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观真经大有收获
李行也不客气,无视猪八戒等人复杂的眼神,招招手催动法力将两担经文牵引至面前,将包裹打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城力士生地,阿夷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
随着第一部经书打开,九天十地震颤不已,三十三天外命运长河之内,佛门气运以更快的速度消解开来。
轰隆隆,李行受损严重的神魂识海一阵震颤,自经文之内仿佛窥见佛门极乐世界。
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
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涅槃经》、《菩萨经》、《虚空藏经》、《首楞严经》……
一部部经文自李行眼前浮现,随着经文的不断默念,李行的识海之内似乎也响起阵阵梵音,呢喃之中细不可闻,慢慢的响声越来越大,最后如同佛祖狮子吼,震动整个识海。
民间传说中,常有生灵听闻高僧讲述经文,从而步入修行之道的传说,普通经文尚且如此,更不要说真经了。
眼前的真经,乃是佛门气运凝聚之所在,是佛门根本之源流,虽然不涉及修行之法,却已包含佛门之精髓。
自天地开辟,佛门创立以来,除却当年准提接引创立佛门,传道洪荒时的圣人天授以及老子化胡为佛之外奠定佛门大兴之基外,便以此真经为佛门至尊,其中蕴藏的玄妙,几乎可比女娲娘娘传授给李行的上古妖文。
圣人经义,何其广大,哪怕并不涉及修行之法,其中所蕴藏的天道至理,八百旁门之根本也足以令普通修士一窥天道玄妙。
尤其是佛本是道,佛门本就自玄门分裂而出,如今佛门万佛之祖多宝如来更是昔日截教大师兄,佛门大兴也离不开玄门老子化胡为佛,佛门经义中,多有与玄门正统相辅相成之处。
如今又是真经第一次传世,自有天道加持,哪怕李行未曾参悟,依旧沉浸到一种莫名的意境之中。
佛门修行以神念为主,经文之中虽然不含具体修行法门,但随着李行沉浸在这股意境之中,受损的神念也自发运转开来。
近乎干涸的识海之中泉水自生,一缕缕金色的佛光犹如夏日萤火,自广袤的识海之中剥离出来。
初时只是点点星火,但很快,随着经文之声震彻识海,恍若雷霆,星星之火骤成燎原之势,席卷识海,化作无尽汪洋,跌宕起伏,充斥在识海之中。
一缕缕精气自李行周身溢散而出,直冲顶门,凝聚成三朵若隐若现的莲花,绽放出无与伦比的璀璨金光,李行受损识海一下子又扩大了无数倍。
就在那三朵莲花虚应凝聚的刹那,李行骤然从这股意境中苏醒,睁开双眼,两道刺眼的精光一闪而过,原本苍白如纸的脸色也多了几分血色。
他静下心来,细细体察识海的变化,顿时欣喜不已,佛门真经果然不同凡响,一部部经文看下来,他受损的神魂识海虽然未能完全恢复,却也痊愈了三成有余。
非但如此,在佛门经义刺激之下,他对截教传承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如今精气神凝聚成三花之象,虽然只是虚影,却已是根基稳固,日后只要稳扎稳打,化虚为实,便可更进一步,成就金仙。
只这一点,便不枉他算计这么久,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更不要说,除了他本身的收获外,随着三十五部共五千零四十八卷经文看下来,佛门大兴之运便被截教掠夺超过一成。
一成虽然不多,但如今截教不过大猫小猫两三只,这一成气运加持,已足够截教复起,重现三界。
除此之外,真经之中还蕴藏着一道舍利元光,原本是为唐三藏传经东土准备的,但因为李行做了第一个开启真经之人,这道舍利元光也随之落在他的身上。
舍利元光可是好东西,乃是佛门大能以众生因果,红尘香火凝聚而来的一股神念,能够凝聚金身,塑造舍利,锻造佛宝,堪称佛门用途最广之物。
从这道舍利元光的强度来看,留下他的至少是一位佛陀强者,而且一定修持了多年才能孕育出来如此纯粹强大的舍利元光。
这样的好东西,几乎堪比功德金光,不论日后李行用来做什么,都是一件不小的助力。
遍览经文之后,李行便将湿透的担子重新推回到唐僧面前,然后看向猪八戒,开口道:“天蓬元帅,如今三个要求已达其二,这最后一条,释放红孩儿一事,不知元帅打算何时启程。”
“依贫道的意思,此事还是尽早达成的好,毕竟红孩儿越快归来,几位也能越早离开,返回东土大唐,取回真经不是?”
猪八戒闻言不得不答道:“知道了,老猪这就……”
“不必,红孩儿既为贫僧带走的,便由贫僧送回好了。”
此时,天外传来一个声音,刹那间,五彩祥光笼罩周天,一白衣素裳的菩萨脚踩莲花而来。
戴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
身旁,跟着一个套着五个金箍的红衣小童,一脸淡漠地从天落下。
见着来人,众人心中皆是一惊,这位怎么亲自来了,唐三藏更是喜不自胜,连忙上前,双手合十,跪地行礼。
“弟子唐三藏,见过观音大士,为弟子之事,劳烦菩萨临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