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秦为骨,汉为血肉

  朱元璋闻言不由坐直了身子,陷入沉思之中。</p>

  他悠闲、随意的模样消失了,变得前所未有的郑重。</p>

  朱允熥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却是要改变他建立大明以来,一直致力推崇,最为重要的一项国策。</p>

  这件事情太大,由不得他不重视。</p>

  “黄先生觉得呢?”</p>

  朱元璋回过头看向黄子澄。</p>

  看他脸上闪过惊惧之色,老朱不由一笑道:“你别被这小子吓到了,他虽然修仙有成,但个人伟力和治理国家却是两回事,这种国家大政方针,咱不可能如此轻易就下决断,你只管大胆的说自己的观点就行,咱保你无事。”</p>

  黄子澄闻言终于从惊惧的状态中回过神来。</p>

  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p>

  作为修习了一辈子儒道的儒生,他很清楚现在到了要捍卫自己信仰的时候了。</p>

  即便因此要和一个真正掌握了伟力的皇太孙为敌,他也在所不惜。</p>

  “陛下,儒家的理论是经过实践的,从汉朝到如今历朝历代都在沿用,说明这是行之有效的一套规则,而且百姓也都信奉礼法,这才是最重要的。”</p>

  “若是强行改变,上到官员、士绅,下到平民百姓全都会不适应,甚至会无所适从,天下会乱的。”黄子澄沉声道。</p>

  “而且太孙殿下掌握如此强大的神迹之力,那更加印证了君权神授的真实性,我反倒觉得,太孙不应该去质疑礼法,而应该尽可能的把自己的神迹在世人面前展现出来,以此让礼法更加深入人心。”</p>

  朱允熥闻言不由暗暗点头,这老家伙虽然治国、削藩做的一塌糊涂,但在礼法上却的确理解很深,见解独到。</p>

  也难怪老朱会对他信赖有加,让他来做大学堂的夫子。</p>

  而且听黄子澄如此说,他不知为何突然就想到了天龙人。</p>

  自己若真如此作了,或许还真能让老朱家成为明朝版的天龙人。</p>

  “我并没有说要完全屏弃礼法。”</p>

  “忠诚、仁义、孝道,这全都是我华夏最为优良的美好品德。”</p>

  “但我觉得,只有这些却还不够。”</p>

  “华夏从夏、商、西周建立以来,所拥有的民族底色,和品德还有很多,只可惜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丢掉了太多东西,若是只崇尚、宣扬忠诚、仁义、孝道,是不健全的,发展到最后,大明会变成一个怪胎,被那些野蛮民族肆意践踏,虚弱且庞大的怪胎。”</p>

  看黄子澄想要反驳,朱元璋却是挥手打断了他,兴致勃勃的看着朱允熥笑道:“大孙你倒是说说看,华夏自夏以来,都有哪些民族底色?”</p>

  朱允熥闻言不由咧嘴一笑,这可又到了他最擅长的环节了。</p>

  作为键盘侠,他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感觉了。</p>

  而且气运神朝对精神文明建设同样是有要求的,如今的大明显然是不合格的,改变大明的精神底色就从今天,从现在这堂课开始吧!</p>

  朱允熥神色稍稍郑重了一些,开口道:“如果把华夏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夏、商、西周便是一个人的婴幼儿时期,而经过上千年的孕育,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乱战,以及思想、文化上的大碰撞,最终孕育出了秦这個朝代。”</p>

  “奋六世余烈,秦人三百年奋斗,最终东出函谷,一统天下,这个朝代是华夏的少年时期,朝气蓬勃,充满了理想主义,虽然它大一统的时间短暂,但它留给华夏最重要的民族底色便是法制,至此华夏人真正长出了骨头,只有骨头足够硬,一个人才能够立的稳,走得远。”</p>

  “你别管秦法有多酷烈,秦吏有多残暴,但自秦开始,法制的确开始深入人心,正所谓杀人者偿命,欠债者还钱,便是法制在深入人心之后的体现。”</p>

  听到朱允熥此言,朱元璋眼中不由显露出思索之意。</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