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挟

  没有议定?

  赵曦想了想也对,对于政事堂而言,目前大理这边得到的奏报是围困,并没有攻打。

  高氏也应该没有要攻打矿城的意思,无非是想避免工坊城的守兵参与大理内乱。

  这点暂且不说,倘若真的有安南介入,高氏目前不攻打,并不意味着会一直这样。

  赵曦明白,高氏在等安南的行动。

  十几年了,南征的痛他们估计忘记了,还是说自觉可以跟大宋对抗了。

  痛揍西夏的事应该传到大理了,安南也应该知晓了,赵曦想不明白谁给了他们的胆子,还敢惹事。

  三年不动刀兵吗?还是说与西夏的战争细节他们清楚了,知道国朝是借助了车轮炮和战车。

  难不成高山密林就可以让他们嚣张?

  “备战吧!”

  赵曦不认为仅仅是大理内乱,也不认为高氏仅仅是以十万子民要挟。

  矿城的利益,与安南粮食交易的不平等条约,这才是高氏和安南做小动作的原因。

  至于有没有再一步的想法,估计要看国朝的反应。

  “官家,先皇大行,三年不动刀兵乃是孝道之本!万万不可在守孝之时言兵事,此乃暴君桀王之为!”

  说起来赵曦对司马光是有相当好感的,不为什么,就为他那个流传千古的砸缸,还有资治通鉴的编撰。

  一个能撰写史书的,应该明得失,知变迁,而不是如此守旧古板。

  听到司马光这番话,他极度怀疑后世资治通鉴的真实性。

  “司马谏议,我听说战事武将丁忧可夺情……”

  “武夫缺失教化,丁忧是否夺情与其名声无碍。”

  去你大爷的!赵曦这时候是真想破口大骂了。

  恼怒并不是因为司马光打断他的话,是那句:武夫教化缺失!

  想当初庞籍因司马光在西军失误而受贬黜,本以为只是战术布置的问题。

  现在看来,这司马光可能从心底的就对将士们鄙视。没被打黑枪就算幸运了。

  “国朝也有执宰夺情的故事,又当何论?”

  赵曦的语气已经冷了,没一丝情绪在里面。

  “贪恋权势之徒而已!恪守孝道乃君子本份。陛下初登大位,万不可因小失大,为区区财货之事而玷污名声。”

  “以势欺人本就非君子所为,当年陛下亲征,以兵威于他国据飞地,已经远离圣贤之操守了。”

  “据他国之地谋财,虽缓解国朝缺铜之弊,但对陛下声望有弊无利。”

  “如今,不论高氏是否篡逆,大理是高氏执掌还是段氏执掌,均为大理本国之事,国朝无权干预。”

  “高氏围困矿城,陛下应借此时机,从矿城抽身,以成全陛下圣君之名!”

  “况且,矿城并非朝廷之矿城,乃商贾之矿城,非国朝疆域,也非国朝城池。因商贾之城而动用国朝之兵,名不正而言不顺!”

  赵曦突然觉得有点无趣。刚才那一阵恼怒突然消失了,一点没有了。

  确实,司马光是通晓古今的人物,有根有据的,通篇都是在为将赵曦打造一个千古圣君考虑,从心底想以身作则,铸就一个大同世界。

  这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也是一个适合做学问的人,并不是一个政客。

  他有理想,有抱负,有自己的理念,并且坚信自己理念的正确性。

  跟这样一个不准备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争辩,赵曦都觉得自己庸俗了。

  富弼有点不明白官家这情绪的转换。

  本以为官家会发火的,甚至会因此贬黜司马君实。没想到等司马君实长篇大论的结束了,官家的情绪又恢复了那种云淡风轻。

  在富弼的概念里,官家从孩童时,就表现出了他一往无前的锐气,偏偏在即位后与政事堂的第一次交锋,如此圆润了。

  这这么可能?

  如果说皇位能让人转了性子,即便有,富弼也不觉得会是官家。

  “你们怎样认为?”

  赵曦不再接司马光的茬。这样的争辩,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改变他的理念。

  如其浪费口舌,还不如直接忽略,那怕让司马君实老先生认为自己被他说服了也无所谓。

  官家屈服了?怎么可能?这是第一次交锋呀,倘若开了这个头,以后这类纷争会很多的。

  不可信!除了司马光,富弼韩琦几个没一个心里踏实的,总觉得官家又要谋点啥。

  “官家,司马君实所言也并非无道理,但矿城之于国朝的重要性毋容置疑。”

  富弼是宰相,没人说话时,他得把话接过来。

  不过即便是接话,也相当于是废话,两可。

  “是否用兵,应根据事态进展而定。”

  文彦博认为这才是官家所想的。

  官家说了备战,而不是派兵,也就是说并没有决定策略,需要看安南的反应以及高氏的下一步行动。

  “如此一来,矿城的十万子民处于危机当中,朝廷不能置之不理。”

  “官家,老臣以为或许可遣使南下,不论是为段氏声援,还是为十万矿城子民计,都可以代表国朝一种态度,以此震慑高氏不可肆意妄为。”

  很扯淡,震慑,从来就不是靠嘴皮子的。

  不过欣慰的是,除了司马光,其余几个倒也没再高谈阔论,好歹有些务实的意思。

  至于如何做,赵曦肯定是会出兵的,不管政事堂最终如何反对。

  “官家,遣使大理与观望事态并不矛盾。朝廷可密切关注矿城与安南的同时,先行遣使大理……”

  也算吧,韩琦说的并不影响最终出兵。

  “听闻司马谏议有出使大理经历……”

  “官家,边陲小国混乱之事,堂堂宗主国无须重臣出使,由鸿胪寺遣一小臣斥责即可。”

  富弼听到官家提到司马光有出使大理经历,赶紧把话接过去了。

  官家终归还是没圆润了,谋反主审就把司马君实放炉子上烤过一遍,这一次出使大理,又要烤司马君实了。

  这是要往死里坑呀!矿城利益有多复杂,谁不清楚?

  韩琦几人也是一阵冷麻……司马君实没长记性,官家也同样没留一点情面。

  “哦……富相以为随便遣一小臣即可?”

  “可以!”

  “准了!不过有一点,也是底线:我不接受要挟,从今往后,我大宋不接受任何要挟!”

  “就如司马谏议所言,君子之道,君子之为,没了气节,根本无从谈君子!”

  赵曦说完,直接拿起了案桌上的奏折。

  </br>

  </br>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