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淳淳古风

  张贴告示,募兵,这就是文清接下来要做的事。"www.23us.com文字阅读新体验"

  吉阳县的青壮踊跃应征,不但是宋人,连瑶人也是如此。

  不过文青很快发现一个问题,报名担当衙役的人很多,但报名参加厢军的却是小猫三两只,说小猫三两只都是夸张,实际上是一个都没有。

  为嘛?

  莫青言给出解释:“按照宋制,士卒的地位极端低下,士卒会被额头刺字不说,一户人家,只要家里有人当兵。全家人都会被编为军户,军户要跟民户缴纳一样的赋税,服一样的徭役,日常生活中受到的限制更是远比普通民户要大,民户能做的工作军户不能做,民户能去的地方军户不能去,军户的地位连匠户都不如。特别有一点更是让人无法忍受:军户是不能脱籍的。除非参军的人战死,否则全家人终身都是军户,必须是战死,如果是别的死法,那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运气不好的话接连几代人都是军户也是常有的事,光是这一点就让绝大多数人对参军入伍退避三舍。”

  文青看向黄有粮。

  黄有粮点头道:“莫大人所言甚是,属下家里运气不好,包括属下在内接连七代人都是军户,除非属下战死,否则属下的儿子那一代还得是军户。”

  文青看看黄有粮的额头,眨眨眼,黄有粮的额头小疙瘩倒是看到几个,刺字没有。

  黄有粮笑了笑,道:“大人也明白,所谓天高皇帝远……”

  了解了解,文青连连点头。

  怪不得剿灭虎头寨的时候那些厢军士兵个个奋勇争先,文青还以为吉阳县的厢军骁勇善战,现在他他明白了,士兵们不仅仅是争先杀敌,更多的只怕是争先送死。

  要不要废除宋制呢?文青纠结了,废除宋制毫无压力,虽说这跟造反没什么两样,但哥就废除了,咋滴吧,有种朝廷就派兵来咬死哥。但是,一旦真的废除宋制,士兵的战斗力就没办法保证了,大宋时代,当兵的哪个不是打酱油,所谓保家卫国云云,大家都懂得……

  所以说,古代当兵就讲究一个封妻荫子,但这种事文青干不了啊,他既不能封妻也不能荫子,别人来封他的妻荫他的子还差不多。

  最终,文青还是废除了宋制。

  “起草文书,自今日起,吉阳县全面废除军户制,士卒面额不再刺字,并且按月发饷,其家减免赋税,一旦立下功勋,由官府赐予田宅。”

  “还有,本县厢军分为两部,一部为募兵,官府以粮饷招募职业士兵,募兵主征伐,拿更好的武器,得更多的粮饷;一部为征兵,全县百姓按户三丁抽一编入士伍,家里壮丁少于三人则不被征召,应征兵自备兵甲,也没有饷银,平时在家,闲时受训,其家减免赋税和徭役,主要负责巡逻地方缉拿盗匪之类的事务。”

  黄有粮一听,喜不自胜。

  白勇却急了,道:“大人,巡逻地方缉拿盗匪是衙役的事,如果让应征兵做了,那我们衙役该干什么?”

  “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文青解释道:“应征兵只在特定的地方巡逻,比如交通要道、水库、粮仓之类的地方,缉拿盗匪拿的也是穷凶极恶的巨盗,有时还负责守城,这些事你们衙役都干不了。”

  白勇一想,也是,这些事衙役还真干不了,别看剿灭虎头寨一站衙役也被拉了去,但那是没办法,文青手下就那么点人,不拉衙役一起参加根本就干不过土匪,如果有应征兵的话就用不着衙役了。

  其实文青是想组建国民警卫队的,但现在不行,小小的吉阳县还用不着那么专业的预备役军队,文青也养不起,只能弄个应征兵体系来凑合,这也符合时代特色不是。

  莫青言听明白了,所谓的募兵就跟大宋朝的禁军差不多,应征兵实际上就是厢军,名字不一样,但实质上却没什么区别,看来文大人的心思不小啊。莫青言目光闪烁,却什么都没说。

  新的征兵告示很快张贴出去,这下愿意当兵的人就多了,文青甚至可以挑挑拣拣。

  告示一出,整个吉阳县呼啦一下来了上千人,文青傻眼了,先前是一个都没有,现在一来就是这么多。

  好吧,都是失业率闹的,文青查看系统,失业率41%,高的离谱,这也给文青出了个新的难题,以前有土匪压制,失业率高点也出不了什么事,一旦他将吉阳县的土匪完全剿灭或驱逐,没了外患,内忧就无法压制,到时候失业率就够他喝一壶的。

