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郑森今日名成功
第四十九章 郑森今日名成功
先听说吴之屏病了的时候,张轩还不大相信,派人去看过,但是吴之屏的病却不是装病。顶 点 小 说 X 23 U S.C OM
如果没有吴尔埙的这一封诀别书,吴之屏倒是想在新朝大展身手,但是此刻,却只有心灰意冷。
但是吴之屏的病,却给张轩一个难题。
吴之屏作为首先投靠吴王的地方大员,一省巡抚。投降之后,并没有身居高位,反而生病了,知道的是吴之屏病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吴王卸磨杀驴。
张轩亲自探望之后,不得不将吴之屏留在绍兴。
不过,如此一来,姚启圣作为吴之屏推荐的人选,自然继承了吴之屏的功劳,即便是看在吴之屏的面子上。张轩定然会许姚启圣一个前程。这样一来也算是给张轩解决了一个难题。
毕竟尚书位置就那么几个,不好安置,但是姚启圣却有太多的办法安置了。
在三月末的时候,张轩带着一行人,从宁波出发,前往南京。
不过这一次,却不用来去匆匆了。江南各地虽然还有一些不平之音,但是大体上也算是安堵,今天的夏粮就要征收了。江南秩序大致上恢复过来了,最少各地供应南京的物资还算充裕。
最少曹营这一轮南征北战,不像李自成那样,有一个填不平的大窟窿。
不过,南京城之中,如今也热闹的紧。
张轩进城之中,却见南京城士子不少,一打听才知道,吴王恩科就在这数日之内了。
崇祯之死,对曹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崇祯不死之前,江南地方对曹营是面服心不服,不要看曹营现在占据江南,但是在江南士绅心中,他们并并不觉得曹营能一直占据江南。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打出去了。
所以,不敢与曹营离得太近。
而李自成攻破北京,让天下人都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朝回不来了。
曹营能不能守住江南,这是未来的事情,但是即便守不住,打过来的也一定不是大明了,仅仅是这样,就解开了不少人的心结,故而这一场恩科在即,南京城再次呈现了熙熙攘攘的样子。
一些大明官员,他们自己装模作样,为大明守节,决计不当曹营的官。但是暗示自己的子侄弟子出来参加这一场恩科。再加上钱谦益也算得上是文章宗师,由他当主考官,总算没有张轩当初在汝宁那么尴尬。
张轩先派人将一行人送到家中,他自己带着郑森到皇宫拜见。
罗汝才与罗玉龙听张轩回来了,立即让他进来。
张轩进入大殿之中,眼睛余光一扫,却发现六部尚书都在,而且脸色都不大好,却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
他行礼说道:“臣拜见殿下。”
“免礼,坐。”罗汝才说道。
“儿臣,这位就是郑总兵的长子,郑森。”张轩说道。
“臣拜见殿下。”郑森行礼说道。
“果然好儿郎。”罗汝才笑道:“近前就坐。”
“是。”郑森说道。
在一边伺候的李国辅立即将小凳子放在张轩身侧,郑森谢过之后就坐。
罗汝才说道:“郑将军,也是天下豪杰,孤恨不能见,不过有子如此,想来其父也是一等一的大豪杰。”
郑森听罗汝才说自己父亲,再次起身谢过。不过郑森也知道,罗汝才如此并不是因为他郑森如何,而是看中他父亲郑芝龙。
“父王如此喜欢郑少将军,不如赐名如何?”张轩眼睛珠一转,说道。
罗汝才听了,也有一些意动。赐名姓,也算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抬爱之举,罗汝才也想用此与郑芝龙亲近,但是他也知道,他自己的文采也很差劲。说道:“既然你说了,可有好名姓?”
其实在座的诸位尚书学士,那一个的文采都在张轩之上,不过,在罗汝才心中,却是张轩的亲近程度在他们之上。
“不知道‘成功’两字如何?”张轩说道。
“成功?”罗汝才重复一遍,说道:“不错,好兆头。”
“成功”两字倒是一个好名字,但是郑森心中并不是服,听了心中也绝对不舒服,但是不管怎么不舒服,现在他没有拒绝的余地。他不为他自己想,也要为郑氏上下想想,现在罗汝才想与郑氏搞好关系,郑氏上下何尝不想与罗汝才搞好关系。
郑芝龙回福建之前,就已经与郑森商量过了。
郑芝龙回去之后,就会扫荡福建各府县,将这些地盘全部纳入郑氏的囊中。到那时候,郑氏在天下这个大棋盘之上,也能说一方诸侯,再加上郑氏的海上实力,财政支持,未必不会有南面为君的一日,即便真没有计划,在曹营之中,也是地方实力派。世代公卿少不了的。
与曹营的谈判,就双方来说,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决定。
郑氏虽然在福建有根基,但是福建毕竟不是郑氏的。背靠曹营,郑氏攻略福建,轻而易举。而曹营有郑氏水师的支持,东南海面,不再是弱点了。
如此大利益,郑森也无法破坏,他虽然心中不服,但是依旧说道:“臣谢过殿下。”
张轩心中算是顺了一口气,在他一直觉得,如果郑森一直叫这个名字,他感觉很不对,只是局势发展到这个样子,那位唐王,这辈子就没有机会到福建,都不好说了。
给郑森赐名,几乎不可能了。
张轩如此做,固然有拉拢郑森,未必没有他心中小小的恶趣味。
罗汝才又好生安慰郑森一番,下诏书,封郑芝龙为镇海将军,郑氏各人,各有官职,即便上是郑氏报上来的,几乎一字不改,郑森被罗汝才留在御前听用,是正经的御前侍卫。
也算是重用。
郑森的事情,不过是一件小插曲而已。
随即所有人都陷入议事节奏之中。
真正的战略上的大举动,不会召集六部尚书来商议的,在战略决策权上,钱谦益等人不过是看客而已。张轩在一旁听着,大概有三个议题,第一个议题是如何应对北京之变。
其实这一个问题,还可以用另一种办法说出来,那就是罗汝才要不要登基。
而今罗汝才的动作,天下人看得一清二白,只要不是傻子,大家都知道,罗汝才与李自成不是一路人了,如今朝廷覆灭,闯营独霸北方。是不是与李自成分道扬镳,罗汝才要不要旗帜鲜明的打起自己的旗帜。
这个问题商议来商议去,几个文官,各有各的道理。
罗汝才听得有些不耐烦,说道:“事情先准备着,看看再说。不过,为崇祯发丧的事情,先做吧。还有从今日起,不再用永昌年号,复用崇祯十七年年号。”
“为崇祯发丧?”张轩听了,心中暗道:“却是一步好棋。”
这一步棋就是拉拢大明的遗臣,虽然曹营现在雄霸一方,但是张轩不得不承认,那就是这个时代顶尖的人才,大多都在大明官府之中混过,无他,概因有些人才不加以锻炼,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
不真真切切在官位上锻炼过,是培养不出来,王佐之才的。
而这些人大部分是大明遗臣。
不过,如此一来,与闯营的矛盾,已经到了图尽匕现的程度。
在罗汝才想来,大顺已经统一北方。即便是曹营做缩头乌龟,闯营也不会放过曹营,与其这样,还不如先下手。罗汝才这样的安排,其实与罗汝才登基称帝,只差一张窗户纸了。
就看什么时候捅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