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改变未来(下)

  将文件拖着背板放在沙发扶手上开始龙飞凤舞的马拉申科,并没有让重新开始作图的朱可夫等待太久。一份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对整个红军坦克部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文件,很快便被递还给了朱可夫手中。

  对比上一次面见朱可夫时给出的模糊而笼统答案,已经从朱可夫口中得到了保证的马拉申科这一次显然要更加大胆细致的多。

  “88毫米坦克炮?你这是认为德国人会把他们的88毫米高射炮搬上他们的坦克?”

  开门见山中直言了自己大胆推测的马拉申科所写内容,对于久经战阵的朱可夫来说并不难以理解。只是将笨重而庞大的88毫米高射炮直接搬上战斗空间本就相当有限的坦克炮塔,这在眼下的1941年来说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天方夜谭。

  对于朱可夫口中的惊讶早已了若于心,内心中有着一份完整计划的马拉申科很快便再度开口中娓娓道来。

  “这并不难以理解,司令员同志。”

  “在德国人发动入侵行动以来迄今为止的所有前线装甲对抗作战当中,88毫米高射炮是他们手里唯一可以有效对抗我们坦克部队的地面武器。”

  “这种本是为防空而生的火炮弹道优秀、出膛速度很高,火炮精准度方面也是无出其右而出了奇的好,在一公里以内的常规交战距离上能够从正面击毁包括KV1和T34在内的我军现役所有主要坦克,不论是从性能亦或是实战成果上来讲都具备改装为坦克炮的条件。”

  话音至此后稍作一顿,准备一鼓作气把朱可夫彻底说服的马拉申科在短暂组织完语言之后很快再度开口。

  “现阶段的88毫米高射炮的确有着炮架过高,体积过于庞大等诸多看上去较为笨重的因素制约。但不容否认的是目前的88炮仍旧是一门专业的重型防空火炮,浑身上下那些繁琐累赘的部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执行防空任务而生,比如炮管的液压俯仰高低机和用于部署炮位稳定后坐力的四角形炮架。”

  “如果是为了将其搬上坦克的炮塔而进行全方位的主炮化改造,取消掉用于抬起重型炮管执行大仰角防空任务的大号液压高低机,以及会被坦克自身重量消化吸收掉的火炮后坐力将会使得四角形的巨大炮架机构没有必要,如此一来抛弃了诸多繁琐累赘之后的88炮就仅剩下一个炮管炮闩组成的基本火炮运作机构了。”

  “将这门简化版的88毫米高射炮塞进新设计的坦克炮塔,再为之配备上适合坦克作战的主炮观瞄镜和俯仰高低机。考虑到88炮本身巨大后坐力对坦克结构和持续射击精度的影响,还可以再加装上一个炮口制退器用来减小火炮后坐力到可接受范围。”

  “将这款足以在常规交战距离内摧毁我们红军现役所有主要坦克的主炮,根据前线实战经验再配备上丝毫不逊色我军KV1重型坦克的坚固重甲防御,这将会是一台非常强大的重型装甲巨兽,司令员同志。”

  1941年时的朱可夫可不会料到仅仅一年之后诞生的德军虎式坦克,会给此后数年内的红军坦克部队造成多么巨大而沉重的损失,但这却并不妨碍有着长远眼光和敏锐战略思维的朱可夫从中推敲出一些细节上的关键问题。

  诚如马拉申科方才所言,将看似笨拙巨大的重型火炮搬上坦克炮塔的确并非不可能。

  口径高达152毫米的苏军炮兵ML-10重型榴弹炮被搬上KV2重型坦克并非只是个例,已经被束之高阁放置起来的红军SU-100Y重型坦克歼击车,甚至直接将130毫米的红海军B-13型舰炮原封不动地搬上了坦克底盘。

  尽管笨重巨炮的战车化结果在红军里基本都不怎么成功,但这却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论证了大口径火炮装备在坦克上的设计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重工业方面发展远超苏联的德国未必解决不了困扰苏军坦克设计师团队的瓶颈难题,联想到88炮尽管被定性为重型防空炮,但其相对于陆军野战火炮以100毫米口径为分水岭的界定方法来说,却又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轻型”火炮,凭德国人精良的重工业基础想要将其搬上坦克估计还真不是什么难题。

  瞬间感觉自己的脑回路有些茅塞顿开的朱可夫随之悄然点头,来自马拉申科之口的一番细致分析在眼下的朱可夫看来真可谓是有理有据。

  “88毫米重型防空炮有着现成的成熟技术和既有的生产线,这对于满足德国人迫在眉睫的前线装甲危机需求来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德国人真的将这种强力反装甲火炮与重型坦克结合在一起的话,这毫无疑问会是一种非常强力的新式坦克,你的分析的确很有道理又非常重要,马拉申科。”

  剩下关于德军既有型号坦克在旧基础上的改造依旧基本上与上次会谈时没有太大区别。

  在四号坦克上紧急改装配属能够有效应对苏军坦克的新式火炮,并加厚装甲以应对苏军坦克每每一击必杀的严重威胁,是马拉申科上次就已经向朱可夫阐述过的内容,这一次只是略微细致和严谨地以文字形式做了书面表达而已。

  将马拉申科寥寥一张纸的简述总结报告阅览完比后自认没有太大的问题,已经向马拉申科做出过许诺的朱可夫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当即提起身旁办公桌上笔筒里的钢笔在马拉申科报告署名的最末尾处追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如此一来就不会有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去试图暗中加害于你了,马拉申科。这份报告很快就会被送往莫斯科,希望它能够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让我们红军坦克部队对德国人装甲部队的优势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朱可夫大将的力挺对于只是一个小小中校的马拉申科来说可谓是极为重要。

  苏联红军的坦克设计师团队内部同样存在彼此间的竞争关系,不同派系间的争斗不亚于暗流汹涌政治官场上的明争暗斗与你来我往。

  经马拉申科之手的这份昭示着并不久远未来的文件,极有可能因理念分歧的关系产生某些不利于马拉申科个人的结果,并导致其被间接卷入后方设计师团队间的竞争争斗之中。

  而来自朱可夫追加在马拉申科署名之后的亲笔签名,无疑就是一道帮助马拉申科避开了可能风口浪尖的绝对护身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