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春闱科考,正式开启

  “看来,李家的出路,真得靠皇室了。”

  李朝歌幽幽一叹。

  尽管目前得到的信息,柱国李家和陇川府这边,并没有出现势同水火的对立之势。

  相反,还有着几分香火情面。

  但柱国世家和陇川府李家,是打算彻底划清界限了。

  “爹,这是什么意思?”

  李朝歌虽然已猜到了大概,但李策之依旧有些懵懂。

  于是,李朝歌便将自己料想的情况告诉了他。

  “是这样吗?”

  李策之蹙着眉头,沉默下来。

  “也不算个坏消息吧,至少,柱国世家对我们的态度并未交恶。

  至少在发展出现大的利益冲突面前,暂时不会主动打击我们。”

  李朝歌分析道:“但我们陇川府这边,想要快速崛起,还是得将筹码,下在皇党这边。”

  “过两日便是科考,策之你得好好加油。”

  听到此话,李策之点了点头,胸有成竹道:“父亲放心,进士之名,宛如探囊取物。”

  曾几何时,李策之对童生试考都有些恐惧。

  如今一路走来,蜕变成长了许多,也自信了很多。

  李朝歌给老大提升了三次天赋技能。

  李策之的天赋,已晋升到了三级,绝顶聪明。

  这种天赋的提升,不单单是思维视野开阔,记忆力增强那么简单。

  天赋提升所带来的好处,是方方面面的,这种好处,让李策之有了对于春闱的底气和信心。

  “光是考上进士可不够。”

  李朝歌见儿子这么自信,嘿嘿一笑,老怀欣慰:“既然有能力,得多争取一些。

  若是能在春闱上排名靠前,日后为官,也有一个更好的起点。

  况且,你虽凭诗词之道在皇党崭露头角,但诗词终归是小道。

  真正能决定命运的,还是是文运韬略。”

  “臭小子,你往后的路还长,家族重担压在你身上,不可骄傲自满。”

  李策之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毕恭毕敬道:“父亲,儿子知晓了。”

  教导了几句,李朝歌很快便切断了联系。

  陇川府,宗祠内。

  李朝歌望着祖宗系统的晋升条件,心中期待起来。

  晋升条件一:家族产业总值达到0000两白银。

  晋升条件二:家族出现拥有进士功名的族人。

  晋升条件三:家族出现二十位九品武者,一位六品以上武者。

  晋升中品寒门的两项要求,家族武者力量,和产业总值均已达标。

  眼下,只剩下进士功名这一项了。

  只要李策之科考完成,没有出现意外,上品寒门便在放榜那日,便可晋升了。

  “李家如今底蕴蒸蒸日上,莫说是上品寒门,距离望族,只怕也相差不远了。”

  李朝歌心中暗暗期待着:“希望,能迅速壮大,解锁更多功能,反哺家族吧。”

  眼下的大离王朝,看似祥和升平,可隐藏在太平盛世下面的,却是暗流涌动。

  李朝歌隐隐有种预感,往后的日子,怕是不会这么平静了。

  若不能快速崛起,李家很可能会在王朝更迭,世家角力这些大变中,沦为炮灰。

  .......

  .......

  两天之后,春闱正式开启。

  神都春闱的举办地,在文公苑。

  这里,是天下学子最神往的地方。

  文公苑作为历届春闱学子科考之地,不光是出过许多名臣大儒,而且,文公苑内的圣衍阁,还是文人圣地。

  传言,圣衍阁内,更有无数前代大儒的墨宝。

  有幸获得进入其中资格者,更可沾染前人文气,提升己身文运。

  大离王朝诸多大儒,无一不是在圣衍阁内,瞻仰前人之作,推陈出新,融会贯通,才渐成一代大儒。

  只是,圣衍阁乃皇室要地,从不轻易开放。

  唯有历年来,在殿试之上,被选为状元的当年榜首,才有资格进入一窥。

  来自大离王朝各地的举子学生们,都站在文公苑前,带着敬畏之色,等待着登科试考开启。

  李策之自然也不例外。

  这次会考,由大离王朝三十余位大儒亲审,校正排名。

  更有大离王朝唯一的文宗,姜遗恨主持大局。

  乃最为高等的一场考试。

  本次全国各地,参加春闱的学子,共计两百余人。

  进士之名,只取五十位。

  论中榜概率,会试的概率,应当是远远高过乡试和洲试。

  但莫要忘了,能参加会试的学子,无一不是优中选优,从层层选拔中,一路走上来的顶尖读书种子。

  这般会试竞争,也是相当激烈残酷的。

  文公苑前,已有许多举子紧张起来。

  李策之并不紧张,他对于这次会考,极有信心。

  光是自己能力,便已足够优秀。

  再加上父亲远程护佑,双保险,这次,名列前茅并不困难。

  “策之兄,若是我落榜了,便不准备继续考了,直接入朝做官了。

  届时,我们同朝为官,莫要忘了共同科考这份情谊,多多照拂一二。”

