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狄青挂帅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权利的交替更换数不胜数,其中积累起来的谋略手段数不胜数,而徐德善,择其优点而学习,择其缺点而改之,毫无疑问是其中的大成者,你看他去到侬智高这里转了一圈,不仅救下了不知道多少人的性命,而且在不经意之间,就摆了文彦博一道。

  徐德善的这个计划好吗?当然好,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他为侬智高等人找的借口简直完美,可以说,这个借口退可守进可攻,按照宋朝的一惯的德行,侬智高怎么都不会吃亏。

  当然,徐德善也说了,朝廷会在乎你侬智高这个理由的真假吗,只要你有实力,就算你说自己只是在打着玩都没人敢说什么,所以,侬智高现在要做的,就是赶在禁军到来之前,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拿出一个不错的筹码来和朝廷谈判。

  在得到了徐德善的全方位指导之后,侬智高与他的左膀右臂连夜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前方侬建候侬志忠带领作战部队迅速东进,直扑浔州,龚州,藤州,梧州,封州,康州,端州。其中各州各府之中,鲜有抵抗之人,侬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连侬志忠都有些不可思议,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自己便已经兵临广州。

  出了侬志忠和侬建候两人在前推进,黄玮和黄师宓在后方也忙活起来,两人分工,黄玮负责寻找合适的官员扣帽子,给文彦博泼黑水,并且向占领区域内的光大百姓宣传自己的新口号,为自己的政治导向造势,而黄师宓则负责安抚攻占州县的官员,给他们说明了自己苦衷,在一番巧妙的思想教育之后,便把他们放到了宋朝州县,叫自己的新口号吹向开封。

  而这时候,得益于过往州县的不抵抗政策,徐德善给侬智高指出的三条办法几乎都实现了,第一,侬智高占理,若不是陈珙耽误,恐怕现在的侬智高已经成为了宋朝官员了呢。第二点也差不多,你想想看,这里的官员对于侬智高部队简直到了闻风而逃的地步,几乎侬智高的马能跑多快,侬智高就占领了多大的地盘,这样的扩充速度再叫做慢的话,那么也没谁能够叫快了。

  至于最重要的第三点,黄师宓也已经做好了安排,他在过往的州府官员人名单里面,找出来了一个叫丁宝成的人,丁宝成乃是端州知州,在侬志忠破端州的时候,丁宝成略做抵抗便要弃城逃跑,可是马匹受伤,被侬志忠抓住。

  这个丁宝成本来没什么本事,贪生怕死,可是翻查丁宝成的履历之后黄师宓发现,丁宝成竟然和文彦博是同科的进士,这样的话就好办了,丁宝成,就是听从文彦博指使,逼迫侬智高造反的那个人了。

  其实用脚趾头想也能想到,人家文彦博乃是天之骄子,名门望族,而丁宝成呢,混了半天才混了一个偏远地方的知州,两人但凡有点关系,丁宝成也不至于落到如此地步,但是还是应了徐德善的那句话,我这是诬陷,还管你是谁不成,只要有点关系,屎盆子就能往头上扣!

  本来丁宝成看敌人抓住自己,不打不骂,还好吃好喝,心中高兴,可是过了一天,和自己一起抓住的那些人都没事,可就是偏偏把自己抓了出来,拿着一张纸叫自己画押,丁宝成仔细一看,妈呀,这上面的罪名,打死自己也不能认啊,闹了半天侬智高造反是自己逼的,这个要是画押了,那皇帝知道了还不得气得把自己抄家灭门。

  不过丁宝成也没有想想,自己一个书生,想当连守城的勇气都没有,现在被人家抓住了,还能在人家手里玩出花来不成?黄师宓还没有给丁宝成用刑呢,丁宝成就已经吓得屁滚尿流,抢着在纸上签字画押,认了这个冤枉罪。

  说起来,也是可怜了这个丁宝成,这人也就是贪财了点,好色了点,胆小了点,懦弱了点,其他的还真没有什么缺点,被黄师宓当成了替罪羊之后,为了把罪证落实,叫他翻不了案,黄师宓直接给丁宝成设了一个局,叫丁宝成当众承认了黄师宓给他编好的故事,还没等丁宝成有什么反应,黄师宓安排好的人就在丁宝成后面一刀砍下,结果了丁宝成的性命。

  丁宝成死了,但是这个屎盆子却牢牢的扣在了丁宝成的头上,同时,也溅了远在开封的文彦博一身骚。

  在当文彦博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文彦博心中这个气啊,心说自己是什么身份,莫说自己刚刚升任宰相,现在的权利已经够自己享受半天的了,哪里还有时间去拉帮结派,就算是自己拉帮结派,自己拉拢的也要是朝中大员,王公贵胄,就算再不济,自己也要从各州路的三四五品的官员开始拉拢吧,可是那丁宝成算个什么玩意,端州知州,广西一个自己趴在地图上都要找半天的地方,自己疯了

