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襄阳与南京十八

  第七十七章  襄阳与南京十八

  这个消息,就是南京之战结束了。

  郑成功大败而回。

  对此,张轩内心之中是有预料的,但是败的如此之惨,却是张轩没有想到的,可以说郑军的陆师为之一空。

  面对这样的局面,张轩内心之中有一种紧迫感。南京之战,算是给多铎解套了,或许在一两个月,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之内,多铎是不会西进的。

  原因很简单。

  很多时候,打仗仅仅是军事行动的**部分。并非除却打仗之外,就没有事情做了。

  恰恰相反,即便郑成功大崩溃,大撤退。多铎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战场之上的收尾工作就不用说了,更不要乘胜追击,将落于郑氏的地盘,全部夺回来,毕竟这些敌方,都是江南的精华地带。

  在战略上,是不是要一古脑,将郑氏给端了。

  在很多战术之上,也要大军休整一下,人毕竟不是钢铁,在战斗之间,还是要有间隙的。即便大部分士卒的意志力能够克服这些。但是战争的准备,也需要时间。

  比如大量物资的筹备转运。

  所以,张轩不用担心,多铎很快西进。

  只是,同样的人,张轩也未必能很快的结束而今这一场战事。

  交战是双方的事情,如果一方想要竭力避战的话,想要决战,是要花费很大功夫的。

  张轩再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越发不能放弃今日这个机会。他心中有一种紧迫感,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而这个消息传到了济尔哈朗的心中,济尔哈朗却是松了一口气。

  南京之战有了着落,让济尔哈朗顾忌的事情就少了一件。毕竟打仗这事,即便临阵之前,有十二分把握,临阵之时马前失蹄的事情,也是有得是。

  虽然不敢说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但也觉得心上一空,对撤军这一件事情,也有别的心思。

  他济尔哈朗可不是任人鱼肉之辈,被张轩压着打这么长时间,早就想给张轩一个教训。之前是碍于大局不敢妄动,而今却不一样了。

  济尔哈朗随即召集各级将领,又重新商议战事,说不上改弦易辙,但在某些地方也是加了不少料。

  从襄阳到南阳,道路还算平坦。没有什么高山险阻,唯有唐河,从北向南汇入汉水之中,可通舟楫,也算是一条运输道路,不过,夏军有水上优势,故而清军罢而不用,甚至也非常防备夏军从水路调兵。故而,济尔哈朗选择的退兵路线,稍稍偏离了唐河,与唐河河道相距十几里。

  当然了这个数字并不是绝对,唐河河道也并非一条直线,而是蜿蜒崎岖,也有相当大的误差。

  济尔哈朗选择撤兵这一日。

  天气好极了。

  天朗气清,惠风和顺,春风不急不徐的从南方吹来,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春游的好日子。阳光也将大地渲染出大片大片的金黄之色,似乎在城墙之上,地面之上,乃至盔甲之上,刀兵之上,都镀了一层薄金。

  似乎这样就能遮挡住,冷人作呕的血腥味了。

  济尔哈朗站在樊城北城门上,看着这小小的樊城。心中微微一叹。

  这几十天来,为了这小小的五里之城,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城内城外,连这座修建没有五年的新城,也被打的千疮百孔。

  樊城是因为军事需要而修建起来的,故而城中只有一条十字街,将城中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军营,仓库,作坊,府邸,除却军中家眷之外,百姓少之又少。

  济尔哈朗打进樊城。

  樊城之内,战斗到最后,清军自然没有放过城中任何一人的打算。

  故而城中到处都有战斗的痕迹。

  这也罢了。

  在张轩大举攻城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炮弹越过城墙砸在城中。除却北面城墙内的房子有些还完整之外。其余大多都有些不堪了。

  樊城城墙可以挡住炮弹,但是樊城之中的房子,却没有专门加固过,一炮砸进去,即便不轰然倒塌,但也能打出好几道窟窿。立即变成危房了。房子尚且是这个样子,更不要说人了。

  这一夜是清军撤军的原因之一。

  “都准备好了?”济尔哈朗说道。

  “都准备好了。” 富尔敦说道。

  富尔敦作为济尔哈朗的长子,那么而今才十几岁,济尔哈朗也带在身边,作为亲卫,倒不是让他打仗,而是要他明白,打仗是怎么回事?所谓言传身教,济尔哈朗当初也是跟着老奴身边。

  甚至满清的宗室大臣包括多尔衮在内,都有这样的经历。

  这是这种传统在,满清宗室人才辈出,宗王支撑起清廷政治格局。

  富尔敦话还没落,就听见一声爆炸之声,就在各个城头之上。

  济尔哈朗是撤退,很多东西都撤不走,最重要的莫过大炮了,此刻就是用火药将大炮全部给炸掉。所需要毁掉的东西,自然不仅仅是大炮了。却见樊城之中,一处火头冒了出来。瞬息之间蔓延开来了。

  祝融在城中翩翩起舞。将火焰播撒的到处都是,一时间樊城变成一座炼狱之城了。热浪从南向北逼过来,即便是在城头之上,济尔哈朗也感受到了温度升高。

  “走吧。”济尔哈朗下了城楼,带着一众侍卫翻身上马,作为最后一批人员离开了樊城,不过多时就追上了大队人马。

  却见道路之上,有不知道多少马匹一列列,一队队向北逶迤而行。

  此刻就显示出,清军的国力了。

  纵然济尔哈朗的兵力差了张轩好多,但是济尔哈朗军中的马匹之数,远远在张轩军中之上。当然了,济尔哈朗军中的马匹也不全是战马,但是即便如此,也足够了。

  这么多战马,能极大的提高清军的行军速度。

  也是济尔哈朗底气之一。

  济尔哈朗撤退,夏军并没有在樊城北门堵截。

  甚至两侧有斥候,遥遥看着,不远不近盯着,或许有清军将领看其他太嚣张了,派上数名斥候去驱赶一二。

  夏军之所以不这样做,就是给济尔哈朗希望,否则四方围死了,清军除非是傻子,只能死守了。当然了这里平安无事,并不代表从樊城到南阳的道路,是一条坦途。

  这一点,济尔哈朗知道,张轩也知道。

  张轩远远的看着樊城大火,心中猛地一沉。他早就预料了清军决计不会给夏军留下什么好东西,但也万万没有想到,会做到如此地步,如此一来,大火之后,樊城就必须重建了。

  他虽然心中不爽,但是心中并不是多在意。

  区区一个樊城,且不说城墙尚在,框架尚在,重新修建花不了多长时间。大夏虽然失去了江南,国力衰弱了不少,但想要修建这样一座城池,还是相当简单的。

  他将注意力放在与济尔哈朗一战之上,问郑廉说道:“邓和,许都两部都到位了吗?”

  郑廉说道:“已经到位了,只是我们如此明目张胆,恐怕瞒不过东虏?以大军的布置,东虏如果想走的话,我们是拦不住的。”

  张轩说道:“不需要隐瞒那位。我想找他一战,我估计他还想找我一战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但凡一场大规模会战,都是敌我双方都有这样的意图。 张轩将邓和与许都布置在从樊城到南阳的官道两侧。而张轩带着本部数万人马,从后面追过来。

  清军想要走的话,虽然大不可能一矢不发就离开,但是不想与夏军大战的话,却未必不行。

  只是济尔哈朗肯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