  挑挑拣拣,文青挑选出两百多人,跟原本的四十多名厢军一起,最精壮的五十人被文青挑做自己的护卫,交由莫青言统领,其余的两百人编为厢军上营,都是募兵,然后按照三丁抽一的原则选出七百多应征兵另编下营——吉阳县并不只七百户人家有三个壮丁,但再多就不合适了,仅仅七百人就够让人头疼的。

  下营自备兵甲,这个不用文青去管,上营两百人,七十朴刀兵、三十长枪兵、五十弓手、二十弩手,还有几具床弩。

  衙役五十人完全足够,不需要扩充。

  文青吐血从系统购买兵器铠甲,三等短刀一个金币两把,三等长枪两个金币一把,三等弓一个金币四张,三等弩一个金币一具,小型床弩四十金币一具,还有皮甲、铁甲、羽箭、火霹雳,一番采购,文青近乎破产。

  剿匪!剿匪!

  吉阳县的土匪山贼倒了血霉,虎头寨被剿灭,本来那些土匪山贼是准备跑路的,但怎么说,他们是土匪,不是流寇,家大业大,想跑路也需要时间,可吉阳县的官兵没有给他们时间,那个疯子知县刚刚征兵就开始剿匪,这不重要,你来剿我直接跑就是,可特么的吉阳县的百姓也疯了,以往他们想怎么抢就怎么抢、被抢了还吭都不敢吭一声的草民现在疯狂地给官兵通风报信外加带路,还自带干粮,这特么的什么世道,这么多**,错了,连五毛都没有。

  河蟹啊河蟹,这世道也太不河蟹了,土匪山贼的血泪史啊。

  吉阳县的官兵疯狂剿匪,吉阳县的土匪疯狂逃窜,北边和东西两边都是俚人和瑶人的地盘,土匪们去不了,他们只能往南逃入崖州直辖地域,一时间崖州土匪猖獗,土匪跑路很少能带着家当一起跑的,就算带也带的不多,家当没了自然得重新抢,一时间崖州的土匪山贼疯狂作案,让崖州上下焦头烂额。

  一名书吏拿来一份文书:“大人,崖州发来三份官文,一份是任命书,任命大人为权知吉阳县诸军政事,一份要求吉阳县停止剿匪,第三份要求吉阳县派遣官兵去崖州听候调遣。”

  文青看都懒得看,“扔了。”

  “是。”

  文青问白勇:“我记得琼州府下辖五县还是六县,都是直辖,中间应该没有崖州吧,现在这个崖州是怎么来的?”

  “绍兴十七年还是十八年才增设的。当时朝廷将吉阳县改为吉阳军,增设崖州统制吉阳军事,后来吉阳军被裁撤,重新设县,但崖州却保留下来。”白勇又道:“属下记得属下小的时候吉阳县是没有厢军的,本县的厢军是改县为军的时候从琼州府派下来的,后来也没有收回去。”

  黄有粮道:“的确如此,属下本是琼州人,当时还是属下的父亲当兵,绍兴十八年属下的父亲由乡兵改为厢军,连带家人一起被发配到吉阳军。”

  好吧,这些只是闲话,文青也就是好奇一问,他召集这些属下可不是来说这个的。

  “剿匪情况怎么样?本县的土匪都清缴干净了吗?”

  众人看向黄有粮,这厮发达了,现在统领厢军上营,官职升为部将,现在的吉阳县厢军将近千人,已经达到一将编制,光是上营就有一部。

  宋制:火、队、部、将、军,南宋还有大军,大军人数不定,少的都有三四万人,小点的军也就只有千把人。这还只是厢军编制,禁军又是一套编制,这是南宋的制度,北宋跟现在无关。

  话说回来,北宋的厢军是不训练的,平时都被当做苦力使唤,北宋的厢军就是职业劳工,南宋就不一样了,南宋的厢军不但要受训,大多数时候还得参与作战,没仗打的时候还是会客串苦力。

  反正吧,文青就觉得宋朝的军制不是一般的乱,现在的吉阳县光是厢军就将近千人,算是一个大部,算成一个小将也说得过去,但算成部的话“队”这一级就不好编制,算成将的话“部”这一级又乱了,没办法,两宋的国策就是守内虚外,内部军制自然是乱点好,至少给军队造反人为增加点难度不是,虽然这样一来对外就会很怂。

