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风暴将起

  牧景当初去动政事堂,更多是为了调动人事,主要是为了新政推动,而刘劲在挡路,所以他才动了刘劲,把政事堂的老大拿下。

  但事实上他对政事堂的制度,并没有太大的心思,也无意对政事堂大动干戈,最少还是保持稳定好一些。

  没想到,蔡邕上位了,不知道是为了揽权,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或许都有一些吧,居然要大刀阔斧的动政事堂。

  这就和牧景的初衷有些不对了。

  他需要政事堂这个挡箭牌挡在前面,这时候如果政事堂大乱,总归对他的新政,有些影响了,特别是户籍司查人丁立户籍的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如果影响太大,甚至会立刻叫停。

  可牧景拿到这一份计划书,却也不能反对。

  因为他本身就是在改制变法。

  而蔡邕这是响应天命。

  另外蔡邕拿政事堂开刀,第一,政事堂的制度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政事堂对各部之间的制衡力不足,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

  政事堂名义上是执掌朝廷政务,除了军务之外,皆归政事堂治理,但是事实上各部尚书对政事堂并不是言听计从的。

  政事堂的权力不足,这一点是早就有的共识的。

  如今蔡邕要收拢政事堂的权力,这回促动很多的人的蛋糕,首先倒霉的,不会是牧景,肯定是的蔡邕。

  蔡邕也算是有了一些春秋了,老人一个了,要是被折腾的太狠,折寿是难免的。

  不管怎么说,都是老丈人。

  牧景可不愿意让他这么折腾。

  “造反?”蔡邕强硬的说道:“只要陛下稳得住,他们就反不了,陛下要变法改政,就要有足够的魄力,不能被这些小事情给影响了,若有人当真因此而造反,老夫亲自的上阵平叛就是了!”

  他这一军,将的漂亮。

  但是不仅仅是为了将牧景一军,更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志向。

  蔡邕从来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他的性格本身就是强硬的,当初在灵帝时期,政令昏暗的时期,他就敢上奏灵帝七件事情的密奏。

  对于混乱的朝政?他就已经有了改变的心思。

  后来时局所逼,才把他心中的热血给的浇灭了?但是他依旧没有人数?宁可在太学教书,也不愿意认输。

  如今有了大明这个舞台?有了大好的机会,他若不能一展心中志向?那么此生于他而言?乃是白活了。

  “既然右相这么的坚定?朕也不能太怂了!”

  牧景叹了一口气,有些话,他该说的已经说了,如果的蔡邕真要一意孤行?他也挡不住。

  政事堂会乱一阵子?但是蔡邕要是有足够的能力,倒是能给他带来一个指挥如臂膀的政事堂,也不是一件坏事。

  他沉声的道:“计划书先留在朕这里,初步来说?朕是同意的,你可以着手准备?但是具体的措施和改革的条例,还要朕和胡相讨论之后,再做决定!”

  “多谢陛下支持!”

  蔡邕松了一口气,他就怕牧景反对,如果牧景反对,他会很失望了,这回让他认为,牧景所谓的改制,变法,新政,都不过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不是真心为了天下百姓好。

  “老头子,年纪不小了,有些事情,哪怕想做,也要适可而止,我年轻,折腾得起,输得起,输了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但是你未必能撑得住一次失败,一世英名经营的不容易,给自己的晚年留点好生活!”

  牧景看着这倔老头,忍不住嘱咐了一句。

  这不是一个君王对臣子的嘱咐,而是一个女婿对老丈人的嘱咐,这老头子年纪都上来了,还这么折腾,折腾出什么毛病,他该如何面对的昭姬啊。

  “老夫春秋未到七旬,还有力气折腾,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蔡邕的眸子变得明亮起来了:“若是学术之言,老夫已给世人留下太多的东西了,但是老夫这一生,还是郁郁不得志的,大明这舞台,能老夫留下名字,恐怕只有这一次了!”

