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四章 自己说了算
说起来有蹴鞠赛制的现成例子,不应该政事堂的想不到自己的意思呀……
看着这帮懵逼的相公们,赵曦不得不继续往下解说。
“首先,对于庭辩造成汴梁热衷于辩经的情况予以肯定,这确实是好事。”
“但,如何两好事办好,这就是朝廷应该担负的责任。朝廷应该将汴梁出现的辩经之事规范化,说白了就是,辩经这事必须是朝廷说了算!”
“鉴于民间士林已经开始了辩经,那么现在朝廷就应该以官方的名义来组织,让整个辩经正规化,避免玷污经典。”
“指定辩经场所,制定参与人员标准,邀请经义大家,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作为评判人来评定每一场辩经的胜负。”
“同时,每一场辩经的胜负可作为最终庭辩的参考分值…~具体如何操作,可参照蹴鞠赛制。”
都是精英,无非是思维固化了,舍不得把斯文跟野蛮的蹴鞠关联。赵曦只需要捅破这层纸,相信政事堂的相公,能组织好这次盛会。
至于会不会出现因亲疏而导致胜负不公……怎么说呢,抛开这时代文人对经典的尊重,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杜绝。
赵曦也留了窗口……是最终庭辩的参考分值。庭辩结果,以及最终怎样确定科考,还是由自己来定的。
先让他们玩一阵,最后自己再玩他们。
这一次集议,几乎相当于官家在下达旨意,还是没人有能力辩驳的旨意。
没办法,从一开始,就被侮辱斯文,践踏经典的帽子给砸晕了,这些文人,是真不敢担这个名声。
那怕有保密法令做保,也没人在这事上较劲,毕竟官家定的也是有利于文华传播。
又来了,又一次风靡国朝的传闻来了。
朝廷依照蹴鞠赛制,在汴梁制定了辩经的场所,并严格了辩经的场次和参加人员。
国朝的商贾应该是最敏感的一批,在朝廷刚刚传出这消息,像樊楼这样的商贾就开始运作樊楼作为辩经场所的事。
“樊楼为每一场辩经的学子五百新币,评判者两百新币,以求每日樊楼能有一场辩经……”
“琴娘跟老六家联络,准备在聚香楼也承担辩经之地,同样为辩经者和评判者发俸禄…~”
这么好的发财机会,官家怎么就这样让出去了?
不仅仅是樊楼和聚香楼,汴梁有名的酒楼,包括勾栏,都在做这样的事。
完全可以让琴娘子全包圆了,何必让他们都占便宜?
得说一下,聚香楼,是赵曦按后世那种茶馆的形式让赵琴经营的。
聚香楼没那些乱七八糟的物事,就是让人喝喝茶,提供些点心之类的,偶尔有士子们在那里谈经论道。倒是最符合这次辩经场所的。
别看聚香楼清淡,可一面世着实火爆,甚至有亲友来汴梁,不请人到聚香楼都是看不起亲友的文采。
聚香楼最被人推崇的是,一进大厅正对着,是一面让士人题诗词留姓名的留痕墙。
又扯远了。
当文化遇上经济,经济是可以促进文化发展的。
赵曦本来是一招闲棋,没想到居然有了这样的结果。
这以后,那怕没有了庭辩,国朝的士林也不会丢掉这种方式。
不管经义大家,还是诗文名人,都得吃饭不是?这将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文化产业,最终所衍生的内容,产生的效益将不可估量。
“说正经的!”
赵曦听出王中正话外之音了……这小子!
“回官家,政事堂确定了四处辩经地点,规定每日放衙后开始辩经……”
“薛子正向政事堂递折子,建议朝廷与组织辩经的商家采用出售入场券的方式谋利,被司马相公和欧阳相公驳斥,认为文华不该沾染铜臭……”
估计这也是政事堂不跟自己说的原因吧。
薛向也算是潜邸的人,出这样的主意,政事堂直接压回去了。
可惜了……
这事自己还真不能说什么,也算是被自己抛出去的帽子压回来了。希望最终朝堂能明白了。
“政事堂邀请了部分致仕老臣,比如曾公,还有没有明显学派痕迹的翰林学士为评判……”
皇城司因为辩经的事,几乎到了每日一报的程度,这还是经过筛选了之后的信息。
那些零零散散的的信息更别说有多少了。
就这样,一个跟蹴鞠类似的辩经在汴梁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赵曦也想过自己去现场看看,也知道这不现实。
原因嘛…~皇城司探知的文化水准真不敢恭维,有时候带回来的奏报,就是辩经现场的奏报,纯粹就是热闹,没一点门道,甚至断句都有偏差的。
皇城司探知很重要,赵曦登基以后更清楚这个机构的重要性了。只是真要是成士子了,谁会屈尊做皇家的家奴?
想想而已,知道不可能。就跟赵曦特别想去看看辩经现场一样。
做帝王其实真的很苦逼,活动范围太局限了,就内苑这么大的地方为主。
倒是能出去,要不就是兴师动众,要不就得避开朝臣……否则肯定被喷。
像辩经这样的盛事,朝臣们肯定不会错过,自己要真去,那就是去找骂的。
算了,先让你们玩着吧,等最后就知道是被玩了……
确实是盛事,朝堂的各部门,在办理公务的间歇,每每议论的,都是关于辩经的内容,甚至在公廨里都时不时的参杂着辩经。
皇城司在这方面的奏报要清晰很多,相比于辩经,他们更侧重于朝堂臣工的日常。
赵曦都有些不确定这是好还是不好,要按这时代的价值观,那怕是不办公,也必须辩明白经义,可在赵曦看来,这就是不务正业。
算了,又得算了,毕竟还没出现耽误公务的事,都是皇城司的奏报而已。
怎么说呢,赵曦还算理智,也头脑清楚,不会也不想被皇城司的喜好而左右了思考。
就跟他不能因为整个国朝热衷于经义争辩而左右一样,同样不会因为现在汴梁辩经的结果,而左右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想法。
经是古圣贤的经,释义是现在文人的释义,而选拔人才却是朝廷在选拔,是为他赵家王朝选拔。
也就是说,这事还是得自己说了算。无论是庭辩规则和内容,还是科考如何取才,都应该是自己说了算。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