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我还是相信科学
“外国人能玩得转,我们怎么就玩不转了,我们比外国人少长一个脑袋还是怎么?老刘,我以前怎么没看出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居然也这么崇洋媚外呢?”
听到刘智峰的质问,韩伟昌装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反驳道,顺手还给刘智峰扣了一顶大帽子。
“什么叫崇洋媚外,什么年月了,还在用这样的词。”
刘智峰却是毫不在意。崇洋媚外这个词,也就是他和韩伟昌还年轻的那会流行过,当时的确是一顶挺大的帽子。时过境迁,今天的人早就不用这个词了,被人说成崇洋媚外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我是说,多工位机床可不是简单的东西,你们过去没搞过,怎么突然就能搞出来了?”刘智峰换了一个委婉的说法。
韩伟昌说:“多工位机床的确是有一些技术诀窍,但如果搞清楚了,也就没什么神秘了。多工位机床主要是要解决各个工作面的协调问题,保证良好的工作节拍。这方面,我们请了中科院数学所的专家来帮我们设计,搞了一个运筹学模型。
“对了,我们集团还聘了一批俄罗斯的数学家来帮忙,这些人搞这种模型可都是行家里手。我前面说我们的一些设计比海姆萨特还要强,这话就是那些俄罗斯数学家说的。”
“俄罗斯人和德国人可是死对头,他们说的话,也不一定算数。”刘智峰评论了一句,心里却已经信了几分。
“还有就是刀具震动互相影响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个刀轴柔性联接的问题,我们实验了十几种刀轴联接方案,已经把这个问题圆满地解决了。你如果不信,可以让你的助手去查一下技术专利,我们申请了七种刀轴柔性联接的国际专利,至少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水平是比染野还要高的。”韩伟昌继续说道。
“你说的都是真的?”刘智峰有些吃惊。他也是有些机械基础的人,韩伟昌说的这些东西,他即便不是很懂,多少也能听出一些名堂来。韩伟昌说到这样的程度,想必就算有些浮夸,也不会浮得太厉害吧。
“那么,你们的机床,价格怎么样?”刘智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韩伟昌伸出一个巴掌,在面前晃了晃,说道:“具体的价格需要具体计算,不过,我们做过比较,和染野的同类机床相比,我们的价格只相当于他们的五成。”
“能做到这么低?”刘智峰有些不敢相信了。
前面说过,汽车业是机床业最大的用户,反过来,机床采购也是汽车企业设备采购中金额占比最大的项目,一般要占到汽车业总投资的40%。浦汽准备在枫美汽车公司新建的这条生产线,预计投资近60亿元,一半的资金用于机床采购,而其中最花钱的便是进口若干套多工位专用机床。
单台的专用机床价格不算很高,但现代化汽车厂的生产批量大,需要的机床数量也极其可观。按一条生产线年产20万辆汽车计算,平均每天就要生产近600辆。这600辆车所需要的零部件,当然不可能是用一套设备生产出来的,而是要有若干套设备齐头并进地进行生产。
枫美公司的这条生产线上,光是用于加工变速箱的专用机床就多达50台,也就是随时有50个变速箱在进行生产,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日产600辆汽车的需求。除了变速箱,发动机、车架、驾驶舱等大部件的生产,也需要多台机床同时工作,浦汽技术部粗略算过,所需要的多工位机床总数可能要达到300多台。
单台机床的价格乘以300多,这个数字就不可小觑了。如果每台机床的价格能够下降五成,那么节省下来的设备投资将是以亿来计算的,这由不得刘智峰不动心。
“我跟你说,老刘,国外公司卖给咱们的机床,价格都是夸大了好几倍的。人家赚的就是你自己不会造的钱。这就像你们造的汽车一样,同样的车,进口的价格是国产价格的好几倍,你说这性能上能差出多少? m
“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三个沙发吗,这能值几个钱?可是,一台进口车,便宜的二十几万,贵的能够到几百万,莫非外国人造的汽车就比咱们的更省油?”韩伟昌信口胡扯着。
“外国人造的汽车,的确是咱们的更省油。”刘智峰欲哭无泪地纠正着韩伟昌的说法。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就汽车这方面而言,进口车的品质的确是要更好一些的,这一点刘智峰不敢乱说。