  他年纪不小了,哪怕有心和胡昭争,也未必能熬得过胡昭,另外随着年纪越老,越是思绪就会越慢,他现在已经六十好几了,快七十了,也没有几年折腾了,归为大明右丞相,也算是光宗耀祖了,爵位,权力,都不是很重要了,倒是留下自己的主张,精神,志向,反而是他迫不及待的事情。

  改革政事堂,一方面为了揽权,能当老大,他可不愿意让人当傀儡,第二,也希望能给大明做点事情。

  牧景叹了一口气,看来这倔老头是铁了心,他倒是有些后悔了,当初动了刘劲,把这倔老头拉进修罗场,往后几年,这倔老头肯定不得安生,还能活几年,真说不好了。

  ………………………………

  连续三天的考试,让大明科举的州试非常顺利的结束了,接下来就是阅卷的事情了。

  司马徽是阅卷主考官,他负责阅卷之工作。

  渝都阅卷他会亲自监督,而且其余十七州的阅卷工作,科举委员会将会把组建好的十七个的阅卷小组拍下去。

  阅卷小组有当朝官吏,有地方博学的儒师,学识丰富,效率自然也不错。

  虽然大明的科举,考的科目有些偏离儒学,但是其实上还是以儒学为根基的,说到底牧景还不敢大张旗鼓的在教育上推翻儒学根本。

  士林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巨大了。

  如果这时候让士林反扑,首先要出问题的就是牧景的新政,所以他不会为了科举,而引发众怒。

  再甚者,改变是需要慢慢来了,独尊儒学数百年,也不是说该,就能改的。

  不过如今牧景已经把数理科目加大的占分,在未来,数理想要和儒学并建立足,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随着阅卷工作如火如荼,百姓们也对即将要出炉的举人名单有了期望,甚至有些人已经开盘了,谁会考中。

  数日来了,整个渝都的话题,仿佛都是的谁能考中举人。

  这科举,先不说其他的,而是出卷让读书人同台竞技的这种的想法,就是千年难得的盛举,在很多读书人看来,能参加这样的盛举,哪怕落榜的,也是一种荣耀。

  不过牧景的心思目前不在这里,他对科举还是很有信心的,至于能挑选出多少人才,那就要看运气了。

  作为大明朝的掌舵人,他日理万机,对于这些事情,主要是关注一下就行了,不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他现在的精力,还在是户籍司。

  统计人口,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作,时间点点滴滴过去了,但是襄州人口调查工作,目前还在拖拖沓沓的。

  以襄阳为主的襄州,是荆襄世家门阀的主要根基之地,不少的荆襄世家门阀立足在这里,另外这里的乡绅豪强力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世家门阀,虽然也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但是境界上是已经脱离了土地人口为基础的生存方式,而是能做到知识传世,以多年经营的人脉而立足,所以还不算是最麻烦。

  最麻烦的还是乡绅豪族。

  这些乡绅豪族,一个县城一个县城,一窝一窝的,他们纵横交错,以手中的人口,土地为根本而立足。

  一旦失去了人口和土地,又没有家族传世的学识,很快就会没落。

  所以他们反抗是最明显的。

  户籍司进驻襄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被人毒死,出现意外的死,遭人恐吓,这些事件出现无数次了。

  幸亏户籍司的司主是的庞德公,庞德公在荆襄威望很大,能镇得住大部分的人,另外庞家在荆襄的根基也很深厚,一般人不敢轻易的动。

  这才让户籍司的工作继续做下去。

  庞德公这一回也发狠了,他的手下进襄州没多久,就造成两死,三伤,十几个辞掉官职归降的情况。

  这无疑是在打他的脸。

  越是这样,他越是会强硬的查下去,人丁乃是一个朝廷的根基,既有有心归顺大明,他就不会三心两意。

  另外户籍司得到了陛下的支持,也就是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六扇门亲自派精锐捕快坐镇,军方也调兵进入襄州了。

