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官家赐匾

  袁文绍看出了摊主的担心,笑道:“放心吧,这么多人看着呢,我们不管谁输谁赢,都不会牵连到你。”

  摊主苦笑一声,只能拿出纸墨笔砚,替他们拟了一份文契,把双方的赌注写在上面,在袁文绍的要求下,加了一条。

  输的一方在三天内,必须要将钱给赢的一方。

  有文契在,虽然能报官,但是韩威毕竟是韩大相公的侄子,报官那些官员肯定会想办法拖延。

  文契上写的清清楚楚,谁也不敢赖账,不然官司打到御前,他都不怕。

  双方在众人的见证下,签订了契约。

  “现在契约已经签了,你可以开始了,为了保证公平性,就用现在架子上已有的题目,不得更换。”韩威说道。

  袁文绍冲他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从最底下一层,摘下一个荷包,递给了摊主。

  摊主打开后,大声念道:“三十六个时辰,射一字!”

  袁文绍想了想,说道:“是晶字。”

  底下人还在思考的时候,袁文绍就给出了答案。

  “恭喜袁伯爷答对了。”摊主大声道。

  韩威见袁文绍这么快答对一题,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肯定是下猫碰上死耗子了。”韩威自我安慰道。

  袁文绍从第二层摘了一个荷包递给摊主。

  “第二题是:上气接下气,射一字。”

  “乞丐的乞。”

  “尚与老子为邻。”

  “隔墙有耳。”

  ……

  袁文绍每答上来一题,韩威的脸色就难看一分。

  等到袁文绍将第九题答出来的时候,韩威的脸色已经漆黑如墨。

  韩威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自我安慰道:“他就是运气好而已,最后一题需要作诗词,他肯定答不上来的。”

  “恭喜袁伯爷答对了九题,第十题乃是作诗词,伯爷需要抽一题目,做出符合题目的诗或者词,限时半柱香时间。”摊主说道。

  袁文绍点了点头,第十题的题目是在一個竹筒里抽签,上面刻着题目。

  袁文绍随意的抽了一根,看都没看,递给了摊主。

  “签曰:志向。”摊主念道。

  “这也太难了吧?”

  “是啊,以志向为题作诗或者词,还要在半柱香内,也太难为人了。”

  “人家摊主又不傻,要是太容易,人家不得赔死。”

  题目一出,围观的人群一片哗然。

  “坏了。”

  孙浩和刘磊对视一眼,脸色十分难看。

  他们是勋爵子弟不假,但是从小也是读过书的。

  就连他们也知道这道题目有多难。

  一般来说,写诗词最简单的就是写景了,只要读了点书的人,知道押韵,作的好不好先不说,都拿写个几首。

  其次就是写季节的诗词了。

  而志向这种题目,虽然不是最难的,也差不到哪去。

  最重要的只有半柱香而已。

  一开始他们已经做好输的准备了,但是袁文绍连答九题,他们都以为能赢了,没想到最后抽到个这种题目。

  陈文三兄妹也安静了下来,只有袁文缨对自家哥哥十分有自信,大声的为他加着油。

  韩威压制不住自己心中的喜色,他好像已经看到胜利在向他招手了。

  袁文绍淡淡的看了他一眼,沉吟了一会念道:“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念到这里,袁文绍顿了顿,才缓缓念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首诗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写的,诗名和内容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是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却流传千古。

  上辈子袁文绍就很喜欢这首诗,没想到倒是用上了。

  他虽然没有封侯,但是这首诗里的封侯并不是指的封侯爵。

  事实上戚继光也没封过侯。

  文官武将最大的志向便是封侯拜相,这里的封侯指的是升官封爵。

  至于最后的但愿海波平,原诗的意思是希望能早日扫清倭寇,沿海太平。

  但是也可以理解成希望天下太平。

  因此他拿出来也没什么。

  “好一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忠勇伯的志向着实令人佩服。”

  此诗算不上多精妙,但是最后那一句,令这首诗升华了许多。

  围观的人群先是一静,接着爆发出阵阵夸赞声。

  “谢谢大家夸赞,在下愧不敢当。”

  袁文绍先是向众人拱手感谢了一番,然后看向面如死灰的韩威笑道:“不知道我这算不算过关了。”

  韩威张了张口,却找不到任何借口。

  “你赢了,愿赌服输,一万两白银我需要筹措一两日,在约定期限内必然会送过去。按照赌约,见到你们我要退避三舍,就先告辞了!”

  韩威说完,从台上下来,灰溜溜的走了。

  “哈哈,二郎你太厉害了。今天樊楼我请客,不醉不归。”孙浩大笑道。

  “下次吧,我姑姑姑父来了,我哪有时间。”袁文绍摇头道。

  “袁伯爷,这是一百两银票,是你过关的奖金。”摊主掏出一张银票递了过来。

  “我还没出报名费呢,伱给的多了。”袁文绍说道。

  摊主笑道:“就凭袁伯爷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我就不能收你的钱。”

  “一码归一码。”袁文绍摇了摇头,让张安掏出十两银子出来,硬塞给摊主,然后招呼孙浩几人离开了文院。

  出了文院,袁文绍说道:“等韩威把钱送来,我会让人把你们那份给你们送过去。”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这钱是你赢的,我们要是分了,成什么了?”刘磊不悦道。

  “就是啊,我还得谢谢你帮我报仇呢,可惜不能打他一顿。”孙浩一脸可惜道。

  刘磊笑道:“八郎,你觉得他输了这么多钱,回去他爹能饶了他?”

