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节 送股份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詹天佑哪里吃的下饭,只看着杨潮胡吃海塞,但是却很快就被杨潮的话吸引住了。

  “在山东组建一个铁路公司。”

  “用中国的钱,用中国的人,修中国的铁路。”

  “不假于他人之手,路权皆在我手。”

  尤其是那句:“就由你一手包办,一定要把德国人比下去。”

  “哎?你也吃啊!是不是对饭菜不满意?”

  杨潮边吃变说,他是真的饿了,说了半天,却发现詹天佑根本就没动筷子,忙问道。

  “大人,在下,在下吃过了。”

  詹天佑不由的道出实情,露出一个微宓纳裉

  “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啊。早知道就不吃饭了,咱去喝茶也行。”

  “不妨事,不妨事的。”

  詹天佑摇着头道:“杨大人继续说。”

  杨潮很干脆:“说完了啊!主要意思就是让你去山东修铁路,要钱给钱,要人吗,就没有了。”

  詹天佑一愣,这就完了。

  不解道:“我一个人?”

  看到詹天佑不可思议的表情,杨潮也有些意外,詹天佑名气太大了,修铁路找詹天佑,这准没错几乎是一条公理了,但是此时的詹天佑跟修建完京张铁路后的詹天佑还不可容日而语,他现在就是一个diao丝,手里要人没人,要钱没钱,位卑言轻,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有多大能耐。

  最关键的还是没人,修完京张铁路后,詹天佑可是培养出了一大批铁路人才,可是现在他就一个肩膀扛个脑袋,孤家寡人一个。

  杨潮道:“你做不了工程师?”

  詹天佑苦笑道:“修铁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测绘、测量,土木工程、路矿等方方面面的人才,一个人怎么可能修铁路?”

  杨潮当然知道修铁路很复杂,但是也不是不能解决,人力是无穷的吗,要知道后世的施工队可不就是一个技术员带一大帮子民工,高铁还不照样修了。

  但是这个时代吗,也许有他的局限性,杨潮道:“你需要的这些人才,我国有吗?”

  詹天佑想了想道:“倒是有一些,就是不知道他们还愿不愿意从事铁路工程。”

  詹天佑说的颇为惋惜。

  当年跟他一起去的留美幼童中,学习铁路工程的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那是二十多年前,那时候修铁路可是一项高科技呢,可不像此时,搞化工的才是第一流的。

  杨潮道:“那就去找。如果有联系呢,就给他们写信,发电报。高薪聘请。”

  詹天佑叹道:“有的可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许多人都在各个衙门里头。”

  清政府当年把那些留学生召回来之后,根本就没有考虑他们的专业,只是胡乱的塞进各个衙门,很多学习先进科技的人才,最后只是做了翻译,或者英语教师之类的角色。

  詹天佑也是先去了福建教书,然后上了战舰当了水兵,跟他一起去的还有一个留美幼童,结果很不幸跟法国人打仗的时候战死了。

  这样论起来,清政府可比法国政府慷慨,法国人可绝对舍不得把他们的工程师派到船上去打仗。

  杨潮点头道:“你能联系到的就联系,愿意来的我欢迎。如果需要朝廷调动他们,你列一张名单给我,有求必应!”

  詹天佑慢慢站起来,向杨潮鞠了一躬,却没有说话。

  杨潮不知道詹天佑此时的心情,等了二十多年了,总算找到对铁路如此重视的朝廷命官了。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詹兄先解决了一下家里的事情,等过完年去山东找我。你的关防我会帮你尽快办下来的。”

  官员的关防,其实就是后世的调令,工作调动的凭证。

  “下官有一件事不明,杨大人如何知晓下官的?”

  詹天佑还是问出了这个疑问。

  杨潮哈哈一笑:“本官打算修铁路,找人查了一下,发现英国工程研究会会员名录中,有你的名字,所以就请你来问问。”

  詹天佑不由愕然,就这么简单的原因,只是随便问问,问问就决定了,是不是太草率了一点,难道不该请一个业绩唬人的洋人吗,还是说这个大人对修铁路其实也不是很重视,只是一时兴起。

  那是甲午战争战败那一年,因为解决滦河大桥的业绩,詹天佑被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成为会员,他自己对此都没有在意,没想到却让他被人认识。

  正愣神间。

  杨潮拍拍詹天佑的肩膀,邀请他一起回驿馆。

  詹天佑连夜就将他需要的人才开具出了名单。

  钟文耀、邝孙谋、黄仲良、吴仰曾、罗国瑞、梁金荣、唐元湛、卓仁志等三十多个人。

  其中钟文耀、邝孙谋、黄仲良等人就是学习铁路工程的,但是并没有学以致用,钟文耀在轮船招商局当总办,邝孙谋被派去汉冶萍做翻译,黄仲良在汉冶萍当秘书;吴仰曾、罗国瑞、梁金荣等人是学矿冶的,吴仰曾在开平矿务局做帮办,罗国瑞在汉阳铁厂做翻译;梁金荣、唐元湛、卓仁志等是做电报的,大都在天津电报局工作。

