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五十二章 状元郎做生意

  六万引,一千八百万斤食盐,好像是一块很大的肥肉,但是,总得吃得下去才是肥肉啊。

  如果纯算粮食的话,五石粮兑换一张盐引,六万引就是三十万石粮,那得买多少地来种粮食啊。

  现在一亩地也就能产粮两石左右,刨去请佃农和苛捐杂税等消耗,一亩地能留下一石粮就算不错了,也就是说,要兑换三十万石粮,就得买三十万亩地!

  这会儿别说三十万亩了,三万亩地杨林都买不到,就算买的到,他也买不起啊,三十万亩地那可是六七百万两,整个杨家所有钱都拿来都买不起这么多地啊。

  杨林越算越是心惊肉跳,最后,他不得不颓然道:“聪儿,你有没有想过这六万引,拿什么来换,我们又能换的起吗?”

  这个问题杨聪还真没仔细考虑过,他想着这些事情本就是交给他爹全权来负责的,不用他自己来考虑啊。

  不过,听他爹这口气,好像要换取这六万张盐引很难的样子。

  他不由好奇道:“爹,不是拿粮食来换吗,六万引也就是三十万石粮而已。”

  三十万石粮,按这会儿的市价也就是十五万两而已,按杨家的财力,买这点粮食完全没有问题啊。

  没想到,杨林却是摇头道:“聪儿,没这么简单啊,这年头谁愿意卖这么多粮食给你啊,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买地种,三十万石,那就是三十万亩地啊,我们杨家都买不起这么多地啊!”

  这个问题我知道啊,杨聪还以为他爹说的是巡抚陈达搞鬼,不让人卖粮给他这事呢,他就是来解决这事的啊。

  他略带傲然道:“爹,您就放心吧,我知道有人在给你使绊子,不让人卖粮给您,我会让他们老实的。”

  没想到,杨林还是摇头道:“聪儿,爹说的不是这个啊,就算人家愿意卖粮给我们,要买来三十万石粮也很难啊。给你打个比方吧,像这定襄县城,也就一万多口人,一个月下来也就需要一万石粮左右,县城几家粮店,累死累活也就能勉强供的上,爹去找他们买粮,他们也凑不出多少来啊。”

  啊!

  还有这种事,杨聪不解道:“为什么,难道他们有生意不做吗?”

  杨林叹息道:“不是啊,你要想想啊,一石粮就是一百五十斤,一万石就是一百五十万斤啊,他们基本都是请人推着车去收粮的,一个人一次能收回来四五石粮就不错了,再多,就算收的到,一个人也推不动啊。”

  这!

  杨聪真有点傻眼了,他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运输问题,这会儿一般商户可买不起马车,拉货基本都是用人力车,一个壮汉能拉七八百斤货就了不得了,就算是马车,拉个千多斤也到顶了,一个月一百五十万斤,那得多少人去拉啊!

  原来,他下意识的以为,这会儿就跟后世一样,开着大货车,一次拉几吨甚至十几吨都不是问题,而且从农村到城里最多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情,收粮那还不是简单的很。

  现在想来,压根就不是这么回事啊,这会儿用的基本是人力车,速度慢不说,拉的还少,就算用马车,一趟最多也就能拉十石粮,三十万石,那岂不是需要三万辆马车,就算分月买,分月送,那也得三千辆马车啊!

  这个问题,着实有点麻烦啊,怎么解决呢?

  他想了一阵,这才问道:“爹,您送粮的时候用的是人力车还是马车?”

  杨林不假思索道:“马车啊,四千引,两万石粮,一年分四次送,每次五千石,五十辆马车,去大同镇跑个来回是三天左右,需要送十次。”

  这卖盐还真是辛苦啊,光是兑换盐引一年就要消耗四个月,还要去领盐,还要去卖盐,剩下八个月都是紧巴巴的,难怪自己的父母几年都没回家,光是这四千张盐引的份额就够他们忙的了。

  这样肯定不行,四千引都忙的全年无休,六万引那岂不是累死都做不完!

  怎么办呢?

  杨聪思索了一阵,这才郑重的道:“爹,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您得多造马车,多招人手,最少也要配齐三千辆马车。”

  三千辆马车,数量是有点夸张,不过杨家倒也不是负担不起,北方的马比较便宜,连马带车下来,有个一百两差不多就够了,三千辆马车也就是三十万两,这钱杨家还是有的,问题你光有车没用啊,还得有粮食啊,三十万石,开什么玩笑,那可是四千五百万斤!

  想到这里,杨林忍不住叹息道:“这马车问题倒不大,这边马价比泉州那边便宜多了,问题这粮食不好买啊,除非是自己的地,不然,整个定襄,甚至是整个忻州要收购十万石粮都难,更别说三十万石了。”

  晕死,自己的地,三十万亩地,杨家都买不起啊,现阶段还只能以收购为主,问题这边买不到这么多粮食啊。

  这倒不是人家肯不肯卖粮食的问题,主要山西这边原本就山多地少,老百姓自己吃饱肚子都不容易,哪有那么多粮食卖出来,就算去找土豪乡绅,也得他们愿意卖这么多粮食给你不是。

  怎么办呢?

  杨聪思索了一阵,突然想到,自己这一路过来,不正好经过宣府镇和大同镇吗,宣府镇离京城也就三百余里,大同镇离京城是比较远,不过这粮食也不一定要在京城附近采购,如果从保定府采购的话,距大同镇也只有三百余里。

  京城附近和保定府周边可多的是良田,那边采购二十万石粮食基本没什么问题。

  这两个地方如果都解决了,也就剩下太原镇的边军了,忻州就属于太原府啊,代州也属于太原府,问题太原镇的边军在哪呢,雁门关都是振武卫在把守,没看到太原镇的边军啊。

  他忍不住问道:“炳忠叔,太原镇的边军在哪,距离这里多远?”

  朱炳忠不假思索道:“太原镇的边军这会儿驻扎在宁武关附近,距离这里大概两百余里。”

  这么近,太好了,分散收购粮食的话,这运输的问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杨聪自信的道:“爹,要不这样吧,您这就光负责太原镇边军的粮草算了,不管是买地自己种还是请人去收购都行。至于宣府镇和大同镇边军的粮草就由孩儿来想办法吧。”

  这!

  自己的儿子可是状元郎,将来要当大官的,怎么能让他来操持经商这种贱业呢。

  杨林坚定的摇头道:“不行,聪儿,这事怎么能让你来操心。”

  杨聪其实也不用亲自来操持这事,他手下的亲随多着呢,而且京城还有个李十二,收购粮食的事他根本就不用操心。

  杨聪把自己的想法细细跟杨林一解释,杨林这才放下心来,他还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做起生意来也是把好手。

  一旁的崔浩和朱炳忠见杨聪对做生意如此上心,更是惊奇不已,状元郎做生意,这事怎么都觉着有点荒唐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