  “哈哈,这倒是,一想想就感觉很爽。”孙浩大笑道。

  “谢了。”

  袁文绍知道两人是铁了心不要这个钱,要是硬送还会影响三人关系。

  “咱们之间说这些?等回头你请我去广云台吃酒就行了。”孙浩笑道。

  “好,等我这几日忙完。”袁文绍说道。

  寒暄了一阵,时间不早了,孙浩和刘磊不打算回家,准备继续在大相国寺逛逛。

  于是袁文绍和他们分别,带着陈文他们出了大相国寺,乘坐马车回到了袁府。

  一到家,陈文几个就叽叽喳喳的把大相国寺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袁维昌他们听完,都有些担心这样会不会把韩章得罪的太狠了。

  经过袁文绍一番劝说,才放下心来。

  ……

  皇宫,淑德殿

  官家给德妃夹了一些菜,微笑道:“爱妃,多吃点。”

  “谢陛下。”

  德妃展颜一笑,夹起菜吃了起来。

  她知道官家对她的这份宠爱更多的是因为她肚子里的孩子。

  但是那又怎样,以官家的年纪,有其他子嗣的可能性非常低,只要她能生出男孩,必然可以继承皇位。

  母凭子贵,虽说让官家废后不太可能,但是当今皇后年纪也不小了,但是她还年轻。

  等官家皇后去世,她一样可以当太后。

  就在这时,一个老太监走了进来。

  “见过官家,见过德妃娘娘。”老太监行礼道。

  官家摆了摆手,说道:“说吧,什么事?”

  老太监姓高,在官家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开始服侍官家,十分忠心。

  官家对其也信任有加。

  “回官家,今日大相国寺发生了一件趣事……”高公公将袁文绍和韩威赌约的事情说了一遍。

  包括袁文绍作的那首诗。

  官家听完,沉默了一会,喃喃道:“希望你能一直保持初心。”

  他把袁文绍调回汴京闲置起来,就是为了留给他以后的儿子。

  现在皇子尚未出生,袁文绍不宜立太多功劳,因此官家将其调回汴京,一方面也是想考察考察袁文绍。

  不得不说袁文绍这首诗,让他在官家面前加了不少分。

  官家让高公公下去,继续用膳。

  “陛下,这个忠勇伯,倒是一个忠臣。”德妃夸赞道。

  官家夹菜的手停了下来,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淡淡道:“这些不用你操心,你只需好好养好身子,把皇子顺利生下来,朕不会亏待你的,明白么?”

  德妃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勉强挤出一抹笑容,说道:“是臣妾多嘴了。”

  官家放下筷子,说道:“朕还有政务需要处理,你自己慢慢用吧。”

  “臣妾恭送陛下。”德妃连忙起身行礼。

  官家摆了摆手,离开了淑德殿,乘坐御撵,来到了书房。

  坐下来思考了一会,让人准备了笔墨纸砚,亲笔写下‘忠勇伯爵府’加上了印章。

  又把袁文绍那首诗最后一句写了下来。

  等墨水干了后,官家说道:“把这副字做成牌匾,给忠勇伯送去。”

  “是。”高公公小心的把字收了起来,退了出去。

  “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啊。”官家喃喃道。

  ……

  袁文绍等了两天,都没见韩威把银子送来,脸色有些难看。

  虽说他手上有文契,但是他如果报官,等于就是和韩章彻底撕破脸皮了。

  袁文绍开始思考这其中的利弊关系。

  就在这时,张安急切的声音在屋外响起。

  “二公子,宫里来了天使,伯爷让你快换衣服,去府门口迎接。”

  袁文绍一愣,不知道为何会有天使上门,来不及思考,匆匆的换上官服,来到府门口。

  等他到的时候,袁维昌已经领着一家老小在府门口等待了。

  “爹,怎么会突然有天使前来?”袁文绍小声问道。

  袁维昌摇了摇头,说道:“内侍省只是派人前来通知了一下,具体原因,并没有说。”

  袁文绍见父亲也不知道,只能安心的等待了起来。

  没多久,两辆马车在一队禁军的护送下行了过来。

  后面的马车没有棚子,上面盖着红布,不知道放着什么东西。

  没多久马车在府门口停了下来,袁维昌等人上前躬身道:“恭迎天使。”

  车帘掀开,一个熟人从马车中走了出来。

  正是袁文绍的熟人李公公。

  李公公笑道:“忠勤伯不用如此多礼,这次是官家让老奴来给忠勇伯送点东西,并不是前来宣旨的。”

  袁文绍一怔,拱手道:“敢问李公公,不知陛下为何会突然赏赐?”

  “也不算突然,忠勇伯作的那首诗,官家很是喜欢。官家就御笔将其写了下来,让人刻成牌匾,赐给忠勇伯。除此外还有块府门牌匾。”

  李公公笑着让人将马车上的红布揭开,露出两长一短三块牌匾。

  短的那块是长方形,上面刻着四个鎏金大字——忠勇伯府。

  另外两块则是长拱形,刻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臣多谢陛下。”

  袁文绍朝着皇宫的方向躬身一礼。

  “呵呵,官家说了,大过年的,就不用进宫谢恩了。”李公公笑道。

  “多谢陛下体恤。”袁文绍再次朝皇宫行了一礼。

  “劳烦李公公跑一趟,我已经令让备了酒宴,李公公里面请。”袁维昌笑道。

  “不用了,咱家还要回去复命,就不进去了。”

  李公公婉拒后,便离开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