  这些人基本上都没有担当大任,在矿务局的还算学以致用,给人当翻译,当秘书的,可就完全是大材小用了。

  可惜了,洋务运动最大的人才成果,完全没有派上用场,这些人如果放在日本,估计一个个此时都已经身居高位了,最次也应该在大学里当教授。

  杨潮仔细看过了名单,发现上面大多数都是铁路工程、土木工程、矿冶和电报专业的,都是跟修铁路相关的,铁路工程本身就不说了,土木工程也是不比可少,矿冶也是必须的,甚至电报专业的也有用,在前期他们这些人搞搞测量还不是大问题。

  不过这些人大都在某个洋务派官员手下当翻译或者幕僚,要把这些人要过来,也不是很容易。

  不过这就不需要皇帝出面了,杨潮直接给张之洞和袁世凯写信,只要是洋务派的,没人不卖这两个人的面子,但是面就不跟这二人见了,因为此时张之洞和袁世凯,都跟载沣有些权力之争,杨潮可不想卷入烦,在北京期间他不打算拜会任何官员。

  当杨潮详细的向两人说明了在山东修建铁路的重要性后,两人也都立刻回信表示会帮忙,尤其是袁世凯,当即就给在天津和直隶的几个人发电报,让几个人才跟杨潮一起回山东去。

  杨潮倒不是这么着急,再有十来天就过年了,让这些人回家先过个年还是等得及的。

  但是詹天佑显然比杨潮更着急,在北京汇合了他的几个同窗之后,立刻就赶去山东。

  詹天佑要尽快确定下来山东修建铁路的范围,确定这个第一条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

  杨潮没想到自己前脚刚到,詹天佑就带着他几个同学后脚上门了。

  立刻接见他们,很快就谈到铁路问题。

  “你们知道德国的胶济铁路也正在施工。我们能抢在德国前面一分,国权就争回来一分。这条路不仅仅是一条中国人自己修的铁路,还是一条争气路。给中国人争一口气,让洋人看看,我们中国人自己也是可以修铁路的。”

  几句话说的几个已经不算年轻的留美幼童情绪都激动起来,他们这些人跟后世那些留学生可不一样,留学抱的可不是移民的打算,说到底还真是有种报效国家的使命感的。

  说来奇怪,一个国家越是穷的时候,往往国人越爱国,而且越是出过国的人,就更爱国。大概是出过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他们对国家的身份认同。毕竟一个连县城都没去过的农民,很难产生一种国家观念,因为国家在他们的认识中太模糊了。

  “第一步,我们要从港口这里,直接修一条铁路到济南。”

  杨潮拿出地图来,从烟台的芝罘湾港口区,划了一条线一直通到济南。

  几个工程师还有些好奇杨潮这地图的精准,上面各种地形标高等等极为细致,他们可不知道这是杨潮扫描出来的,比这时代的测量器具都准确,直接用来铺路都够了。

  几人很快就拿出尺子,在地图上测量一番。

  “六百公里!”

  詹天佑很轻松就算出了铁路的长度。

  “没错,六百公里。以卢汉铁路估算的每公里四万两估计,得两千六百万两银子。这可是一想大工程,恐怕各位得辛苦一番了。”

  詹天佑想了想道:“也许用不了。卢汉铁路一路地形复杂,我们只在山东境内修铁路,更容易一些,应该用不了那么大款项。”

  杨潮道:“也好。不过我准备了三千万两银子给你们。多余的就化作铁路公司的经费,反正最后铁路运营,我也不打算假手洋人。你们能修铁路,应该也懂得经营吧。”

  看到几个人点头。

  杨潮放心下来:“那就好。既然你们运营也可以。那么就更容易了。铁路公司全权交托给你们的团队,我只负责筹钱。当然也绝对不让你们白白付出,我会拿出一成的股份,作为你们的管理费。”

  三千万两的投资,他们占据一成股份,几个人都不由得震惊了。

  詹天佑犹豫道:“这恐怕不妥吧。”

  杨潮摆手道:“没什么不妥,我们的铁路,完全民办!交给各位我放心。将来也不要太放松了,我们可不仅仅只修一条铁路。你们修铁路的同时,还要肩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将来我们的铁路要修出山东去,往西修到河南,修到陕西,甚至修到新疆去。我希望你们把修铁路当做毕生的事业去做,股份就是给你们的报酬,六十岁之前都不能出卖,只能享受分红,如果谁中途退出了,那么股份收回。”<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