾。甚至连售卖寿衣的,都拒绝了这些人家的买卖。
至于准备彻查案件的官员……还查个屁呀!各回各家吧,别说查不出来,就是查出来又怎样?难不成朝廷还会处置?
就不给朝廷找麻烦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