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板条甲

  板条甲的学名是罗马环片甲,顾名思义整个甲胄是由不同宽度的环铁片组成。这种板条甲因为制作工艺没有锁甲和札甲那么繁琐,再加上防御力还不错,所以在罗马帝国时期大量装备普通步兵。

  当然这种二流货色防御力还是不如做工精良的札甲和锁甲,所以罗马军团中壮年兵也就是真正的精锐是穿着锁甲和札甲的。

  当年罗马军团选择板条甲也是无奈之举,随着帝**队的日益增多,费工费料的锁甲实在装备不起,没办法只好装备这种生产迅速的板条甲。

  在东亚其实也有过板条甲的出现,在日本曾经因为生产工艺不行,制造不出精美的锁甲和札甲,所以在室町时代也出现过板条甲。中国也一样,在南北朝时期也出现过一段时间板条甲。不过中国因为人口和工业基础远比当年的罗马帝国强,所以只是在非关键部位使用板条甲,胸部等关键部位还是使用的防御能力更好的札甲。

  使用板条甲是马铖的无奈之举,以前马铖以为背靠虎踞龙盘的南京,在武器装备上肯定不会出现问题,毕竟南京就有一个兵器局,从洪武年间到崇祯年间从来没停过产,这二百多年的积累是多大一笔财富。可是等马铖兴致冲冲的跑到皇城内的武库中查看,才发现二百多年的积累都成了一堆破烂。

  当看到仓库内堆放的都是一堆堆绣成一坨的甲胄,还有只剩刀柄的钢刀,马铖真的是出离愤怒了。

  马铖马上请旨将管仓库的管事太监抓了起来,准备好生审问一下武库中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可是等待马铖的却是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知道了!以后再无下文。

  马铖看皇帝不管是就怒气冲冲的去找卢九德,希望老卢出面解释一下为什么。卢九德掌管御马监,宫里的武库正是归他所管。

  可是卢九德看到马铖后一句话就让马铖没了脾气,你爹在这里也得了好处!

  卢九德说的很对,朝廷每年要为南京兵器局投入大笔银子,这么大一笔钱自然各路大佬都要捞取好处,从中央管理兵部的阁老,到兵部尚书侍郎,还有兵部各司的主事,到南京兵器局的大使,再到南京镇守太监,还有马士英这种管理地方军队的大员,各层官吏都在这个大缸中吃的溜满。

  中央拨下来的银子经过层层瓜分,到了兵器局和武库手中自然没有多少,没钱还提什么保养?没钱还制造什么盔甲?所以兵器局只能使用有限的资金每年做上一百多副合格的盔甲交差,剩下的都是粗制滥造的样子货。

  就是这一百多副合格的盔甲也到不了士兵手里,因为武库的管事太监还要吃一口,所以前线各督师的士兵装备大部分都是自行制造。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怪圈,朝廷每年为军备投入了大量的白银,可是投入越多前线士兵得到的越少,士兵的战斗力自然不能得到保证。朝廷看到士兵没有战斗力只能增加赋税,再次增加军备投入。最后全

  国上下除了少数实权派满意外,从普通农民到基层士兵都不满意,这个国家自然也就该亡了。

  当然卢九德不会和马铖讲的这么详细,不过马铖现在也算见识过明代的官场,听卢九德说完就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种情况就是个死局,不要说现在皇帝朱由崧只是个混吃等死的大胖子,就是朱元璋朱棣重生,面对这一个烂摊子也会愁眉不展。

  马铖听卢九德说完后就决定不在追查这件事,倒不是马铖多好心,可怜自己老子马士英养家不易。而是马铖现在只是一个丘八,手下只有没有武器的士兵两万多人,这种实力还没有资格同全天下的既得利益阶层对抗。

  没办法马铖只好独立制造盔甲,明代武器制造大部分都是手工业,制造一副合格的札甲需要三个工匠一个月的时间,而制造一个板条甲只需要一个工匠半个月时间。为了节省时间马铖只好被迫使用防御力和灵活性都不怎么样的板条甲。

  其实一副板条甲要比一副札甲轻上不少,一副半身札甲要三十多斤,可是一副半身板条甲只要二十斤。但是因为板条甲都是由板条铁板制成,在腰腹间根本没有受力点,整个盔甲的重量都集中在肩部,这样在原地打防御战倒还行,在大范围机动作战中灵活性就远远不及札甲了。

