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望长安(一)
面对失魂落魄的高思好,高纬也没多大的感觉,原本这一步在他的计划之中还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实现,高思好在朔州经营多年,其势力要远超过一般的藩王,不是随随便便想杀就杀的。
慕容三藏星夜兼程,“突袭”朔州,直接接管了朔州军,清点兵马军械之后,立即上了一封奏疏向高纬禀报。想起慕容三藏所奏内容,高纬便一阵火大,朔州,边塞苦寒,贫瘠之地,高思好这狗东西居然瞒着他养了五万大军,可朔州在册的兵马只有一万四千余人,那么,这多出来的四万人,从何处而来?!
高纬命人厘定天下户籍,暗地把兵户也清查在内,光是晋阳六镇在册兵户,就让户部给查出了超过六万多人的缺额,剩下的也有不少老弱病残,挂在那里吃空饷,这些高纬都暂时不方便下手整治,也暂时没有这个必要。
几乎所有的将主都在跟高纬玩这一套,毕竟法不责众,高纬不可能让他们都去蹲大牢。
北齐立国以来,施行的就是雇佣兵制。皇帝出钱,底下那些六镇勋贵带着小弟给皇帝打仗,按人头和功勋给钱,自然就是名额挂的越多拿的越多,捏造名册这种事情,他们玩的驾轻就熟。
高纬亲政以来,威权日盛,早已将敢跟他唱反调的勋门给压的没脾气,在皇帝不触及到他们的命脉的情况下,高纬说一他们不敢说二。可以毫不谦虚的说,如今高纬对于国家从上至下的掌控力,甚至要超过高欢高洋,谁敢公然冒头跟他唱反调,就是个死!
一方面,高纬提高勋门薪资方面的待遇,在权力场中却逐步架空他们,使他们真真正正的成为“清贵”的勋门世家;另一方面,高纬大力推行府兵制,大力在军中扶持一群后起之秀。
他们愿意为高纬打仗就打,高纬军饷照发,薪资如故。不愿意打高纬也不缺他们。他们不愿意打,有的是人愿意提着脑袋为高纬卖命!而不打仗了,这个勋门在朝中还能有什么影响力?高纬废除“汉人不参军”的旧俗,扩建军队,提拔的一系列新的军中权门,无疑给了他们莫大的压力。
这也是高纬默许的,北齐如今的两种兵制共存,也同样是高纬推行的。在另一种兵制的压力之下,勋门为了保住权势地位,都踊跃打仗,积极参与到争夺军功的行列之中去,高长恭南下襄阳之战,调用了大军六七万,抽干了七成河东主力不说,其中有三四万都是六镇将主们自发向高纬提议,凑出来的。
比起以往军事动员上的死气沉沉,高纬乐见其成。只要还可以发挥作用,高纬也不想赶尽杀绝,将事情做的太难看。政治,就是互相给脸。
毕竟六镇和鲜卑贵族们这些年虽然日渐式微,可潜藏着的实力仍然十分庞大,高纬对待他们依旧要慎重,一个不好,昔日六镇“起义”的乱象说不得就会再次重演,高纬不想在史书上被记成昏聩之君。
一系列的变革下来,高纬自以为对于全国上上下下,已经达到了前人未有的掌控,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当头棒喝。
高思好藏兵数量超过高纬的预测,而高纬之前根本不知道详细的底细。
连厘定户籍都被人做了手脚,欺瞒了过去,没有人帮着他捣鬼?——谁信!?
北疆,六镇势力密集,不是他们中某些人帮着高思好,又会谁有如此手眼通天之能?高思好养那么多人,他那里来的供给,那里来的本钱?