不过,他也明白韩伟昌的意思,那就是说国外设备的报价里有很多的水分,相比之下,国货的价格就会显得比较良心。多工位汽车专用机床,在以往国内企业造不出来,国外企业漫天要价也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现在临机集团把机床搞出来了,或者确切地说,他们已经有能力把机床搞出来了,价格只相当于进口机床的五成,并不奇怪。
刘智峰还相信,如果临机集团的多工位汽车专用机床是真的,技术水平比国外差得不多,染野、海姆萨特等企业肯定会大幅度降低产品的价格,以便保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届时临机就不敢再放言价格只相当于进口的一半了,能够做到70%或者80%,已足以让刘智峰满意。
“这样吧,韩总,这件事我做不了主,我会把你们的情况汇报给集团总部,让他们来判断。你们有什么技术资料,也尽量给我,我让技术部那边好好研究一下,看看你们的技术方案是不是可信。”刘智峰说。
韩伟昌留下一堆技术资料便离开了,刘智峰不敢怠慢,带着资料便去见了分管技术和设备的集团副总经理莫静荣,向他汇报此事。
听说临机集团能够提供多工位机床,莫静荣也来了兴趣,与刘智峰一道来到技术部,请技术总监徐茂分析此事的真伪。
“从临机提供的资料来看,他们的确是下了一些工夫,说他们能够造出和日本、德国类似的多工位机床,也是有可能的。”徐茂说道。
“那么质量呢?”莫静荣问。
徐茂说:“质量方面,我想恐怕就不会太乐观了。染野、海姆萨特都是有几十年生产多工位机床经验的,临机在这之前彻底没有做过这种机床,他们的质量怎么能和染野他们比?”
“临机还是很重视产品质量的。”刘智峰说,“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段时间,当时还是临一机的厂领导班子管理混乱,产品质量的确是有些问题。后来机械部派了周衡和现在当了临机总经理的唐子风去临一机,扎扎实实地进行了整顿,自那之后,临一机的产品质量就非常可靠了。
“后来临一机兼并滕机,成立了临机集团。临机集团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非常重视,在业内也是有口皆碑的。他们虽然过去没有搞过多工位机床,但既然他们敢拿出来销售,我想他们对于产品的质量应当是有数的。”
“老刘,你不能凭着印象说话。”徐茂不客气地呛声道。搞技术的人,大多是有些傲气的,总觉得搞销售和搞采购的这些人过于市侩,不如他们这些搞技术的人务实。他说道:“多工位机床不是传统机床,两者的差别大得很。临机就算在传统机床方面有些积累,也比较重视质量,现在要搞多工位机床,也是难免有些捉襟见肘的。
“他们不一定是故意地忽略产品质量,我只怕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多工位机床的质量如何控制,他们压根就没有过成功应用的经历,怎么可能知道这种机床会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那徐总的意思是什么呢?”刘智峰有些不高兴地问道。
这话倒把徐茂给问住了。他愣了一会,看着莫静荣问道:“莫总,集团的意思是什么呢?”
莫静荣倒没有回避,他说道:“临机方面声称他们的机床和染野的机床性能相仿,但价格能够比染野低五成。集团现在资金很紧张,如果枫美的这条生产线能够节省两三亿的资金,对于集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如果临机的机床质量上有问题,或者性能上达不到他们声称的水平,未来影响了枫美汽车的生产,我们的损失是更大的。”徐茂提醒道。
刘智峰说:“徐总,你都没看过临机的设计,凭什么就觉得他们的质量会有问题呢?质量有没有问题,我们有采购的时候也是可以检验出来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和临机签订质量保障协议,如果未来他们的产品真的出现了质量问题,让他们赔偿我们的损失就是了。”
“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咱们的损失可不是他们能够赔偿得起的。”徐茂执拗地说。
“临机也是有好几十年历史的老企业了,他们做事还是有分寸的。”
“我不相信什么分寸,我还是相信科学。”
“什么是科学,外国的机床就不会出问题?相信外国就是相信科学?”
“外国的产品的确更可靠,你不承认吗?”
“依你的意思,咱们浦汽生产的汽车也不可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