  幸好马铖现在发明了炼钢技术,钢材的使用让板条甲防御力增加的同时还降低了重量,一副全身板条甲也只有三十斤重,在加上马铖目前面对的都是防御战,对灵活性的要求并不是太高,所以板条甲是目前马铖最合理的选择。

  虽然现在经过马铖的改进,将一副板条甲的生产时间缩短到半个月,可是这其中大量时间还是浪费在板条的生产上。一副板条甲需要二十四个不同形状的环状板条,上身十八个下身六个,这种板条在炼钢车间生产出来后还需要铁匠手工打制,用来减少板条中的气泡,正是这道工序需要大量的时间。

  现在蒸汽机投入使用,那完全可以研制气锤,用气锤代替铁匠的反复捶打,质量上来了不说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而现在马铖需要的正是时间。

  宋应星知道蒸汽机对马铖的重要意义,但是完全不懂这个冒气的铁家伙对工业生产能产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铖兴高采烈的对宋应星说道:“老师,现在蒸汽机成功了,下一步就拜托老师将车间里所有人工的部分换上蒸汽动力!”

  宋应星听马铖这么说轻蔑一笑:“哼哼,马小子,你太小看老夫了,这点事情能难倒老夫吗?”

  马铖听宋应星在这吹牛逼没说什么,从怀里又取出几张图纸,这些都是马铖和陈子龙搞的改良机械,其中就有最为重要的气锤,宋应星接过图纸一看傻了眼,这里面的东西他根本没看过。不过好在宋应星跟着马铖了解了近代数学知识,上面的各种符号到都能看懂。

  宋应星不亏是明代科技大拿,在几

  天内就将马铖的图纸熟悉一遍,然后带着徐振业开始对兵器局的各种机械开始改进。八月底就将板条甲生产出来,在九月底形成生产规模,每月可以生产板条甲五百副,同时因为气锤的研制成功,兵器生产速度也跟了上来。

  明代好一点的兵器都是千锤百炼得来,现在有了上好钢材,在加上代替人工的气锤。工匠们只要做好模具,用钢水生产出粗胚,在经过气锤锻打,接下来就开刃出厂了。一柄百炼钢刀只要半个时辰就可以生产完成,并且因为整个刀身都是精钢打制,坚韧程度远远强于百炼钢刀。当然也不是一点缺点没有,这种工业化生产的钢刀虽然锋利度够了,可是刀身少了那种反复折打的云纹,美观上大打折扣。

  有了宋应星的加入马铖算是彻底的解放出来,同时宋应星根据马铖提出的流水线工艺,在经过明代本土化改良,让兵器局的生产速度大增。

  没了后顾之忧的马铖开始放开手脚投入新兵训练中,有了严格的奖惩机制,新兵训练也步入正轨。

  秋去冬来一晃到了十二月,明代因为小冰河天气影响,在十月份南直隶这里就开始落雪,十二月份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十多度。

  按照明代标准落雪后就不应该会操了,但是马铖不管这些,老子每天用钱养着你们这帮丘八,想要下雪就不训练?门都没有!

  今天是规定的会操时间,在天没亮的时候马铖就穿戴整齐坐在中军大帐中,看着太阳露出第一丝曙光,马铖低声说道:“会操开始!”

  随着马铖的将令,中军大帐外八面牛皮大鼓敲得震天动地,进入十二月份的第一个会操正是开始!

  大鼓一响整个寂静的大营马上沸腾一片,各个总旗小旗等基层军官开始督促手下士兵着甲出训,参将副将等高级将领也赶紧钻出自己的帐篷一边穿衣服一边往中军大营这里跑来。

  第一个赶到的是张国柱,这个家伙虽然四十多岁但是精力充沛,穿着四十多斤的上好札甲还能健步如飞。

  张国柱进入大帐后单膝跪倒叫道:“前营总兵张国柱拜见军门大人!”

  马铖点点头,让张国柱起身站在自己身边,这家伙是马铖的副将,是军中身份仅次于马铖的第二号人物。

  第二个赶到的是马锡,经过半年的训练马锡一改文弱书生的模样,真正的成为一个军中将领。马锡进入大帐也单膝跪倒叫道:“后营总兵马锡拜见军门大人!”马锡说完站起身来站在一旁。

  接下来马铖手下各个将领纷纷赶到,除了四大总兵,马铖手下还有三十多个副将和参将,按照马铖的军制其实不需要这么多高级将领,可是这帮家伙都是马士英、阮大铖一党塞进来镀金的家伙,马铖没办法只好统统接受下来。这帮家伙一个个级别很高,但是管的却是千户百户的事情,马铖打的主意就是爱干就干,不爱干可以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