  要上赶着跟他联系,自己也太不开眼了吧。

  这个道理,大家都能看的明白,但是看明白是看明白,但是按照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来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人家凭什么说是跟你文彦博有联系而不说其他人呢,你们之间定然是有些联系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嘛,人家只要赖上你了,你就有错。

  文彦博心里这个郁闷,自己现在可是冤枉死了,想说理都没处说去,更何况自己是谁,大文人,而圣人不是教导我们,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吗,解释就是掩饰,所以文彦博还不能开口为自己辩驳,只能装作一副清高的模样,每天被人们参观。

  当然,被人们看也就看了,文彦博就当没看见,可是最让文彦博感到不爽的,就是这两天皇帝赵祯看向自己的眼神也变了味道,虽然赵祯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文彦博已经感受到,赵祯开始已经有点不信任自己了,而不说话,正是赵祯处理政事的一贯风格,恐怕现在正在已经在心中盘算怎么换掉自己了。

  虽然猜出来了,但是文彦博能说话吗,当然不能,宋朝的宰相,向来是大家轮流当着玩的,自己要是出口辩驳,岂不是显得自己谈恋权贵了,更何况宰相这个位置,实在是扎眼,掌管全国大事,皇帝要是连换一个宰相都要受到阻力,那么文彦博面对的恐怕就不只是岗位轮换那么简单了。

  所以,聪明的文彦博选择了忍让,而文彦博忍让的后果,就是原本文彦博主张的剿灭侬智高的主帅,不知不觉中就换人了。

  现在文彦博已经是宰相了,不可能再次挂帅南征,所以文彦博就要从自己的亲支近派中挑选出一个来担任主帅,而一开始文彦博推荐的平叛人选,是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路安抚使,孙沔。

  这个孙沔,是天禧三年的进士,颇有些才学,再加上能够迎合上司心意,当了几年下层官员之后,便从监察御史起步,一路做到了安抚使的位置上。

  不过孙沔官虽然升的不慢,但是手段是手段,能力是能力,你看聚在京城里的那些大佬,虽然看上去都有些缺点,但是人家自身就是有能力,无论放在哪一个岗位上,都能把这一任事情处理的有条不紊,干脆利索,而孙沔,显然距离这样的境界还差着不少,所以孙沔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却都是外官,连一任的京官都没有做过。

  同样是安抚使的名号,但是安抚使和安抚使可不一样,孙沔的这个安抚使,看上去地盘不小,足足管辖着四路州县,可是再看看实职,孙沔连一个知州的官衔都没有,能够做的,恐怕只有“安抚”而已了。

  在宋朝,什么安抚使节度使这样的虚衔一大堆,想想人家贾昌朝,那是安抚使的俸禄知大名府的事,真正的只手遮天,而孙沔呢,挂着一个安抚使的虚衔,恐怕只有朝廷开年会发福利的时候花名册上才会出现孙沔的名字。

  人在享受过权利的滋味之后,怕是没有几个人能够再能从中脱身,所以孙沔对于自己的现状也很不满意,正在积极寻求改变,这不是文彦博刚刚当上宰相,手下还没有多少可用之人,孙沔看准机会,急忙送上一封书信,言语之间,称颂文彦博天下无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忠心之情。

  文彦博对于孙沔还是有些印象的,孙沔长的身材高大,有几捋胡须,让人看上去颇有些英武之姿,文彦博把孙沔叫过来谈论了一番,孙沔暗中拍了文彦博几个马屁,顿时叫文彦博感觉孙沔的才学也可堪大用,于是这一次侬智高造反,文彦博第一时间就想到孙沔了。

  为什么是孙沔?没办法,谁叫孙沔身上还有广西广东安抚使的虚衔呢,哪怕是虚衔,也是有联系的不是,广西叛乱,不正应该是孙沔前去平叛吗,而至于孙沔也没有真本事,能不能胜任,乖乖,那叛军能有几人,而只要中央发过去几十万禁军,就是只猪坐在椅子上,也能把功勋捞到手,而一旦功勋到手,这不就成了孙沔的本事,看谁还能说三道四。

  所以,自从战报传到朝廷之后,文彦博带领自己手下的一众官员,力推的就是孙沔,在赵祯面前把孙沔说的天上少有,地下无双。

  在平常处理政务的时候,宰相的建议绝对是皇帝的第一选择,可是这一次平叛必定是事关重大,所以赵祯便犹豫了两天,而这一犹豫,从南方传来的流言就传到了赵祯的耳朵里,赵祯本来就是一个多疑之人,有点风吹草动就回起疑心,现在好了,文彦博牵扯上这么大的事情,赵祯怎么能够看他顺眼,于是孙沔为帅的事情也就这么拖下来了。