  还有,蒯良执掌的都察院,已经派遣了三路襄州御史,进驻襄州。

  但是即使这样,还有人不甘心的。

  一夜,刺客闯入驿站,意图行刺的庞德公。

  幸亏庞德公身边有精锐卫士保护,并没有受伤,可户籍司又死了一个正八品的书记官,还有七个文吏受伤。

  庞德公是真的怒了,直接让六扇门通过这些刺客死士进行顺藤摸瓜,摸到了好几个的家族,庞德公拿出天子令,先斩后奏,先后抄没了三个乡绅豪族的家族,以铁血之手段,震慑襄州,然后才继续进行人丁查询。

  七月末,庞德公已经对襄州进行了第一次完整的人丁调查,得到的数据是触目惊心。

  对比与前朝的户籍档案,居然多了五成人口还要多。

  这个消息,传回了渝都城,瞬间形成的轩然大波。

  人丁调查,本来让不少人的有些不安了,如今突然掀起了这么大的一场的波涛,瞬间有人感觉到,风雨欲来的气息。

  ……………………

  大明宫,九层楼。

  “都是一群蛀虫!”

  牧景难得大发一次雷霆,整个人的面部都变得狰狞了许多。

  他一开始只是以为,能多出两三成的人口,就算是的烧高香拜佛了,但是没想到,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黑户的人数,和如今登记在册的人口,对半开。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大部分的人丁,都是在户籍上的,不在户籍上,要么就是流民,要么就是大户人家的长随,家仆等等。

  人口就是一个朝廷的根基,但是这个根基居然在这些乡绅豪族的掌控之中,如何不能让牧景有一股恐惧的心思。

  “陛下息怒!”

  胡昭,蔡邕都站在他面前,对他安抚起来了。

  “息怒!”

  牧景冷喝一声:“朕恨不得直接下令,让周仓带兵返回襄州,让庞德公直接出具藏匿人口最多的乡绅豪族,朕直接平了他们,他们想干嘛,藏着人口只是为逃税,还是居心不良啊!”

  “不至于!”

  胡昭连忙拱手说道:“陛下,这是前朝流传下来一些旧俗而已,他们并非有心和新朝作对,但是习惯让他们这样经营一个家族,所以他们不太愿意改变,如若他们有心和朝廷作对,那就不是藏匿人口,而是豢养私兵了!”

  “私兵?”

  牧景把手中的一本奏本丢下来了,丢在了胡昭得身上:“现在已经是私兵了,庞德公查抄三个家族,家族仓库之内,藏匿武器之多,是朕都难以想象的,有粮食了,又有武器,他们当真是想要造反啊!”

  “陛下,或许他们只是为了自保!”

  蔡邕微微眯眼,轻声的说道:“前朝之末年,乃是动乱之时代,如今我大明立朝,方能有一丝安稳,但是在大明没有立朝之前,不管是荆襄,还是哪里,都是动乱之地,藏兵器,修仓库,那都是为了能让自己家族变得更加稳定而已!”

  这话倒是没错。

  自从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就没有净土了,哪里都是乱,不是贼寇作乱,那就是官逼民反,一些大家族,包括世家门阀,乡绅豪族,都在屯粮食,铸造兵器,训练私兵,主要是为了家族自保而用。

  如若大明能统一天下十余年时间,有一个时间缓冲过来,倒是有机会打破他们这种的戒备心,让他们能适应生死年华。

  而如今大明都还没有一统天下,牧景统计人口都是有些早了,所以彰显出来的问题,必然就会非常之多。

  “哼!”

  牧景冷哼一声:“不管如何,此事朕不能视而不见,既然有人想要和朕作对,和大明作对,朕就让他们知道,大明不是他们能质疑的,此事朕有决议了!”

  “陛下!”

  两人迅速的跪膝而下:“不可大动干戈!”

  这时候,他们还是希望大明能稳定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