  “说的不错,策之兄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可切莫忘了我们。”

  文公苑还没有准许入内,皇党这边的许多学子,已是围簇在李策之身边,一人一句的恭维起来。

  李策之中了洲试解元,才名远播,前几日的文会上,更是当朝宰相,都出言勉励。

  他一飞冲天的势头,已是盖都盖不住了。

  只要眼睛没瞎,都知道李策之过了今日,便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少年英才。

  大家,自然会趁着这个机会,多多攀附巴结,再不济,也刷个熟脸。

  “诸位兄台说笑了,撇的事情。”

  李策之笑着一一点头,可并未有过多的回应。

  忽然间,他感受到一道目光,似乎在望着自己。

  转头望去,只见远处站着的,正是得了世袭罔替的明王世子,李天都。

  两人遥遥相望,并未出言。

  李天都微不可查的朝他点了点头,旋即向后走去。

  一些人,观察到了这一幕,窃窃私语起来。

  “嘿,我听说前几日,那李策之追了出去,和明王世子到了明王府,似乎是想要见见明州王。

  你们猜怎么着?连门都不让进!”

  “终归是个旁支族人,纵然是有几分才气文运,也入不得柱国世家的眼。”

  “李策之在诗词之上,的确颇有造诣,连世子殿下都自叹弗如。

  不知这次科考,他的成绩,是否能名列世子殿下之上。”

  “想啥呢,世子殿下自小便师从大儒洪行文,所读经义典籍远胜旁人不说。

  便是出身显贵,所闻所见这份见识眼光,都远非一个乡野村夫能比拟的。”

  “说的不错,拿李策之和世子殿下比较,实在是贻笑大方了。”

  许多不知内情的人,见两人对视,还以为是有了火气,不由低声窃语起来,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

  “策之兄,你别生气。

  这些小人,也就会在背后嚼人舌根。”

  一旁和李策之一样,出身寒门的朱元,愤愤不平道:“你学识韬略皆是上乘。

  此番会试春闱,定会取得佳绩。

  就算是比不上那明王世子,也比这些狗眼看人低的小人要强上百倍。”

  听到朱元宽慰之语,李策之只有哑然失笑。

  这些人,还真以为自己和李天都互相当做了假想敌。

  殊不知......事情原委远不是他们设想的那般。

  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我会尽力科考的,至于其他言论,不去理会便是。”

  约莫过了半刻钟,驻足等待在文公苑前的举子们,骚动起来。

  因为,文公苑的门,开了!

  率先走出来的,是一位身穿白袍的老人。

  这位老人满头银白,可肌肤却宛如青年人,岁月并未在他脸上留下多少皱纹。

  些许白发,反倒让老人显得有些书卷气息。

  他的出现,让全场举子噤声。

  许多知晓其身份的学子们,都用着一种近乎狂热的目光,望着老人。

  此人,便是大离王朝,文坛领袖,姜遗恨。

  大离文坛大儒不少,真要掰着手指头数,至少能数出三十余个。

  但真正让天下读书人视作宗师的,唯有这位文宗姜遗恨。

  他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其名望,在士林远超凡俗。

  这次科考,由他主持大局。

  在姜遗恨的身后,一位位文坛大儒,缓缓走出。

  这些文坛大儒,都是负责此次批卷审阅的考官。

  其中,许庆师和孔墨等人,也赫然在列。

  “拜见宗师。”

  当他们出来,一位位学子们心悦诚服的俯首而拜。

  李策之虽对这位有着文宗之名,最为天下读书人推崇的姜遗恨,并未有太多崇敬,但也是跟着人群俯首拜了拜。

  “不必拘礼。”

  姜遗恨抬了抬手,他的声音很沉稳,有几分岁月沉淀后的醇厚儒雅。

  “今年加开春闱,是为国取士。

  太平日子,已不多了,天下,即将进入多事之秋。

  在座的诸位,想要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今日,便是最好的时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