  西南叛乱,侬智高叛军横扫广西,多大的事情,可是赵祯就是不说话,事情

  就是这么拖着,以文彦博的聪明不会不知道,这么拖一天,赵祯对自己的不满意就会多一分,自己以后的日子就会难过一分,所以,自己不能再在宰相的位置上坐下去了,于是文彦博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像赵祯请辞宰相之职。

  宋朝时候,从宰相啊枢密使啊等等这些要职上下来是常有的事情,并不丢人,更何况文彦博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而赵祯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就同意了文彦博的请辞,叫文彦博当龙图阁大学生去了,而接任文彦博的,则是赵祯的老丈人,庞籍。

  说起庞籍,朝廷上下,尤其是君子党对于庞籍的态度简直是深恶痛绝,没办法,谁叫庞籍的老师是叫整个君子集团整体批判过的夏竦呢,哪怕庞籍也是正统的进士出身,与范仲淹也有些交情,可是平常也就罢了,现在当上了百官之首的宰相,这些君子门生怎么能够看的过去。

  但是,不得不说,人家庞籍绝对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而庞籍上任之后面对的最要紧的事情,就是侬智高的叛乱,而庞籍给赵祯推荐的人选,则是百官又不愿意看见的一个人物狄青。

  在宋朝,文人集团向来都是鄙视武人的,之前的几十年里一向如此,可是最近的,有一个人打破了这样的这样的局面,这个人就是狄青,狄青乃是配军出身,连武夫都不是,而偏偏就是一个武夫,在西北征战多年之后,竟然一路坐到了枢密副使的位置上,现在好了,除了朝里少数的几个顶尖人物,其余百官,见了狄青之后,竟然要向这个配军行礼,百官这个心啊,别提多别扭了。

  至于狄青与庞籍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想当初狄青在西北当兵,而庞籍则是当时的延州知府,观察使,正是狄青的顶头上司,庞籍赏识狄青,对狄青多有提拔,而现在更是一个身为宰相,一个身为枢密副使,两人可以说掌控了一半的朝政。

  正是因为如此,在庞籍提名狄青作为平叛人选之后,遭到了来自君子集团的大范围攻击,从庞籍狄青的生活到作风,从政治到文化,把两人批了一个体无完肤,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狄青不能去广西。

  对于百官的这个结论,赵祯沉默了半天,然后轻轻的问出了一句话“你们说,除了狄青,还能有谁把侬智高给我抓来,现在的侬智高,可是已经把广州围了啊。”

  此言一出,已经表明了赵祯的态度,于是百官也没有话说了,因为他们实在是不想得罪赵祯,同时,也想不出有谁能够比狄青更胜任这个工作。

  不过,哪怕狄青为帅的事情已经定下,但是那些文人也没有就此善罢甘休,有三司使韩绛出班,当着狄青的面道“皇上,我朝自古以来从未有武人为帅的先例,若是以狄青为帅,臣以为必要再选一监军,监督狄青一言一行,莫叫狄青独断专行,坏了军纪!”

  狄青闻言,两眼冒火,义愤填膺,死死的瞪着韩绛,可是杨绛身为三司使,偏偏就在那几个位在狄青之上的几人里面,所以对狄青的怒火充耳不闻。

  狄青是庞籍推荐,庞籍急忙上前奏道“陛下,此次侬智高造反,声势浩大,短短半个月时间,已经横扫广西,围困广州,十万火急,而狄青起于犬马,自知道如何应对,若是再排监军,怕是二人不和,政令不一,到时候贻误战机,白白便宜了侬智高叛军。”

  现在好了,有了两人开头,朝堂上顿时又吵成一片,百官各自找好了目标,自由开火,半天的时间,便又这么过去了,到最后吵的狄青的主帅也没有当成,只能拖到明日再说。

  在朝的官员不着急,那侬智高的叛军再厉害,也就是在两广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转悠转悠,他能打过长江吗?他能打过黄河吗?自然不能,所以两广怎么样,跟自己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但是赵祯就不一样了,两广虽然偏僻,但那也是自己家的土地啊,自己大臣这么胡闹,别真的把两广给侬智高夺去了,于是赵祯连夜把什么宰相枢密使三司使御史等最顶尖的大佬叫入皇宫,摆明了一副你们今天商量不出结果就别想走的样子,于是叛军与韩绛商量了半天,终于互相妥协了。

  狄青,仍然为大元帅,征南节度使,平叛期间可以节制湖广一切军政,而作为庞籍的妥协,之前被文彦博提名的孙沔,则成为了狄青的副帅,这个副帅虽然不如监军一般可以节制狄青,但是凡有军情,孙沔也必要知晓,并有直接上报的权利。

  这是双方最终商议的结果,不管狄青愿不愿意,事情也随着赵祯的一声令下而一槌定音,接下来,就等着在兵马司点齐人马,踏上南去的征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