  这么混乱的军制文青有心改变,但他估摸着自己的行为已经很奔放了,但也不能更奔放不是,所谓行出于众人必非之,该玩深沉的时候还得玩。

  见文青发问,黄有粮忙道:“本县的土匪山贼不敢说清缴干净,但规模稍微大点的土匪肯定没有了,占山立寨的土匪山贼都已被剿灭,有些土匪则化整为零四处流窜。不过这些零散的土匪不足为虑,本县百姓十分支持官兵剿匪,时常通报消息,些许零散土匪也没什么活路,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属下定当将本县所有的土匪山贼全部清缴干净。”

  文青问的自然不止是这个,他用一种相当期待的目光看着黄有粮。

  收到。黄有粮貌似明白了文青的意思,轻咳一声,道:“那个……属下等连番剿匪,所有缴获折合银两总计是七万余两,另有粮食两万石……”

  文青无语,打断他的话,道:“我问的不是这个,剿了那么多的土匪,总共抓了多少俘虏……俘虏?!”

  会错意了,黄有粮忙道:“青壮三千,女子七百,老幼没有统计。”

  “青壮都拉去修葺城墙,跟虎头寨的俘虏一样,先服两年苦役再说,至于女子老幼……”文青摸摸下巴,不知道该怎么安置那些人,于是向众属下寻求办法。

  白勇想了想,道:“那些女子都是土匪抢来的,不如就将她们发还乡里。至于那些老幼,这个,属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按照惯例自然是要将老幼杀掉,不过这样的做法有违天和人道,这样的主意白勇不想出,他可不想背上刽子手的骂名。

  黄有粮就没这个顾忌了,直接道:“女子可以放回,但按照惯例,老幼是应当杀掉的,以绝后患。”

  这个主意有违河蟹,文青看向莫青言。

  莫青言的回答简洁而冷酷:“按照大宋律,当杀。”

  什么人这是。文青脑袋上出现三条黑线,再看看四周,木芝那小子不在,阿和和阿雅回东阳寨去了,没人了。

  “杀人太多总是不好……”

  “这样,”文青想了想,道:“女子一人分发十两银子,让其各自归家,无家可归的可以留下来,我给她们找个事做。那些老幼么,老人之中年轻时候穷凶极恶的挑出来杀掉,另外我准备建立一座福利院,县衙每月拨给银两和粮食,那些作恶不多的老人和孩子都可以送入福利院,本县的孤寡老人和孤儿也可以,就由那些无家可归的女子照顾福利院的老幼,缺人的话可以另外招募一些妇女。”

  这可是德政,白、黄、莫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各自的眼里看到了震惊,还有内啥,三人同声道:“大人仁德。”连酷男莫青言也不例外。

  周围护卫跟着齐声道:“大人仁德。”

  至于吗?文青有点摸不着头脑,赡养孤寡每个朝代都在做,德政是德政,至于这么大反应吗?

  虽然疑惑,文青接着吩咐:“那就这么办,这个就不用贴告示了,白勇,你去找个院子,大点的,雇人整修一下,然后让那些老人小孩搬进去——对了,告示还是要贴的,让各乡各保的里正保长都将孤寡老人和孤儿送过来。”

  “是,大人。”

  出乎文青的意料,福利院一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俚人免税算什么,那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话,建立福利院却是真真正正的大事。

  白勇跑去找房子,房子倒是很快找到,很大一间院子,要买的话,即使是县衙要买,白勇也花了三百多两银子,但他买下来之后,当天卖房子的人就将银子重新送了回来。

  “赡养孤寡老幼是善事,知县大人仁德,既然大人有如此德政,我一介小民虽然帮不上大忙,但区区一间院子却是舍得。白都头,如果你早说买院子是为了开办福利院,我怎么也不会收你的银子不是……别推辞,这是善事,你就当这笔银子是我捐给福利院的善款好了。”

  全县父老有钱捐钱,有粮捐粮,衣服日用之类的送来一大堆,光是民间捐献的钱粮物资就足以维持福利院一年的运转。

  行善恐为人后,济世争当人先。

  面对堆积如山的粮食和物资,当知道连家里只有两月存粮的人家都捐出几十斤大米之后,文青久久无言,这就是古风啊!

  绍兴三十年六月丁酉日,吉阳县知县文青设福利院,遍收全县孤寡老幼以济之,全县父老闻之,争先捐献钱粮什物,如此善举,知县命立碑以为纪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