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天舶司
蔡氏天舶司,是南洋海上最大的贸易市场,号称无物不拥之居,四海奇珍之壳。
法兰西32磅重型火炮,最新的雷汞击发枪机“香水瓶”,葡萄牙人的七桅大船,高纯鸦片,武夷山大红袍,明代斗彩瓷器,圣米格尔堡运来的健壮黑奴……
白银,胡椒,象牙,玉器,绸缎。而且,只要你说的出的,几大洲找得着的,天舶司都能找到。
占地不过三四公顷的天舶司,来往的船只吞吐量却有整个广东的三分之一!
这里时常爆发有让人瞠目咋舌的大额度交易,去年一部手绘古兰经残本,卖出了足足一百八十万两白银的价格。更让蔡氏天舶司,拥有了享誉中外的浩大名声。
天舶司位于琉球群岛以东,由整整八十艘“中国船”{马尼拉大帆船}构成,船与船之间用铁链连结,有八百蔡家金人日夜巡逻。
天舶司是火鼎公蔡家一门四代操持,自前朝由检皇帝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到今上年间,本来已有颓势,直到传当时仅十五岁的蔡牵手里,此人一手推动官府创立广东十三牙行,负责对外国的茶瓷,生丝,羊毛贸易,二十余年间蓬勃发展,不仅创下偌大基业,更让蔡氏天舶司,重焕生机。
这次广东沦陷,事态之急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而蔡牵的反应却是最快的,南洋诸盗,大概在事发三天左右,就陆陆续续出发,赶往了这四海奇珍之壳。传说中的天舶司。
……
鸭灵号飘荡在海上,船舱里,老古如数家珍,给李阎介绍这次聚事,红旗帮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宝船王林阿金,西江巨寇,祖上几代都是船匠,手里有不少,从汉末就流传下来的船图构造,姓林的祖宗在前朝工部,任过要职,三宝太监的福船,据说就是林家祖先的设计的。林阿金是个动脑子的,这两年从红毛子手里买了不少稀罕玩意,用来改造自己手下的船。”
“义豕朱贲,这人倒没什么好说的,手下人的规模比红旗小一号,不过人员挺杂,印度,安南,沿海岛屿的生番,甚至连美洲人都有。”
“最头疼的是章何,咱的老对头,手下人不比咱少,前阵子英国人打安南,可让他出了一阵风头,听说火炮轰死了安南国王,他却一点事都没有。更邪门的,他开坛摆香,当着几千人的面,单手捏碎了英国人的一艘战舰,说实话,夫人生前都没有这个本事。”
“如今,南洋都盛传,不谈势力大小,人数寡重,论单打独斗,神通法术,这妖贼是南洋第一人嘞、”
李阎权没当回事,而是翻看着这两年蔡氏天舶司的交易记录账簿,当然,是明面上,别人看得到的。
“这个蔡牵,也很不简单啊。”
李阎多方查探了这位“大老板”的生平。不禁慨叹。
老古也龇牙咧嘴的:“没错,对官府,他是对南洋海盗的代理人,对海盗,他是各方都不想撕破脸的金主,对红毛子,这人能弄来的船械枪支,全是正八经的军备。听说巴斯特占了广州城,城里的王爵大臣还要靠他手下的管事说和,才能保住性命。好家伙!三面他通吃。”
查小刀修着指甲,也插了句嘴:“按照你这么说,蔡牵在红毛子那儿这么有面子,就算广东沦陷,他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干嘛非牵头,把南洋海盗都召过来,难不成,他还真是个义商不成?”
“话不是这么说。”老古反驳:“他手下的十三牙行生意再红火,也得看官府的脸色,官府一句话让你关门大吉,你一点办法也都没有,我估计,是福临给了蔡牵很大的压力,让他来主持吧。”
查小刀摇摇头,不太认同老古的看法。
李阎一直没说话,听到这儿才开口:“老古,那招你这么说,这次聚事,咱们想争这个头领,什么妖贼,什么义豕,宝船王,都靠边儿,这蔡牵才是最大的一道坎儿啊?”
“我觉得够不上。”
老古不假思索地回答:“想当诸盗头领,拳头才是第一位。蔡牵的声势的确很大,他手下雇佣的船员,也不比咱们人少,可有一样,他的人,都是拖家带口的良民,跑船混饭吃,跟咱们这帮把脑袋别裤腰带上的人,没法比。”
“再者说,蔡牵是商人,手里都是货船,炮也少,这些年过来,摊子铺得太大,自保绰绰有余,想争头领,实力怕是不够。”
李阎笑眯眯地:“你真这么觉得?”
老古点点头:“早几十年,官府就明文规定了不许私造双桅大船,咱把这话当个屁,蔡牵是做生意的,他可不敢。天保哥你想啊,那蔡牵见天跟在官府屁股后头,官府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让一个牙行商人做大?就我知道的,官府盯着蔡牵在江浙的牙行,船厂,盯得可死了。”
“官府能盯十三牙行,那你说……”李阎还在笑:“官府的人,盯得了人家飘在琉球群岛边上,世代经营百年的天舶司么?”
老古一愣。
“换个说法,这左右逢源的生意人,谁都用得上,谁都没当回事,所以五旗争盟主,蔡牵在做生意。十娘和章何死掐,蔡牵在做生意。官府剿匪,蔡牵还在做生意……”
李阎叹了口气,心中基本确认了自己的想法,他指着这次和自己来的几名红旗老头领:
“你们啊……”
“当局者迷了。”
长眉青年叹息着说。
这是一艘黑帆广船,长六十多米,各处船员巡逻,竟然穿着安南军队的装备。
长眉黑肤青年的嘴唇干裂,神色憔悴,唯独一双眼睛深邃明亮。
安南大都护,曾只手捏碎一艘瓦斯科战舰,身陷炮火安然无恙,厌后死后,南洋公认的神通第一人。
妖贼章何。
“不说蔡牵了,我让你去查红旗帮最近的动向,你查了么?”
章何问道。
手下点头说:“一点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