黄昏过后,大军仍在行进,还有十里地便到肆州。
哨骑来报,肆州刺史以下文武官员在城外五里的地方等着恭迎圣驾。
高纬看着远处绵延的山势,逐渐开阔的荒原,昏暗的天光之下,军队如一条沉默爬动的长龙。半晌,冷笑一声:“……装了那么久死虎,朕还真就差点把你们当成了病猫。”
“……”高纬这回是真的有些郁闷了,开始闭目养神,忽然他眼皮动了动,想道:“……看来战争确实要速战速决,拖延日久,鬼知道会生出什么变故,还有更加要紧的事情要做!那个阿史那玷厥……不过是个废物,届时若是佗钵想要,就给他好了,也算是我朝和谈的‘诚意’……”
战争不过是为了解决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争端和利益争端的形式而已,同样,它可以暂时转接国内的矛盾,高纬现在就要利用这场战争,将各部势力吞并。高纬大义在手,可以从容插手,加快各部的南迁、汉化过程。
南北朝时期是民族融合的巅峰时期,主要就是汉人胡化,或者胡人汉化。胡人汉化对于国家的稳固是绝对有利的,无形之中解除了民族矛盾,但推行汉化不是那么简单的。想要将胡汉融合,必须要打乱他们,分散他们,使各族先混居,慢慢接受汉文化,待到民族之间的文化磨合的差不多,民族隔阂渐渐消失,才算得上成功。关键在于统治者在政策上要一碗水端平,不然就会矛盾纠纷不断。
北朝的问题在于鲜卑人的地位高于汉人,鲜卑人打仗,汉人生产,呈现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不利于王朝发展。而北齐鲜卑人实在太多了,两千多万人口,鲜卑人超过三分之一。
高纬继承了这个国家,屁股决定脑袋,他不能自下而上去推翻它,而是自上而下去改变它,这注定了高纬不能采取过激的政策,于是只能温水煮青蛙了。
这一盘大棋,一个步骤都不能错!推动着他打这一场战争的并不是突厥的劫掠,而是北镇几十万的各族人丁,利用战争,加强各部对朝廷中枢的依赖,让朝廷名正言顺的接管各部的管理权,这就是高纬真正想要的!因此这场战争不能打的旷日持久,最多年末,必须结束!
肆州的城垣已经遥遥在望,皇帝乘在御驾之中,也顾不上休息,将一些事情来来去去反复思量。忽然,一队哨骑拦在了御驾之前,铁卫们纷纷做出戒备姿态,那骑上的人一身青衣,在御辇之前跪下,说道:“陛下,长安那边有消息!”
高纬挑开帘子,黑黢黢的眼睛盯着他,内侍将他手中的帛书递给皇帝。那帛书隐隐透着血迹,高纬揭开一角,瞟了一眼便放下了,问道:“她被人抓住了?”
“没有,身负重伤,正在躲避搜捕,”那人额上涔涔地冒着冷汗,说道:“事发突然,还好大档头她早有布置,不然……后果难料!”
“同样一套把戏玩多了,就瞒不了别人。
“她在长安背地里搅风搅雨那么久,迟早被人察觉的……”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让她立刻回来。”
下边那人惊诧地抬起头,说道:“大档头说陛下还有命令要我们完成……”
“她这么上心吗?”皇帝语气莫名,说:“那么久她都没给朕办成,现在人手都被剪除大半了,她还能办成什么?”
他放下了帘子,“朕改主意了,朕现在觉得杨坚还是留在周国比较好。”
“遵旨,我们马上命人接应她出来……”
“不必了,朕在长安,还有另一批人,”高纬眼睛瞟着一边毫无存在感的高顺,“潜伏不适合你们,那就回来吧,朕刚好手里缺人。”
他看向高顺:“你知道该如何做。”
高顺谦卑道:“奴婢知晓了,奴婢保证将元姑娘完完整整的带回来,连一根头发丝都不会掉。据奴婢所知,她现在就躲避在叛臣司马消难府中,要找她也容易。”
“周国忽然有动作,不寻常,朕要知道周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奴婢明白……”
高纬“嗯”了一声,摆摆手,便令他下去。那青衣探马也随之退下,背后冷汗涔涔。
大档头藏匿在司马消难府中,只有他们自己人知道才对,这太监是如何知道的?
陛下另外安排这些人是……?
他忽然想起了从前听到的关于档头的传闻,不敢再想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