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最穷的县

  “知道啦,我前两天还跟大总管说呢,已经在物色着人手了。顶 点 小 说 X 23 U S.C OM”叶青凰连忙道。

  只是叶子皓正忙着募集物资和审案的事,她没细说。

  雨停之后又是彩虹满天的晴朗天气,陈飞的信也寄来了,说他们正在靖阳县,不日返程。

  这时候收到信,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出发了。

  而信中也有叶重信捎来的信。

  周子康今年不来青华州。

  周家爹的意思,贪多嚼不烂,毕竟以周子康这年纪单独在县城开下那家粮行已是不错,加之又增加了糕点、海产的生意,本来就缺人手。

  再加上叶重信夫妇肯定是要到青华州来的,而周家不能舍弃镇上根基,又要管着县城的生意,就会忙不过来。

  让他们短时间上哪儿找可靠的人手来管事?再说以后离得那么远,想看眼孙子都不方便,他们不同意。

  而叶重信也决定今年不来,明天与叶重义、陈家、赵家一起过来,因为今年是叶子皓不在家的头年,过年的家族祭祀他要回去。

  等明年开春,他做为一个已经到过青华州的人,自然也好照顾大家这一路过来。

  看完信,叶子皓只是微微抿唇,便什么也没说了。

  叶青凰心中也是惆怅一叹,这世界里交通不便,亲人远离就真的是天遥地远,想见一面都难。

  出趟门也是十分不容易,当初他们来赴任,可是用了那么多马车来装行李,车上人也挤挤的,好在一路投宿早,能让大家多歇息。

  而今陈飞他们两趟南下也是为进货,也能两次在靖阳歇一晚,便给了刚分离的亲人又一次见面的机会。

  而陈飞信里也说,赵家那边准备了许多桂花、好在桂花不是太重,一筐筐封好了就绑在海产箩筐的上面,每一车都增加了两筐,再多怕拖不动。

  而别的东西,他们没有要,车马、人手都不够,这一路又远,他们实在带不动那么多东西,只得放弃了。

  不然他娘又要往车上放干菜、酱菜了……

  陈飞的信,让刚因路远难相见而惆怅的人,顿时又生起会心一笑。

  八月初九,各县城的往年灾情统计便送到了府衙,叶子皓与周先生立刻核算起来。

  县令把不准城守大人的意图,便用了各县丞送来的往年文档抄录,以及一些重点村子的百姓口述记录,做为证明。

  最后略作统计的数据,最穷的县受灾面积多达八成,其余五县也分别有六、七成多,多为村庄。

  也有一些山沟里的穷家百姓、山民,因为田地少而反而受损没那么重,但大雪封山,余粮不足,日子可是过得就仿佛与死神为伍。

  看着那些数据,叶子皓和叶青凰的心都揪起来了。

  相比之下,他们叶家村可算是富裕的村子了,毕竟他们村没倒过房屋,也有余粮和干菜过冬,冬天早早堆了柴垛,只要不出门,根本不怕冷。

  反而是每天烧着炕,暖和着呢。

  而他们叶家村在东北方向的边城,这里是在西北方向的普通县城,并没有接近边关,为何会这般穷呢?

  同情之后,叶子皓不禁疑惑。

  “皓哥,等第二批垦荒安置好了,你去一趟那两座县城,实地了解情况,证明确实是时和地利不行,而非人的因素造成。”

  叶青凰也在一旁看着那些数据,突然在一叠纸面指了指。

  骡阳县和万阳县。

  而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位于离阳山脉脚下,与离阳山另一边的西阳州相邻。

  听闻西阳州不穷不富,却也太平。

  而西阳州北方接壤北苍边境,算是西北边城,也因此西阳州进深比青华州向北,以离阳山脉为临界点,将青华州成为夹角护在身侧。

  说起来这青华州算是最好的地方了,左边是西阳州接西北关,右边是东华州接东北关,它却退后呆在一个安全的地带。

  但在这安全的地带里,却有着六个相对贫穷的县城,其中又有两个是最穷的。

  在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时代里,这现状也让叶青凰疑惑不解。

  “好,骡阳离府城有五百多里路,万阳则有六百里路吧,都在离阳山脚下,听说离阳山也不是很高,但能遮挡不少北边来的寒风了。”

  叶子皓想到自己看过的《青华州府志》,就去找了出来又翻了翻。

  骡阳县令是个六十老头,在任已有二十余年,可以说半辈子扎根在此,就等告老还乡了。

  虽说任官期为五年,但不上不下的,也会连任,就像靖阳的何县令就是连任的。

  一般调换得勤的多是州府城守,底下县令甚至衙门主簿,都动得少,因为属官只有熟悉当地民情、风俗以及吏政,才会更有效地办好差事。

  当然不勤换也会造成另一个隐患,那就是势力根深蒂固,天高皇帝远,就忍不住把自己当作土皇帝,欺上瞒下、一手遮天了。

  这种人,若不被朝廷连根拔起,就会成为毒瘤。

  只不过东黎朝政清明,若有贪官,但还没有这般腐烂过,地方上也还有县学直达天听的权力,因而,朝廷对地方也不是一无所闻。

  只不过是有些人无作为,但又暂时没有更好替换或是没有必要大动人事,才会继续留着。

  一个县令,七品而已。

  而今,叶子皓仔细看着这些七品县令呈上的文书,又不禁琢磨开了。

  “不说这两个穷县的原因,就说这现状要怎么解决?咋感觉十有九成都需要接济呢?”

  “县城只要经济不瘫痪,至少村里有田地、城里有商铺,那就一定有农夫、有富户,再差的,就直接从当地富户中找人捐助。”

  叶青凰拿过叶子皓刚翻看过的《青华州府志》也翻到那两座县城的记录看了起来,却说道。

  “咱们每次都是从府城想的办法,县城也有不少有钱人家,不能置身事外。”

  “就是这次起心太晚了,不然早些带信儿过去,让下去的人了解了一下实情,城里有多少大户,到时每户捐万两,再从粮行或地头出粮,济于穷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